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单为载体的问题主线教学操作策略

2021-01-27于石媛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学习单结构化

摘 要:随着部编版教材双线组元设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始落实“用课文来教语文”。但“直线型”的课堂设计,让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在课堂上呈现碎片化的状态。而以学习单为载体的问题主线教学,能够使学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自主、协同的问题探究,大板块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文章以《端午粽》一课为例,从课堂教学范式到学习单制作与功能两方面,浅淡问题主线教学的课堂操作策略。

关键词:学习单;结构化问题探究;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53-03

作者简介:于石媛(1980.1—),女,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问题解决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思维活动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传授现成的、系统化的知识,忽视问题解决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按照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本身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大多围绕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也是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随机插入的,因而呈现碎片化的状态[1]。那么,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教学转化为结构化的问题探究?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笔者将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粽》一课为例,浅谈以学习单为载体的问题主线教学操作策略。

一、问题主线教学—问题的凝练、分解与解决

学习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是从问题情境出发,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复杂的思维和互动过程。

立足思维本位的问题主线教学,是通过核心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以自主、协同的方式展开探究,使其在不断自我反思与调节中,向高阶思维阶段发展。课堂范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问题的凝练:三次整合产生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凝练出的驱动学生探究的问题。它解决的是本节课“学什么”的问题。

1.核心问题的基本特征

(1)本体性

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类教学内容能体现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理所当然成为课堂的主要目标。因此,核心问题应该聚焦的是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习。

(2)开放性

在问题主线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用核心问题驱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常它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正确的答案,而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无法单凭学生记忆来进行,需要其更高层次的思考,如分析、推论、评价、预测等。

(3)真实性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往往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较少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教与学的错位。而实际上,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正的疑问,借助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境。

2.核心问题的凝练方法

核心问题的凝练,可以通过三次整合来完成。

(1)以新授教材为基础

部编版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会明确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选择适合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如图1)。

图1

《端午粽》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和《彩虹》。《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本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動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式、味道和花样。教师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一组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对粽子外形进行了由外及里的描写。这样的语句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韵味和节奏,而且非常适合在口语表达时模仿运用。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读好长句子和语言的积累。本课的长句子主要在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出现,而需要积累的描写粽子的叠词短语,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也集中出现在二、三自然段。因此,二、三自然段一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以关联教材为依托

关联教材指的是与本课教材人文主题或语用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教材。它既可以是教材内的不同篇目,又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内容。使用关联教材不仅可以拓展阅读,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还能起到补充教材内容、迁移学法的作用。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节俗。受南北方食材、习俗差异不同的影响,每年在端午节都会引发粽子“甜咸之争”,这已经成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通过拓展阅读绘本《小粽子,小粽子》,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种类的粽子,还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3)以学情特点为起始

核心问题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因此问题的设计也能体现学生真实的认知困境。《端午粽》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一课《夜色》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读好长句子的方法:词语连读和适时停顿。如果本课的探究继续停留在“读好长句子”这个语文要素上,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因此,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结合图片、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学生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较弱,将所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描写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有条理地运用课文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

经过以上三次整合,我们可以把本课的核心问题凝练为:如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粽子?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去探究作者写粽子的方法,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粽子(见表1)。

(二)问题的分解:将核心问题设计为问题串

每节课基于一个核心问题分解出几个子问题,这几个子问题即为问题串。问题串是学生展开问题探究的路径或支架,解决的是“怎样学”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要做到问题聚焦、问题进阶。

1.问题聚焦

问题串的问题指向不能多、不能散,每个问题都要指向核心问题。以《端午粽》一课为例,根据核心问题,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三个子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如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子问题都指向粽子的写法,此为问题聚焦。

2.问题进阶

问题串除了聚焦核心问题,还要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以《端午粽》一课问题串为例。

问题一:课文是如何描写红枣粽的?

此为基础性问题设计,指向学习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教师可通过提取信息,引导学生从全文聚焦到第二自然段,整体感知红枣粽的形美色香。

问题二:课文是怎样把端午粽写生动的?

此为探究性问题设计,需要学生经历真实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过程。在此环节,学生可以基于原有的经验和基础,将新旧知识进行“缝合”,再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里面”“中间”等方位词,发现作者是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介绍粽子。结合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偏正结构的叠词短语,并使其在阅读中感受句子的节奏美。

问题三:你能仿照红枣粽的写法,介绍红豆粽或鲜肉粽吗?

课文重点描写了外婆的红枣粽,但对红豆粽和鲜肉粽只是一笔带过,因此模仿红枣粽的写法来描写红豆粽和鲜肉粽,就是学法的迁移,可以实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以上三个环节从提取信息到探究写法,从读粽子到说粽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拓展、发散。

(三)问题的解决:学会迁移运用

问题解决环节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即在学习结果方面,学生是否学会了迁移运用。此环节的问题设计应体现三原则。

1.有意思

此问题应为驱动性问题,即嵌入了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通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外驱力,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2.有意義

此问题应为可检测性问题,问题设计与核心问题的指向一致。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实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3.有可能

此问题应为挑战性问题,处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它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成就感。

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迁移的问题是:“你能仿照‘红枣粽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粽子吗?”在端午佳节成为“粽子代言人”,是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的。课堂实践中,大多数学生能模仿课文句式,将各种口味的粽子介绍清楚(如图3)。

二、学习单—问题主线教学的可视化工具

学习单是学习设计的主要载体,其主要作用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具体呈现给学生。学习单作为学生思维外显的可视化工具,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问题。

(一)学习单的构成

学习单的基本构成(样式见表2)分课题、表头、表格栏目、课后小记四个部分。表头部分填写课型,表格栏目对应问题主线教学的三大环节: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课后,教师要根据当堂课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与小结,写在“课后小记”。

(二)学习单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学习单上,清晰明了地记录了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等。学生自主、协同地完成学习任务,能习得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2.支架功能

对于学习单中的某些子问题,学生探究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任务或提示语来帮助其开展学习活动。如《端午粽》一课的子问题:你能仿照红枣粽的写法,介绍红豆粽或鲜肉粽吗?学生对如何“仿写”可能不太明白,但教师提炼出句型后,学生的模仿就变得简单了。

3.测评功能

学生这节课学得如何?教师可通过学习单的问题解决环节进行当堂测评。《端午粽》一课中,学生能够模仿课文句式,运用积累的短语,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即可视为问题解决。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习单为载体的问题主线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不再无的放矢、贪多求全,而是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能亲历整个学习过程,不再是“课堂上的观光者”,逐渐进入全身心投入、身心愉悦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学习单结构化
体育学科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讨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概念结构化教学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借助学习单,让阅读教学走向自主
“学习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