APP下载

法国诗人圣琼·佩斯诗歌中的中国印记

2021-01-28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26019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佩斯巴斯友情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26019)

圣琼·佩斯(Saint John Perse,1887-1975),原名阿列克西·圣-莱热·莱热(Alexis Saint-Léger Léger),生于安地列斯群岛的一个古老的种植园家族。1916-1921年佩斯作为外交人员被派到北京,在此期间他不仅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而且还深入朝鲜、日本等地。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向往促使他多次深入蒙古等地去探寻沟通东西方文化通道——丝绸之路的遗迹,1921年蒙古之行结束后,佩斯在北京西山的道观中完成了史诗《阿纳巴斯》。佩斯的许多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选取了佩斯在中国西山某道观中创作的两首长诗《阿纳巴斯》与《王子的友情》,旨在探寻作品中的中国印记。

一、圣琼·佩斯与中国

佩斯与中国的情缘一直是中西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1912年圣琼·佩斯在法国著名诗人、外交官保尔·克洛岱尔(Paul Claudel)的建议下决定从事外交工作,1914年佩斯通过了外交考试,1916年被派到北京法国公使馆担任三等秘书一职。尽管圣琼·佩斯并没有学习过中文,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由传教士、汉学家、好友等人等带回法国的中国典籍译著等,但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文化并不只是浮光掠影的接触而已,他热爱中国文化,并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诗歌意象等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当中。圣琼·佩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诗作就是令他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纳巴斯》(Anabase),这首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的宏伟之作被评价为是“一部没有英雄的史诗”,它既没有叙述英雄传说,也没有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用佩斯自己的话来说诗歌描述的是一段“没有记忆的岁月”。诗歌中的“我”是一名试图开疆拓土的开拓者,他既是一位如亚历山大般伟大的军事首领,又是一位如色诺芬般沉思的哲学家。

谈及诗歌的“地理”意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这首诗诞生于北京海淀西北郊的一座名叫桃峪观的道观,佩斯曾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这座在山林掩映之间的道观可以让“精神可以得到安宁”。站在山上的道观里,圣琼·佩斯经常可以看到山下往来的驼队,绵延的山道仿佛通往西北边陲的丝绸之路。佩斯对古老的丝绸之路、神秘的草原荒漠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迷恋,1920年佩斯和图森、贝熙业一同驾车出发,穿越了蒙古草原、戈壁沙漠等地,这次特别的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法国学者这样评价圣琼·佩斯:“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如何使用魔杖创造出一个恢弘辽阔的意境,我们的无知有时会让我们对它难以定位,唯有我们的感觉才能将其识别”。尽管诗歌的地域主题我们尚可以洞悉,但如果从内心探险的角度来看,其“精神的边界”却是无限的,加之“高超的飞跃与丰盈的想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歌风格绚丽,富于奇趣,充满诗异域情调。阅读他的诗歌我们仿若嗅到来自安地列斯群岛的习习海风,听到来自戈壁沙漠的神秘召唤,他的诗歌既有传统法国抒情诗的特征,有时又能令中国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与意境。

《王子的友情》(Amitié du prince)收录在他的诗集《诸王的荣耀》(La gloire des rois)中,这本诗集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囊括了1907到1945年间诗人佩斯创作的部分作品。《王子的友情》一诗同样是创作于中国游历结束以后,据说也是在道观中完成的,诗歌主要描写了一位深重民众爱戴的王子。这首诗在中国的知名度虽远不及《阿纳巴斯》,但诗中流露出的中国印记和东方文化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探寻。本文选取《阿纳巴斯》和《王子的友情》两首诗,将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佩斯诗歌的影响,正如钱林森所强调的中法文化的互动交流更应“考察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追寻,努力捕捉他们提取中国文化滋养,在其创造中到底呈现怎样的文学景观”。

二、圣琼·佩斯诗歌里的中国山水风物

《阿纳巴斯》这首诗围绕远征沙漠、建邦立业的主题展开了一段恢弘壮丽的想象,这首诗正是诞生于佩斯一行人蒙古之行后,因此诗中的蒙古文化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出生于海岛的佩斯第一次到达沙漠,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记录的风光景致、民族文化等深深烙上了中国的印记,流露出诗人对沙漠的热爱之情。

诗歌的第一节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茫茫无边、碧草连天的辽阔草原之景:“骏马在浩瀚无边的原野上驰骋,我们享受着这不朽的蓝天。太阳还未被命名,但它的力量已与我们同在。清晨的大海恰似我们的壮志豪情”,我们可以想象开拓者面对广袤无边的原野、在晨光熹微之间憧憬建立新城的豪迈气概。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远征大漠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重重困难。诗中不仅有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还有诗人童年记忆里波澜壮观的大海,浓郁的异域风情交织着作者奇幻的想象,呈现出一幕幕瞬息变幻的边塞风光。虽然诗人并未将诗歌空间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国度,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仍可以感受到中国蒙古大漠的景致风情:“有人哀叹口渴,却并未饮头盔里的沙水”,“被剃得遍体鳞伤的温顺的骆驼,在原野的白热中安静地赶路,如同山峦与农田般的天空融为一体绵延起伏,最后在梦境般的烟霭中屈膝下跪”,“我们西行已有些时日了,对那些消亡的事情我们又了解多少呢?蓦地脚下卷起原初的烟尘”等等。

《阿纳巴斯》这首诗始终萦绕着对远游的憧憬、对故乡的追忆。“迁徙”构成了诗人一生的主题,正如诗歌第七章所说“我们并非要永远地居住在这黄土地上,尽管它是我们的快乐”,他所追求的是“随我的欲望而辽阔的大地”。虽然诗歌描一直在描写地理空间上的远征,但显然作者所要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万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是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进取的信念。关于这一点佩斯在《王子的友情》中给出了最好的解释:“战争、贸易、宗教债务的处理通常是迁徙的理由,而你,你向往的是随心所欲的迁徙”。

除了描写中国戈壁的风情民俗之外,圣琼·佩斯的诗中还经常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和器物摆设。如《阿纳巴斯》的第十节开拓者们一路西行之后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小镇一派繁荣风光,佩斯是这样描述的:

“糖贩子、肉桂贩子,贩卖白金杯盏和羊角灯的人

参照活水池塘设计青瓷器图纹的人

耍隼者、吹笛者、养蜂者……鉴别玉石的行家

玩骰子、骨牌的人

有人将路口供人喝水的巨大的青铜器皿封住

一些人下马挑拣些物件、玛瑙、淡蓝色石头,小镇入口处有人可以加工玉石(可制成匣子、鼻烟盒、扣子,或是瘫痪人士手里用来把玩的圆球)……”

在这些诗句中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器物玩意儿随处可见,如可作中药的肉桂、旧为金陵特产的羊角灯、古老的汉族乐器笛子,还有深受西方社会喜爱的中国传统艺术品青瓷器、青铜器、玉石,以及中医里用来疏通经络的健身球,中国民间用来娱乐投掷的赌博工具骰子(在《王子的友情》第四节中诗人也数次提到过)等等。这些边关小镇商旅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边塞的时代风貌,很符合中国古代诗歌所描写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之盛世图景。

圣琼·佩斯的长诗《阿纳巴斯》以及《王子的友情》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品和日常器物,它们并不是作者随意选取的无意识的产物,它们的呈现形式以及特定内涵都是根植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而形成的。由此可见诗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熟悉和了解,这也恰是早期西方社会对中国情调的憧憬与向往的印证。

三、圣琼·佩斯与中国古典诗歌

法国学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关注大概可追溯到19世纪,法国的传教士、汉学家、文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圣琼·佩斯对中国的古典诗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他在写给朋友、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Paul Valéry)的信件中评价中国诗歌“往往服从学院式的工整体裁,没有触及诗歌的真正神秘根源”,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佩斯的诗歌中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印记,并且这不是简单的借鉴模仿,而是一种将东方的美学意境融入西方思想的美妙结合。

“枯竭的河流处升起大漠的屡屡青烟,犹如遨游飘零的世纪碎片”。此处诗人巧借缕缕青烟勾勒出枯竭河流、浩瀚大漠的荒凉寂寥,这样一幅诗意阑珊的奇特场景不免会让我们联想到王国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而圣琼·佩斯把它们比作“遨游飘零的世纪碎片”,则让意境显得更加深沉隽永。

“在颗粒无收的年岁里,我赞美那绿草如茵的大地,我不知道哪位壮士曾追随过我的步伐。被荒沙、尿液、岩盐掩盖的尸骨如今已变成糠秕,其中的谷物时遭飞鸟来啄食。我的灵魂,我的灵魂在死神的门前发出巨大的声响——但是,告诉那位缄默不语的王子:马的头颅已挑在我们的枪尖”,圣琼·佩斯在此处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哀悼了与开拓者一样远征探险的前人,然而这一切并未阻止开拓者继续前进的勇气与决心,“马的头颅已挑在我们的枪尖”更是展现了开拓者的傲然气魄。这段诗的风格和内容都与屈原的《九歌·国殇》极为接近,两位诗人都分别先描写了远征(战争)的悲壮,同时又以凛然炽热的情感抒发了继续征战的信心。不同于中国古代边塞诗歌悲壮凄然的色彩,佩斯的诗中更多的是一种俯瞰沙漠的豪迈洒脱之情。

说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除了意境悠远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以特殊的意象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圣琼·佩斯也借鉴了一些对于西方社会来说较为陌生奇特的中国经典文化意象来抒发情意。例如《王子的友情》第三节中的一句话:“被接受的友谊宛如香草礼物”。友谊的香草比喻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楚辞》、《诗经》中的经典文化意象,香草具有多重的隐喻意义。它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中对自我修养的点缀,是“沅有芷兮澧有兰”(《楚辞·九歌·湘夫人》)中对品行高洁之人的称赞,是“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楚辞·九歌·湘君》)中对相思之情的抒发,因此香草既是一种友人间的馈赠,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赞誉。佩斯将亲王的友谊比作香草礼物显然是与中国的传统说法相一致。

四、结语

《阿纳巴斯》与《王子的友情》中大量的中国元素让我们感受到法国诗人圣琼·佩斯对东方古老文明的缱绻之情,诗人不仅从中国的山水风物、生活民俗中获得创作灵感,还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代诗词)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正如葛雷所说“在天才诗人的笔下所创造的奇迹,能够同时看到两种文化与艺术中所蕴含的膨胀力与延伸的无限性给诗歌美学的发展所带来的诱人前景”。这也让我们看到,在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海外汉学研究还应重视异质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内化。

猜你喜欢

佩斯巴斯友情
当友情遇到禁忌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友情
七十岁的母亲和她的“百岁女儿”——大熊猫巴斯的传奇故事
友情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