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8德国学生运动前后的德国音乐

2021-01-28冯晨迪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发电站泡菜

冯晨迪

(扬州市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一、1968年的世界

时间的指针滑动到1968年。这是一个充满反叛、骚乱和动荡的年代。骚乱波及欧亚和南北美洲;越战、苏联坦克开进比拉格、奥运会前夕墨西哥大开杀戒、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而那个年代撞击了整个世界,并决定了今天的世界面貌。

1.经济发展背景

在军费开支增加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从1967年开始,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开始创下新的纪录;通货膨胀的加剧让美元在国际清算中的信用不断削弱,各国政府和投机者们纷纷开始抛售美元、转而囤积黄金。

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再加上美元的信用危机,美国在60年代积累的社会矛盾以及经济问题最终全部爆发,使得美国在1968年迎来了自大萧条以来的又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鉴于战后所形成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新秩序,这也引发了一场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衰退。

美国神话破灭导致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工人失业、商店关门、失业率的飙升,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衰落,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突如其来的让各个国家的劳动者们陷入了空前的焦躁与不安,没有工作,没有薪水,生活难以维系。尤其是年轻人,“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困顿现实中,也许只有奋起一战才能找到新的出路。”[1]

2.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二十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欧美结束战争后,各国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出现了经济腾飞,各种新生事物风起云涌,各国学生运动频发。通常来说,革命和抗争大多出现在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时期,但是此时却处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风暴从率先巴黎开始。“1968年3月22日,巴黎第十大学的学生占领了学校;1968年5月,巴黎爆发了引起世人轰动的‘五月革命’。5月29日,巴黎五月风暴达到最高峰,学生运动浪潮席卷了巴黎。”[2]

这股学生运动的风潮慢慢来了德国。虽然早在1967年,德国就已经出现学潮,但规模较小。在1968年5月,德国同法国一样学生运动到达了高潮。德国学生运动的目标是“民主化”,这些学生出生于战后,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以及战后萧条,在较好经济状况下成长的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容易受到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新思潮的影响。对于纳粹血淋淋的过往,年轻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震惊和不满;加之邻国法国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和美国学生“新左派”运动愈演愈烈,德国学生运动在叠加的情绪中爆发。但是就整体来说,德国的学生运动的规模以及影响并没有法国那么声势浩大,但是也影响了那一代的德国人。这样的社会现状必然会影响到艺术的创作

3.世界音乐发展状况

整个60年代,各国汹涌而喧嚣的抗议浪潮从未停止。在这样的嘈杂环境下,传统民谣的吉他声日渐式微,各国音乐人在挖掘全新的、更有力的发声方式,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在历史发展的呼啸声中,找寻振臂高呼的音乐媒介。

1965年7月,鲍勃·迪伦给他的电吉他插上了电,在他民谣作品的忠实听众面前奏起了摇滚乐。1968年,披头士发行了著名的专辑《The White Album》和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张的著名单曲《Hey Jude》;这一年,也是齐柏林飞艇和傀儡乐队成立的一年。

就像披头士乐队在 《Hey Jude》中所唱的那样:“你在期待能有人同台表演,但你知不知道那个人其实就是自己。而在这支金曲的B面,赫然写着约翰·列侬(John Lennon)不含丝毫隐喻、简洁而鲜明的政治宣言:革命(Revolution)”。[3]

这是世界巨变的一年,人类面对了很多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音乐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前期:泡菜摇滚(Krautrock)和施拉格尔(Schlager)风格

泡菜摇滚(Krautrock)是指在德国发生的一个小众音乐运动,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德国一批精英乐队。这一时期的德国音乐,不仅本国主流的几个乐队都很小众,民众接受度低,在德国影响力也很小。英国和美国的音乐风格对前期德国音乐影响很大。泡菜摇滚著名研究者Julian Cope曾说:“德国的泡菜摇滚是一个主观的英国现象。”[4]可以看到,早期德国音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音乐形式上主要以模仿英国、美国为主,期间有小规模的乐队出现,但受众较少,没有形成影响力,此时的德国音乐发展处于摸索期。

比起不怎么为人知的泡菜摇滚,同时期风靡全德的是一种名为“Schlager”(德语音译:施拉格尔)的音乐形式,这种说唱式的、内容简单通俗易懂的、带有市民小品形式的、诙谐的、大众很容易接受的音乐风格立刻红遍了德国的大街小巷,被人们广为传唱。在露天餐馆、酒吧、各类音乐表演中都能见到施拉格尔的身影,它成为那时德国人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当时有很多志于做出跟美国不同音乐的德国音乐人,他们就在思考,如何做出“德国式”而非“美国式”或者“英国式”的音乐;更具体地说是摆脱美国布鲁斯和摇滚所做的尝试。他们在68学潮前后交出了自己音乐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三、中期:罐头乐队(Can)

罐头乐队是70年代德国“先锋摇滚”的代表人物。罐头乐队融合了欧洲先锋派、爵士和极简主义风格。为了和当时的泡菜音乐有所区别,罐头乐队开始了其在电子音乐领域的实验。尝试使用冰冷的重金属器材来打造噪音式的、空旷的、破碎的音乐效果。

疏离感以及重量感碰撞感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撕裂感,构成了罐头音乐的“罐头式”摇滚。但同时,由于并没有很好的平衡各种机械乐器的音质、音效以及合成的效果,所以罐头乐队的音乐本身听感和质感较差,音乐让人感到刺耳、杂乱、不知所云。因此其风格在当时不被人接受,跟朗朗上口的泡菜音乐相比,罐头的风格实在“另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单来说,罐头乐队的歌,不悦耳、不好听。

那个年代的民众,刚刚从战争的创伤中回过神来,战争的乌云好像还没从头顶消失,民众尚未完成战后心理建设。此时罐头乐队的音乐就像突如其来的大喇叭里广播,虽然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刺激了大众的耳膜,但是对于此时的民众来说,这种感觉力量过大、过于陌生,犹如洪水猛兽,让人难以招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罐头乐队在开创德国电子乐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为后来者打开了电音的大门,并且,罐头乐队提供了新的作曲发展思路和方向,为德国音乐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提供了很好的上升空间;同时,也很好的叫醒了民众的耳朵,提高了民众的欣赏水平。

四、成熟期:发电站乐队(Kraftwerk)

在德国包括世界电子音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就是发电站乐队。在音乐人前辈的基础上,发电站乐队做了更多、也更成熟的尝试,他们使用的新的声乐技巧以及新的音乐装备,都预示着他们对二十世纪下半页德国音乐界的影响。

发电站乐队在1974年发行了专辑《高速公路》(Autobahn)。这张专辑是现代流行电子乐的奠基之作,并基本确定了发电站的音乐语言,除了为数不多的吉他和木笛,其余音响全部来自合成器,并且合成出了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声音。

发电站音乐后期完全使用机器合成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同时又不失柔和与节奏感,较好地实现了节奏和曲风的适配性;并且乐队不局限于传统的作曲题材,而是将词曲进行了升华,着眼于世界、空间和宇宙,在音乐表达上拥有宏大的世界观。一直以来,发电站乐队以音乐探讨机器与人类世界的关系。而在时髦的全金属外壳下,不乏关于机器、生产、商业、资本、经济、政治的思考和批判,同时也会把视线放在社会现实、环境保护、人类关系以及国家关系等方面:“停止放射/ 它在你和我的空气/停止放射/居里夫人的发现/连锁反应,变异,污染”或者“国际刑警组织,德意志银行,FBI,苏格兰场 / 生意,数字,钱,人”……”[5]

可以看到,发电站乐队在电子乐领域的全新尝试让电子音乐旋律变得入耳、耐听,提高了民众对电子音乐的接受度。因此,很多人认为,发电站乐队对于二十世纪下半叶音乐的影响力足以与披头士相提并论。作为走在最前端的电子音乐乐队,发电站乐队向世人证明,电脑合成音乐同样可以很好地表达音乐、传达感情,也可以组成一场完美的演出。

五、总结

从整体上来说,德国音乐在整体上有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旋律紧凑、节奏感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清晰地在70年代后的音乐作品里体现;在施拉格尔(Schlager)风格后,德国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市民风格到电子乐尖端,随着音乐中电子元素的不断加入,机械和声的不断完善,德国电子乐出现更冷静、更直观、更疯狂、更热烈的听感,使德国音乐在多元化的世界音乐中输入了自己的旋律。正是历代乐队的不断努力,使得世界音乐爱好者大饱耳福,德国电音在二十世纪的世界电子音乐和摇滚音乐世界拥有了带有德国特色的、独特的“德国式”的音乐发声方式。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发电站泡菜
中西方电子音乐在创作理念空间上的异同
——基于电影音乐作品角度
快看!“空气发电站”来啦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雪花泡菜
垃圾发电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英国建成最大水上太阳能发电站
电子音乐应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