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文化娱乐服务精准供给研究
2021-01-28贾振振丁海峰林志添
贾振振 丁海峰 林志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共有175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57%[1]。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至20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也会随之快速增加。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不但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增加整体健康水平[3]。《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老年人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的迫切要求[4]。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水平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老年人文化娱乐研究现状
吕蕊蕊、赵青山在研究中认为生活自理状况、收入水平和家庭结构都会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造成显著影响,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更为充裕,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仅有的下棋、聊天、打牌等活动,而希望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参加更多的外出旅游等活动[5]。包玲玲认为强调老年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实质是建设“文化养老”,即在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加快民间娱乐活动等设施以及各种文化设施等建设的步伐,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契合当今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6]。叶蕊认为在老年人物质生活逐渐满足的同时又陷入另外一种困境——精神贫困,实现文化养老的实质是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养老理念,让老年人从精神上感受到来自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7]。然而在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邢帆等学者发现,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表示自己曾经感到过孤独,平时自己的生活大多是看电视以及聊天散步等小型的基本娱乐活动,社区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度低,大部分的空巢老人都未参与其中[8]。学界大多意识到文化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发现目前社区在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
三、老年人文化娱乐供给面临的问题
1.供给总量不足
与国外 “先富后老”不同,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窘境,尽管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国老年人并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对文化娱乐生活仍然是持提供服务就使用,不提供就不使用的态度,并不会主动地要求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外界很难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供给,只能凭借自身的直觉供给,因此往往只提供体育器材以及一些棋牌供老年人使用。此外对于老年教育、读书会等文化活动又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提供,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仍然绝大多数只能提供生活服务以及具备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而对于文化服务的供给则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仅有少部分的发达地区的老人能够享受高层次的文化娱乐生活,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则面临着专业人才及设施不足的问题。
2.缺乏文化娱乐需求信息调查机制
当前我国对老年人的健康调查机制主要是为了将老年人的健康进行分类,以区分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种类,而针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服务需求的科学调查却少之又少,人们大多认为文化娱乐作为一种高档消费,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追求,而不用刻意调查,此外,文化娱乐需求与物质需求不同,即使文化娱乐活动的供给匮乏,也不会像物质供给匮乏那样影响较大,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文化娱乐需求并没有实际中重要。目前已有的社会调查都是采用上门调查,老年人出于自身安全和隐私的考虑,对来自社会的人员具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其中的核心问题往往会避而不答或者填报虚假信息。难以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及其需求,个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滞后,阻碍了文化娱乐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实现。
3.缺乏针对性的服务供给
尽管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娱乐供给总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目前政府仍然为社区该类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其本身以公益性为目的,缺乏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动力机制,因为文化娱乐服务在供给中存在着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老年人对享受的文化娱乐服务的满意度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娱乐服务需求。除此之外,政府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大多是针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提供的基本设施,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政府难以满足高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服务需求,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大多是成群结队地跳广场舞,或是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缺乏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
4.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
在以前已有的评估标准中往往将文体设施的供给以及活动的举办次数等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在量上保障了大多数的老人都能够享受文化娱乐活动,使得老年人在闲暇之余可以丰富自己内心的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然而却无法保障这类服务在供给时如何做到有效、精准。文化娱乐活动给老年人带来的效果往往内心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物质供给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不易察觉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已有的评价标准是以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及时评价,这种评估会使得结果具有主观性且随着老年人的情绪变化而随时随地变化,无法揭示文化娱乐活动给老人带来的真实效果。
四、文化娱乐服务精准化供给路径设计
1.建立统一的养老数据信息库
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老年人需求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以及网络技术对老年人文化娱乐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并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不同老年人使用不同文化娱乐设施或参与不同文化娱乐活动对其身心健康状况带来的变化,并根据以上分析精准提供服务。社区外供给主体也可以通过养老数据信息库分析目前老年人需求和供给的信息,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减少文化与服务供需不匹配以及粗放化供给等现象。
养老数据库对来自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递给外界,其他参与主体在得出结果后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产品,并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收集老年人使用设施的评价,持续跟踪和改进。而对于体育器材等设施则可以借助于大数据计算出能够给老年人带来收益最大化的设施,在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提供效率最高的文化娱乐设施。
2.完善文化娱乐服务质量反馈机制
当前我国仍然缺乏科学、客观的文化娱乐评价标准。与物质生活的供给和评价不同,文化娱乐服务主要是通过丰富老年热的精神生活世界从而提高身心健康,然而,这种服务的实际效果具有主观性、长期性和内在性。借助于“智慧社区”的建设,文化娱乐服务的质量可以通过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长期追踪判断效果,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老年人对设施的评价,摆脱以往仅通过提供设施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次数等进行评价的弊端。也可以帮助建立老年人电子档案,持续追踪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对身心健康的改变,改善目前我国对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效果评价主观性的标准。
3.加强网络化培训
在观念和使用上减少“数字鸿沟”给老年人的不便,帮助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基本的社交、各类养老服务APP的使用,学会在线沟通与交流,通过搜索引擎寻找需要的服务并进行沟通与评价。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区比较短缺的文化娱乐服务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化培训能够提高老年在网络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老年人获取文化娱乐服务的能力。
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进行网络化培训,提高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对互联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展网络化服务的地区可以加快相关平台的建设,加快书籍的电子化,老年教育的远程化,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老年人运用网络的能力与年轻人相比一般较差,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文化娱乐供给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能够帮助老年人使用网络工具或主动利用网络工具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