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

2021-01-27欧阳嘉颖

北方音乐 2020年24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二胡

欧阳嘉颖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 100055)

前言

阿炳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优秀代表,作为我国音乐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二胡演奏艺术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根据目前人们对阿炳二胡演奏艺术的研究可知,他的二胡演奏方法具有鲜明特征,对于现代二胡演奏方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关注。

一、阿炳二胡演奏的风格

(一)鲜明的时代感

在阿炳的二胡演奏中可品味出跌宕起伏、苍劲有力的风格,结合阿炳先生的生活背景,作为一个出生在封建王朝末期、经历黑暗时期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性,决定了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底蕴,根据二胡音乐作品的旋律,可品味出对人生的感慨、对抗争的歌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因此他的二胡作品琴声悠扬,不仅平易近人而且震撼人心,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期我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以及与命运的抗争。[1]

阿炳的演奏风格质朴,受幼时特殊经历的影响,他的作品中也能体味出道家思想中大朴不雕、大巧若拙的特点,虽然他生活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但是在艺术特征上却完全感受不到江南水乡的那种优美委婉。同时,从生命历程来看,阿炳先生饱尝人间冷暖,生活充满艰辛,但是在音乐上却感受不到绝望、消极的情绪,甚至很多二胡作品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昂扬斗志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节奏重音

节奏重音是阿炳作品的主要特征,与同时期的西方音乐相比,中西方音乐在重音位置、节奏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其中,西方音乐的重音普遍在强拍位置,而我国的二胡音乐节奏却没有单一的强弱关系,因此阿炳先生在二胡演奏中习惯于通过节奏重音的方法来彰显音乐神韵。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节奏的重音并非节拍重音,以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例,在该乐曲的二胡演奏中经常运用“呛咚呛”的节奏,这个节奏在民族音乐中属于“彼此竞争”的关系,其中“呛”在性质上属于“动静”中的“静”,但是却经常被落在强拍上,所以从音乐赏析中能够营造出“你强我更强”的特点,这一点在阿炳的二胡演奏中较为常见。

二、阿炳的二胡艺术成就

(一)充分积累了民间音乐素材,并为大众所熟知

阿炳自幼在道观长大,使道家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演奏风格;同时,结合他的出生地——江南,江南道教在创作方法、音乐风格上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阿炳在早期音乐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江南民间音乐的精髓。青年时期的阿炳深入社会底层,因此他知晓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并且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了他未来的音乐演奏特征,他的作品中深刻地表达旧中国贫困百姓的遭遇。正如阿炳在《二泉映月》的自述中,认为《二泉映月》不仅是阿炳根据自身的体会创作的曲调,也体现了他在社会底层实践中的内心体验,所以《二泉映月》真正实现了“依心而来”,在曲中可品味到动人的音乐韵味。因此,阿炳的音乐素材来源于民间,从中不仅可以领略传统道教音乐文化的韵味,也能体验不同时期底层百姓生活,最终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正是由于阿炳二胡音乐作品的这种创作特性,才使他的作品跨越历史年代,直至今日也能被广大群众所喜爱,经久不衰。[2]

(二)阿炳的二胡作品体现了传统思想中的“中和之美”

“中和”是我国古代社会中较早出现的美学范畴,其中的“中”有“中心”的意思,强调在表达时应该选择最适度的方式。孔子认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认为音乐应该做到有节制与固定的范畴,避免出现“不及”或“过”的问题。“和”则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意思,要求将各种元素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发挥每种不同音乐元素作用的基础上产生音乐的美。因此,在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中和之美”是大部分艺术家的追求。阿炳的二胡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美的感受,在形容他的作品时,可参照李白的古诗“天然去雕饰”,尽显“中和之美”。在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中,作者通过真实的演奏方法,在充分去除音乐表面的炫技与浮夸表现手法后,在演奏过程中强调以最直接的情绪落在琴弦上,最终实现了人与乐器的结合,所以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深情。在《阿炳启示录》中,作者赵晓生表示:“阿炳先生音乐的特质是‘一片沙漠,一点深沉,一股倔劲’。”[3]这是对阿炳先生二胡音乐的高度赞美,是音乐的一种高等级境界。阿炳的二胡作品中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质,这也许是他的音乐能够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三)阿炳的音乐得到后代人的广泛认可与传承

阿炳的二胡音乐作品中饱含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其高超的二胡演奏手法,堪称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珍宝。但是,在阿炳音乐的保存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阿炳先生没有亲传弟子,所遗留下来的只有钢卷录音,并且这些录音的制作水平粗糙,难以一览阿炳先生的真实水平;杨荫浏为阿炳先生的作品制作了图谱,传承者只能面对枯燥的图谱学习音乐,因此在阿炳二胡艺术的传承中面临“隔辈传承”的问题,学习者很难深度领会阿炳音乐的内涵,而对于那些真正喜欢二胡音乐的听众而言,他们依然努力的对阿炳音乐做探索与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弟子,导致阿炳音乐在当时的民间并没有得到充分传播,杨荫浏的补救使阿炳的音乐得到保留,其大部分音乐作品也是经过专业院校演奏家实现传承的。目前,在二胡的学习中,阿炳先生的《听松》《二泉映月》已经成为必修曲目,虽然现代音乐大家将《二泉映月》修改为不同的版本,但是阿炳的音乐依然处于核心位置。因此可知,阿炳的二胡音乐作品在没有弟子亲传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流芳百世,不仅有杨荫浏以及众多音乐大家的支持,更因阿炳的二胡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阿炳音乐的演奏方法与特征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阿炳的二胡作品演奏与传统方法相比存在很多的不同,他的作品具有更特殊的音响效果,飘逸、苍劲、空灵,无论多么复杂的二胡演奏技巧,在他的手中仿佛都变得游刃有余。[4]为什么阿炳的二胡音乐演奏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本文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一)阿炳在音乐演奏中的运弓凝重、沉涩

演奏阿炳二胡音乐时可发现他的换弓非常贴弦,甚至弓子似乎与弦是一体的,在每次换弓时都可以发现音头痕迹,但是这种痕迹并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反而更加突出了阿炳苍劲、坚韧的风格。纵观我国二胡音乐发展历史,阿炳对于弓子的控制能力已经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传统的弦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子弦、二弦、老弦,而在阿炳的二胡演奏中,他的主要二胡音乐作品都以老弦与二弦为主,几乎不使用子弦,而目前金属弦的硬度高,进而增大了对音色的控制难度,这一问题在慢长弓以及高音中表现的更为严重。本文认为,在二胡演奏中若借助演奏者的臂力发出的音色相对厚重、干净,而阿炳的运弓技巧则是手腕运动较小,以大臂的展收动态弓子为主,所以在演奏中,强化用力控制的关键就是提高弓子的速度,在保证弓速满意的情况下会产生稳定的振动,此时为了能够避免出现声音大、弓压的问题,需要确保弓速与弓压成正比,避免两者比例失衡的问题。因此,结合道家以柔克刚的思想,在演奏中需要遵照“中和之美”的要求,使右手运弓时保持虚实结合的状态,最终发出理想的二胡音色。

(二)注意弓序控制的特征

阿炳在二胡音乐演奏中,其演奏的弓序是典型的民间弓序,该弓序的特点为:在乐句的开头阶段,用拉弓;在收尾阶段,采用推弓的方法,两者的结合就是“阳开阴合”。演奏中,骨干音每次更换一句时都采用拉弓方法,并将最后的音节推回去;通过散板的无限反复,将弓法倒过来。一般在二胡音乐的演奏中,所有可达到板上的音都采用了推弓的方法,尤其是对四二拍的控制,始终用弓子打拍,在第一个音拉弓后,合理地将其推回去,在切分弓后将弓序倒回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阿炳在二胡音乐作品演奏中,每段重复的情况下,其弓序也会出现细微的变化,这也是《二泉映月》的精髓所在。在整个作品的演奏中,整个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六次变化,并且每一次的弓法都可以发生变化。结合阿炳乐曲演奏的经验可发现,乐曲弓序价值的变化不仅在于方便演奏,更能完美乐曲的内涵,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在阿炳的二胡演奏中,他对弓序的控制得心应手,体现出完整的音乐美学特征。

(三)左手技法

阿炳在二胡演奏时经常利用“开花音”“老虎音”等手法,在演奏,出弓的一瞬间实现了手指不离弦,虚按后发出噪音,之后马上按实,通过这种连续的虚实结合方法,能够发出类似老虎的声音,由此被称为“老虎音”。在演奏中,使用从虚到实的演奏方法,使音色更加苍劲有力。以《寒春风曲》为例,在该曲子的引子中,其中的第一个音与第三个音都要做到手指不离弦,是“老虎音”演奏的代表。

在演奏时,揉弦也是一种常见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包括强调与美化韵律等,阿炳在二胡演奏时较多运用了揉弦技艺,其中以压揉最为常见,具有较小的高音变幅,可发挥润腔、肯定某一音阶的作用。从演奏效果来看,两个音节之间的揉或不揉,相同音在强调后可做揉弦,这种演奏方法极具个性。

打音:阿炳在音乐创作中的打音速度快,这是因为他在演奏时主要运用指关节与指面按弦实现的。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在伸手指打音后,此时肌肉的张力变化较大,与指尖处相比可以发挥更厚重的音色,所以演奏时的速度快。阿炳通过不同的按弦方法,能够使二胡发出厚实的音调,所以可以更好地显示出不同音色指尖的细微变化,为观众提供更好的音乐体验。

四、对阿炳二胡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分析——以《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作为阿炳最为优秀的二胡代表作,它的出现,为民间音乐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而对于《二泉映月》这首曲目,只能用“大约”来形容它的起源,甚至连阿炳先生自己也难以说清《二泉映月》创作于何时,该作品的酝酿一直到乐曲的成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在经过阿炳先生的不断完善、发展与充实之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曲目。[5]

考虑到阿炳先生出生于苏南地区,因此在分析《二泉映月》的二胡演奏时,应该将作品放在阿炳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

阿炳的《二泉映月》被认为是作者即兴演奏的作品,即跟随心走,随心而动,在某种意义上可认为,《二泉映月》是作者自身情感通过音乐表达的代表。阿炳在演奏《二泉映月》时,作为流浪艺人边走边拉,而结合二胡的演奏经验可知,内弦与外弦相比更难以把控,频繁的换把会造成噪音问题,通过外弦替代内弦高把位的音可以取得满意的音色效果。而在实际上,阿炳在演奏音乐时,不仅没有采用上述方法,而是合理的使用了内弦,运动定把滑指可显著减少换把次数,并将内弦演奏的特征完美表现了出来。

在《二泉映月》演奏时,定把滑指是指在演奏期间,在不动把位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虎口位置,只需要上下滑动手指即可,见图1。

图1 《二泉映月》曲调

在图1介绍的《二泉映月》曲调中,要保证手指C音位置的虎口不动,在A音的演奏中要保证手指向下滑动并演奏乐曲。阿炳演奏《二泉映月》,运用了多样化的弓法技巧,其中连弓婉转悲切,分弓激昂跳跃,所以,在二胡演奏时能够彰显出刚柔并济的特点,这是《二泉映月》能够取得满意展示效果的关键。

同时,在《二泉映月》中,抖弓也是阿炳常用的演奏方法,可按照演奏的力度与幅度将其合理划分,例如,在运弓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二泉映月》能够表达出慷慨激昂的音乐旋律;在运弓力度小时,则可以表现出悠然、安静的音乐氛围,最终营造出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

五、结语

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实现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深化,代表着那个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成就。阿炳的二胡音乐创作与他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生活背景存在相关性,这也是影响其音乐作品艺术创作风格的关键因素。在二胡演奏期间,阿炳通过充分利用各种二胡演奏方法,使音乐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这也是当代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内容。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张帮主
张帮主
一把二胡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如泣如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