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2021-01-27通江县就业局
2020 年,巴中市通江县就业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工作组织保障,落实稳岗就业措施,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保就业任务。
掌握三类底数,做到对象精准
掌握贫困人员底数。健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信息数据库和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培训、创业、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一库五名单”,实施数据动态更新。召开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强就业扶贫的一系列文件,明确就业扶贫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确保扶贫工作底数精准。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录入、更新信息达3 万余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更新率为40%。
掌握特殊群体底数。依托四川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社、教育、住建、民政等部门沟通对接、信息共享,精准掌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情况,确保各项就业创业针对性服务措施和政策有效实施。利用各域外劳务基地、农民工服务工作站、在外商会等,借助省农民工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实名数据库,建立健全了农民工信息台账;及时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实名登记,如实记录追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
掌握企业稳岗底数。组建政策宣传队,深入各乡镇、创业园区、企业,准确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和就业稳岗等情况。为符合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申报条件的企业现场讲解奖补政策的申报条件和流程,确保做到各类稳岗补贴政策应补尽补、困难企业应返尽返。
强化三个措施,促进就近就业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以疫情防控为主的临时公益性岗位;以道路养护、安全饮用水管理、地址检测、森林巡护等为主的农村公益性岗位;以清扫保洁、交通协管、养老护理等为主的乡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城乡劳动者6291 人,其中安置贫困劳动力5599 人。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开发疫情防控辅助性岗位,安置就业746 人。
用好优惠政策,鼓励吸纳就业。充分利用各类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经营主体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落实22 家企业、经营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补贴190 人共35 万元;兑现大学生、贫困户创业补贴190 户共190 万元;认定暂时性困难企业39 家,落实116 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909.05 万元,惠及职工4283 人;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3215 人次共计192.9 万元。
强化载体建设,带动就近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通江县工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壁州创谷等创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基地、示范村等载体建设,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通过各类创业载体支持创办企业24 家,带动就业200 人;认定5 家企业为就业扶贫车间,按照“七有”标准打造就业扶贫示范村26 个,带动2000 余人就近就业。
搭建三个平台,加快转移输出
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对在家无法返岗务工的人员,以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按需培训、精准实施、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培训愿望,按照“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培训模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把种植养殖等培训课堂延伸到乡镇、村社,让劳动者在“家门口”提高职业技能。创新开展“培训+招聘”模式,培训班结业之际,组织一批用工单位举办微型招聘会,帮助培训学员尽快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2020 年,组织3622 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
专场招聘促进劳务对接。相继开展了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等主题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1 场次,其中,通过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开展线上招聘会7 场,组织参与招聘的企业760 多家,提供岗位2 万余个,线上浏览量约8 万人次;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4 场,参加招聘的企业223 家,提供岗位约1 万余个,进场人数6300 余人,求职登记670 余人。
域外平台带动安置就业。分别在北京、兰州、重庆等通江籍务工人员多、劳务用工需求大的城市设立了8 个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建立通江籍在外务工农民工档案,及时提供劳务维权保障,落实交通补贴。累计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组织带动、接纳安置通江籍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3000 余人次。相继与明达实业、黄大姐家政等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900 余人次。积极对接对口扶贫地区企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到东部省份就业,共931 人,兑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单程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共8.06 万元。2020 年,通江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专列专车工作方面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