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1-01-27王宝映李海平刘克猛陈勇嫦黄菊芬陈佩芳张云航梁伟婷
王宝映 李海平 刘克猛 陈勇嫦 黄菊芬 陈佩芳 张云航 梁伟婷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手术室,广东肇庆 52602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髋关节疾病也越来越多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髋关节疾病、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治疗首选。但老年患者普遍身体素质较差,伴随基础疾病多,围术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1]。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于2001年由丹麦腹部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 提出[2],经大量研究表明可明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伤害,减少手术并发症,从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妇科手术及骨科手术围术期。临床研究表明,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融入FTS 理念可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加速病情康复,效果满意[3]。本研究将FTS 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2岁,平均(57±4)岁;髋关节炎5例,髋部骨折22例,股骨头坏死3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5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90岁,平均(56±5)岁;髋关节炎4例,髋部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5例;合并高血压病14例,合并糖尿病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髋关节疾病病种、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岁;②需行且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③双下肢肌力正常者;④患者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⑤无严重糖尿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尿路感染及前列腺增生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患者,或伴有多发骨折需手术治疗患者,可能影响疗效观察;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③患者年龄>80岁;④帕金森综合征或肌无力者;⑤髋关节肿瘤或其他肿瘤者。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入院基本健康宣教,生活护理,术前禁食6 h,尽量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1.2.2 试验组 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引入FTS理念,结合老年患者特点,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①术前宣教:与病房护士、主管医师组成FTS 小组,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术前、术中、术后所要准备各种工作、给予合理建议,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感,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优化麻醉方案,结合老年患者病情特点,与麻醉师沟通,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如腰硬联合麻醉。术前饮食,传统的术前饮食要求禁食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FTS 放宽饮食要求,术前6 h 禁食固体食物,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前2 h 禁饮。②术中减少输液量:尽量控制传统输液量的2/3。术中注意保温,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26℃,注意裸露肢体及头部保温,可用保温床垫,输液注射液适当加温保持在37℃。术中止血充分,减少引流管的使用。③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留置静脉镇痛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配合口服或肌注镇痛类药物如西乐葆、曲马多等,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疼痛的应激反应,为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术后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在麻醉清醒后,无误吸风险下,术后4 h 可饮水,少量开始,循序渐进,12 h后可予流质饮食。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麻醉过后适当进行被动运动,术后第2 天开始在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主动屈髋运动、屈膝运动[4],循序渐进,少量多次,逐步康复锻炼。出院时,对个人体质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制定康复锻炼方案,由家属指导协助锻炼,定期复诊,调整方案[1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住院期的满意度,量表Cronbach′s α 为0.89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总分100分,100~80分为非常满意,79~50分为满意,50 分以下为不满意,出院前发给患者,填完出院时收回,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两大方面。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采用Harris 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 评分标准包含髋关节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及功能,满分100分,90 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70 分以下为差,分值越高功能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s)
组别例数 住院时间(d)护理满意度[n(%)]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试验组对照组t/χ2值P值30 30 11.89±3.01 19.10±4.51 6.970 0.000 20(66.67)10(33.33)9(30.00)12(40.00)1(3.33)8(26.67)29(96.67)22(73.33)6.405 0.011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Harri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护理后的Harris 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arri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arri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 39.25±7.01 39.32±6.95 0.041 0.982 90.49±5.03 82.95±4.98 8.203 0.008 20.328 19.445 0.000 0.000
3 讨论
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越来越多,因骨质疏松、骨关节功能下降、机体衰老等原因,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等髋部疾病也越来越常见[5],大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当下治疗髋部骨折和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6],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外科手术中较大手术,手术本身造成的心理、麻醉、疼痛等应激创伤较大,况且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下降,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基础疾病较多,严重影响术后康复[7]。为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术后康复,围术期的优化势在必行。
FTS 理念指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围术期优化措施,用于减少手术应激、加快术后康复。FTS 利用现有手段对围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加以改良、优化和组合,旨在减少外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7-10]。
由于对手术恐惧、术后康复不确定性,大多数老年患者术前都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加剧围术期对患者应激创伤,FTS 强调对患者的早期心理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应激影响[4]。FTS 主张多模式镇痛,优化麻醉方案,采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等局麻方式,术后清醒快,可减少麻醉应激反应,减轻恶心呕吐和肠麻痹等胃肠道症状。术后予镇痛泵镇痛、联合止痛药物口服或肌注,有效止痛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必要条件[3,11]。传统禁食禁饮时间较长,患者忍受长时间的饥饿、口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FTS 认为,缩短禁食时间,在不增加手术误吸风险情况下,术前2 h 进食少量水或糖水,能有效缓解患者饥渴感、提高身体舒适度,补充机体消耗,减少饥饿的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手术安全[12]。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恢复饮食,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13],早期进食并不会诱发腹胀或呕吐不适,反而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14]。有研究表明[15],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即产生肌肉强度损失和功能持续下降,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是恢复最佳时期,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有助于其恢复肌力及平衡能力[1,16]。
张玲[17]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间用FTS,术后髋关节评分提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FTS 干预后,试验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FTS 的应用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日康复,提升患者满意率;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晓燕等[3]的研究基本一致。
FTS 的临床价值已被证实,但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且排除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研究方案仍存在局限性[14],未来需加强技能培训、宣教,扩大临床应用,实现FTS 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FTS 理念应用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