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高职院校护理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2021-01-27宋文娟
宋文娟 许 莹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近年来,各种层次的护理技能竞赛陆续开展,其竞赛目标不仅是考查参赛选手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执行能力,还考查包括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职业素质。为实现竞赛选拔目标,护理技能竞赛中已逐步应用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以复制方式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具有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的三重功能[1]。而在传统的竞赛赛前训练模式中,参赛选手都是反复在没有情感及反应的塑料模拟假人上练习操作流程,无法提供有效真实的沟通,也无法培训应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难以实现对参赛选手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为适应竞赛要求及专业发展趋势,课题组把标准化病人应用至护理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5-2018级参加广州市、广东省及全国高职院校护理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共36名为研究对象。36名参赛选手均是全国统一招生的高专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竞赛相关指导教师根据选拔标准严格筛选而形成的,其中女性32名,男性2名,年龄为19~20岁。
1.2 方法
1.2.1 编写案例脚本 根据高职院校护理技能竞赛赛项项目的设置,通过向临床护理专家和高等院校教学专家咨询,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设计编写出贴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的前臂骨折包扎固定、踝关节扭伤包扎、静脉输液、心电监护仪的使用4个项目共38个标准案例脚本。
1.2.2 选拔和组建及培训标准化病人团队 经过学生自愿报名,课题组成员严格考核及筛选,最终录用学院2017-2018级8名学生作为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组建形成护理技能竞赛标准化病人团队。制订适用于全国高职院校护理技能竞赛项目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大纲,对SSP实施为期1个月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由课题组成员和竞赛指导教师对SSP进行模拟情景考核,以及时发现演示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在考核结束后进行加强辅导。
1.2.3 标准化病人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参赛选手在赛前训练早期主要以熟练掌握各竞赛项目的操作流程为主,操作对象为模拟假人、静脉输液模型或普通的学生志愿者。到训练中后期,开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赛项目,操作对象为SSP。SSP根据经过培训的案例脚本,配合参赛选手的操作,完成与选手的沟通交流,并按照设计好的脚本提出问题或演示出各种突发情况,如询问骨折包扎固定后如何工作、拒绝配合治疗操作或在参赛选手操作过程中出现呕吐、胸闷等症状,从而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当参赛选手完成操作项目后,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点评:首先,由参赛选手自我点评,总结自身存在问题。然后,由SSP点评,SSP以病人的身份表达自身感受,对学生在情景演示中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参赛选手仍需加强训练的操作细节及素质能力。
1.3 效果评价
于护理技能竞赛举办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赛选手进行调查,评价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2 结 果
参赛选手对护理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中应用标准化病人的评价调查结果详见表。
参赛选手对应用标准化病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n,%)
3 讨论
3.1 赛前训练应用SSP有助于提高突发情景的应对解决能力
护理技能竞赛赛项内容提出,要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参赛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来对病人实施连续、科学的护理。因此,竞赛不仅是单纯考查参赛选手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水平,而且强调要贴近临床真实工作情景,考查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或疑问,或在护士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情景。参赛选手均是在校学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因此竞赛中面临SP的提问问题或病情变化时容易变得慌张无措,影响操作执行、延长操作时间而降低操作项目完成效果。因此,在赛前训练中应用SSP可以培训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中病人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SSP实施正确的技能细节及健康宣教,锻炼学生在遇到SSP提问问题或出现突发状况时,如何在不影响操作过程和时间的同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和处理,从而提高参赛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有利于在正式竞赛过程中从容面对各种病人的问题及突发情景,提高竞赛操作成绩。
3.2 赛前训练应用SSP有助于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护理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护士不仅要关注病人生理上的改变,还要关注病人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改变,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这就要求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但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专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低于本科生,原因可能与三年制的专科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培养等因素有关[2,3]。而在传统的赛前训练模式中,为了熟练操作流程和提高操作速度,参赛选手都是在没有情感及反应的塑料模拟假人上重复练习操作步骤,缺少沟通交流的对象和情景,导致出现“哑巴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历年的高职院校护理竞赛赛前训练和正式比赛中,均可发现大部分参赛选手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是相对薄弱的,在操作过程中只关注操作流程和步骤是否正确,忽视病人的感受,未能对于病人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劝导,或未能注意操作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及时保暖、保护隐私或安置床栏等安全保护性行为。通过在赛前训练中设置案例情景和应用SSP,可以为选手提供与仿真病人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在选手操作结束后,SSP的反馈评价和指导教师的点评能帮助选手认识到自身在人文关怀行为方面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及能力。
3.3 赛前训练应用标准化病人有助于提升技能操作整体效果
护理技能竞赛的各项目均有操作时间的限制。如果参赛选手在竞赛中面对SP的提问问题或突发状况时不知所措,则容易影响操作流程的正常进行,延长操作时间而降低操作整体效果,甚至造成时间已到但操作未完成的情况。因此,在赛前训练中提早引入SSP,可为参赛选手营造一种正式竞赛的紧张氛围,让选手尽快适应竞赛的运行模式,提高训练的紧张度和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训练自身既能按时、高效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又能及时对SP的问题或突发状况给予处理,从而提升参赛选手参与正式竞赛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竞赛过程中设计SP提出问题或出现突发状况,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考查参赛选手对与该操作相关的或各临床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静脉输液项目中SP询问有关输液时间或输液滴数的问题是为了考查选手是否掌握输液时间及输液滴数换算公式的计算方法,踝关节扭伤包扎项目中SP提问问题或对SP实施健康宣教是为了考查选手是否掌握外科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因此,在赛前训练中应用SSP,可促使参赛选手考验自身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基础又提升了操作整体执行能力,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 总 结
把SP应用至高职院校护理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中,通过情景案例的设置和SP的表演与反馈,既能提高参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执行能力,又能培养参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等综合职业素质,从而有助于实现“培养能够顺利进入护理岗位胜任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的竞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