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021-01-27于鸷隆
[摘要]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不断涌现且日趋多样化。首都的党员干部要有新作为更要走好群众路线,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变被动给群众服务为主动为群众服务;要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活力为根本,实现政府和群众双向发力共谋发展;要以渠道创新为指向,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 群众路线; 社会治理; 群众主导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1-0058-03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工作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凝聚起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守正创新:坚持群众观点,坚守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品格。群众路线的第一个源泉是马克思主義群众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念的最早体现,这一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守正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群众路线的第二个源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民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尚书》写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孔子提出“修己以安百姓”,晏子认为“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还有西汉贾谊的“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唐朝李世民的“民为贵、君为轻”,北宋张载的“为生民立命”,明朝王阳明的“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都体现出了深厚的民本情怀。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继承和发扬以民为本思想的优秀基因,使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党的群众路线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群众路线的第三个源泉是实践活动。群众路线始终贯穿于党的全部实践之中,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创新发展。毛泽东同志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开始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强调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深入论述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1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弘扬党的群众路线。
以变应变:积极适应群众需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当前,首都发展进入新时代,群众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无疑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突出体现在三个转变上。
工作模式发生变化,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转变,这是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治理模式下,政府经常采用自我设计、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与群众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落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顺应群众需求,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深处走。北京不断巩固和深化“接诉即办”“吹哨报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和行政条块重构,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这些重大举措既是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向“群众主导”工作模式转变的生动实践。
工作力量发生变化,从“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北京市不少单位开门纳谏,征求民意,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并经过梳理分析总结,使之系统化,继而作出工作决定。但在回到群众中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工作决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北京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实施“双报到”制度,依托“小巷管家”推动街巷治理,运用“五民工作法”解决群众家门口的事,设立社区调研议事平台……这些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凸显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实现了政府和群众双向发力,共同担负起社会治理的责任。
工作方法发生变化,从“直接接触、面对面”向“零接触、不见面”转变,这是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日益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2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到网上开展工作。北京市许多部门通过搭建移动客户端、微信等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开设网上举报、网上评议、廉政留言板块等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借助网络力量实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将联系群众的方式由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进万家门、访万家情,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等,扩展为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同群众键对键等,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新的实现形式。
民呼我应:心里装着群众,办事就有办法
面对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一重要课题,首都的党员干部尤其要树牢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意识,解决好群众身边事,不断为首都发展作出新贡献。
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谋划工作。要主动适应“群众主导”的工作模式,更加自觉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谋划工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问题解决,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并使之形成工作常态。如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加强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的问题,从中发现社会治理的短板、漏洞和不足,明确工作改進的方向;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要坚决落实群众需求导向,最大程度地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注重从双向发力角度推动工作完成。首都无小事,无论是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任务等重点工作,还是推行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百姓身边小事,都要抓住共建共治共享这个关键。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工作停留在号召、宣传和组织上,比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从幼儿园教育抓起,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建立利益机制。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通过给实惠、搭平台、树典型等方式,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尊重、得到实惠,比如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要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通过设立社会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奥运服务岗、安全信息员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双向发力。
注重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在于紧跟群众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式新手段。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方面,除了传统形式外,还要培育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通过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制度化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在与群众不见面沟通方面,要推进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让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参与讨论、投票、监督等活动,比如应用北京交警“随手拍”、设立投诉微信小程序等,打造网络监督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于鸷隆,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市第19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二班学员)
责任编辑 / 酉 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