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重大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2021-01-27余馨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西安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国内体育竞技水平顶尖、举办规模最广泛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举办能推动举办地城市经济建设、市民素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执政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是传播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陕西省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为例,结合智媒体传播规律、受众接受习惯,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职能角度入手,通过全运会在举办地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效果,探索智媒时代重大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全国运动会;城市形象;传播;西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234-03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还有国际化城市的竞争。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指标,除了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外,还有以城市文化内涵为中心的软实力,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就是彰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作为国内影响范围最广、市民参与度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全国运动员及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重大体育赛事。2001年岁首,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自第十届全运会开始,各地开始积极申辦全运会[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自第十届全运会后,申办全运会成了彰显城市综合实力和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纵观我国近几年各地举办的全运会,无论是申报数量,还是举办地的城市发展,都呈现出良好的势头。除此之外,在国家政策松绑、顺应经济发展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积极申办、筹备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与奥运会项目基本一致,唯一的不同是增加了武术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项目,具有广泛的运动员和群众参与基础,这奠定了全运会的综合影响力,展示了全运会在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的重大性和独特性。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全运会日益成为一个城市的产业,全运会在举办地城市形象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急速发展的今天,全运会的举办在推动城市形象传播上的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智媒时代推动全运会的继续发展和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城市形象理论概述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在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2]。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感觉,当地的特色小吃、楼宇道路、自然风光等都能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印象。除城市的自然风光、硬件设施外,城市的软性文化、市民综合素质也可以被定义为城市形象。

美国杰出的城市规划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从视觉形象角度入手研究城市形象,但其实民众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并不是他们简单感受到的城市所展现出来的形态,还涵盖着更为复杂的内容,包括对这座城市基础设置建设、城市整洁程度、市民道德素质、城市文化历史、生态环境等环节的熟悉和理解[3]。蒲实对城市形象的表述为: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精神与风貌的综合性表现形式,是城市的全面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综合风格与风貌,所在地市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文化水平等[4]。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将城市形象理解为既包括民众对这座城市在直观视觉上的整体感觉,也涵盖了民众对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环节的感受,在各方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的感知。城市形象的形成依赖于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城市硬实力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层次以及作为软实力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感受,这几点汇聚成了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资源。

全运会的举办与当地城市形象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积极的影响力。举办地所在城市可以借助全运会这一赛事的举办和媒体传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而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也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城市人力、物资、资金等要素。两者的结合最终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借助媒体的宣传力量,发挥城市的影响力,全运会的举办对发达城市来说可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对欠发达的城市来说则可以形成城市的内外部认知[5]。

二、智媒时代的全运会传播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媒体重构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彭兰指出,一个全新的媒体智能化的智媒时代已经来临,智媒时代,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信息终端、用户平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运会作为全国体育健将和全国民众的体育盛会,具有非常强大的受众基础和较为悠久的历史沿袭。自1959年开始,全运会每隔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基本都在奥运会前后,至今已举办了十三届。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轮流举办,而从2005年的第十届全运会开始,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分别举办了第十届到第十三届全运会。不同地区在举办全运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借助全运会的良好背景展现城市魅力,凸显了城市形象。

自2016年有关专家提出一系列“智媒体”的相关理念后,智媒体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传媒年会在成都举行,年会主题为“努力实现由融媒体向智媒体的飞跃”。由此可以得知,智媒体开始被大规模地运用于全运会的全过程应该始于即将举办的2021年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办,届时,将以省会城市西安市为主要城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西咸新区将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主要场馆,一起为“十四运”增光添彩。第十四届全运会汇聚了陕西省全省优势,旨在以西安市为龙头带动城市形象的提升。

智媒体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全过程的媒体,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的生态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模式,智媒时代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技术带来了传播行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将在“十四运”的筹备、举办过程中被全面运用到体育赛事的传播当中。在“十四运”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智能报道、全媒体平台搭建、AI技术将被运用在体育赛事的传播过程中,智能媒体的融入改变了体育赛事的转播方式,重构了新闻的生产模式以及新媒体平台对受众产生的巨大影响,巨大流量平台汇集的受众注意力将在“十四运”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全运会塑造城市形象的策略

西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历史是西安吸引全国游客的关键,随着国际马拉松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西安凭借其独特的城市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注意。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展现城市活力。“十四运”作为具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大体育赛事,将于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办。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十四运”的主会场城市,承担着“十四运”传播的重任。在智媒时代,要借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传播以西安市为主的陕西省多座城市的城市形象,就需要在筹备“十四运”的过程中保证各项赛事都有意识地突出西安市的城市理念,将城市的各种文化符号包含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在体育场馆、吉祥物、会徽等的设计和宣传歌曲、开闭幕式等环节展现西安特色。在“十四运”举办过程中,西安市要借助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优势,结合智媒体传播特点,传递西安风景、人文、美食、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软实力,将西安特色不遗余力地传播出去。

(一)以赛事的各种设计突出城市形象

城市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一个城市整体、抽象的感知和综合评价就是这个城市的城市形象。西安市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筹备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独特文化优势,突出会徽、吉祥物、开闭幕式、宣传歌曲和场馆设计,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全运会参赛选手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能充分领略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风采,感受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魅力。在全运会赛事进行的过程中,市民、游客和参赛运动员可以在西安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中,在同样的时间内,共同感受和体验各项体育赛事。不同地区的场馆设计可以让参赛运动员和外地游客看到西安市不同的城市景观,感受到市民热情好客的风貌,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展现出运动之美与自然之妙,展現出第十四届全运会设计理念的魅力之处。

(二)以重大体育赛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全运会带动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举办全运会城市的一个普遍做法。以辽宁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为例,在“十二运”的举办过程中,辽宁省大力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共交通及地铁的数量,增加公交专用道等措施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智媒时代,为了迎接“十四运”,西安市进行了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运用了高科技。此外,城市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还针对“十四运”马拉松线路涉及的11条迎宾线路提升改造方案进行了逐条线路的现场踏勘并现场确定了设计实施方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源头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形象,是改善全运会举办城市市民基础生活条件的惠民工程。

(三)以重大体育赛事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体,政府执政能力决定的政府形象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全运会的举办则可以检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千年古都中的运动大秀,“十四运”的举办检验了西安市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也释放了西安市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在受限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内,要集中做好运动员和旅游市民的人身安全、身体健康、赛事活动等各项综合保障;在紧张的城市资源条件下,要协调好全运会运动员与西安本地市民的基本生活、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各项矛盾和问题,还要协调好交通部门、城管、医护、志愿者、紧急救援、安全管理等复杂部门的协作关系。

全运会不仅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会对城市的各个职能部门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6]。全运会的举办对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要求城市具备适宜的体育场馆用以开展各项赛事,还要有合理的公共交通展现城市的良好风貌;第二,政府要具备能够同时接纳数万人在赛事举办期间涌入城市的高效接待能力;第三,要举办出强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就需要政府在交通、城市建设、医疗、体育、媒体等各部门之间做好统筹协调。以上种种都是对一座城市政府综合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政府树立良好形象的绝佳机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要在医疗救护与防疫方面给予更为细致的保障。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可以从多个方面验证西安的综合实力,这对推动西安市全民健身,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以媒体传播提升城市知名度

随着智媒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也在智媒体时代得到了扩大。智煤时代,抖音获得了巨大了流量,西安借助抖音进行城市形象传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摔碗酒”“毛笔酥”“不倒翁小姐姐”“大唐不夜城”配合“西安人的歌”火遍大江南北,“小贝饿了”“特别乌啦啦”等美食博主也将西安的美食文化传播了出去。基于此,后续传播过程中,我们仍需借助抖音平台短、快、平的传播优势,以“十四运”为传播主体内容,传播西安运动、积极、向上的新型城市形象。

城市知名度的提升要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优势,需综合国家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全部力量,要积极利用中央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陕西卫视、陕西交通广播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在全运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对西安这座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在有关历届全运会赛事的直播中,央视的直播影响最大,其通过航拍镜头与特写镜头的交叉使用,展示了运动员挥汗如雨的画面以及全运会举办地的城市风光和热情洋溢的市民,这些都是展现全运会举办地市容市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十四运”的媒体传播可以将西安古朴的城墙、美丽的钟楼、现代的高新路和科技与运动并存的奥体中心作为传播内容,将这个既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又具有时尚与活力的西安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结语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成功申办证明了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综合实力,全运会的举办可以加强西安市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高西安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种珍贵的经验应当成为西安提升城市形象的巨大动力。在智媒时代,城市形象传播既要结合智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的接受习惯,还要秉承智媒体的实现路径。首先,要以技术为驱动。技术改变了世界,带来了互联网产品的快速发展,也成了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必不可少的一环。人工智能给城市形象传播带来新的机遇,要加大传媒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运用人工智能传播城市形象,AI的使用可以给受众带去视听方面的全新体验。第二,应秉持内容为王。智媒时代的城市形象传播中,城市的软实力依旧是传播的重点,先进的技术只有结合优质的内容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应重视移动媒体的传播力,采用“视频+故事”的传播手段将好的形式与好的内容进行完美融合。

全运会在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发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双重作用的发挥上。全运会的举办,可以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旅游收益,如交通、餐饮、景区等方面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可以以城市的吸引力带来更多的人才、资源、投资,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全运会还可以让运动员、游客感受到城市的风土人情及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首先,全运会各个项目的设计要能彰显城市风貌;其次,要以全运会赛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自然景观改造;再次,要通过全运会的举办提升并展现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以提升城市形象;最后,要借媒体的传播力将这些代表城市形象的板块传播出去。全运会以新鲜的活力塑造着城市形象,成为推动景观、体育、旅游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崔旭艳.全运会竞赛制度变迁方向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4):51-58.

[2]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34.

[3]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

[4] 崔波.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进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56.

[5] 何步文.重大事件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3(04):221-225.

[6]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J].体育与科学,2004(1):20-23.

作者简介:余馨(1989—),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城市文化、新媒体运营。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传播西安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