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1-01-27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智库( Think Tank) 也称“思想库”,是指各类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业务、以服务政府决策咨询为目的的研究机构[1]。我国的各级各类医学院校聚集了大量的医学人才资源、医学研究群体等专业优势,有能力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前瞻性、政策性研究,为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评估、服务等功能。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建立健全新型智库,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且新型智库建设对于医学院校提升学校软实力,从而使医学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基于SWOT分析法的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现状
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法,是指依据企业目前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寻找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其中,S指strength(优势),W指weakness(弱势),O指opportunity(机会),T指threat(威胁)[2]。这种分析法有助于分析医学院校智库建设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更能够分析新型智库建设中医学院校的优势与不足。因此通过SWOT分析可以使医学院校智库建设能够有的放矢、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1.1 优势(strength):科研能力、学科优势和人才保障
医学院校智库相比其他高校智库而言,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地方医学院校智库“更容易找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的领域”[3]。
首先,医学院校智库研究实力较强。医学院校汇聚了科研设备、平台和人才,科研实力有一定优势,可以为地方政府医疗卫生事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大部分医学院校图书资源丰富,图书资源也是智库的重要组成,国外的智库往往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医学院校具有医学特色的数据库、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等馆藏纸质或电子资源,是智库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为医学院校智库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
其次,医学院校智库具有比较突出的学科优势。大多数医学院校不仅有医学类专业,还有工科、理科、文科等专业学科,学科的结构相对比较丰富,能够为医学智库提供跨学科交叉研究、多学科融合的平台,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医学院校设有国家、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创新平台”“研究中心”等,有助于实施问题研究导向[4]。
最后,医学院校智库人才优势和人才保障较为明显。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科体系比较集中,可以聚焦医学领域的研究。除了医学人才之外,人文社科、理科、工科等领域的研究人才,在医学院校人才政策的带动下逐渐汇聚在一起,本校教师、附属医院医生以及临床教学医学的医学人才都可以频繁交流互动。
1.2 劣势(weakness):政策机制缺失、成果转化率不高
首先,医学院校智库政策引导机制较为缺失。相比其他高校智库,医学院校智库建设较为滞后,而且受客观条件影响,研究内容方面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现象。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各智库之间联系松散,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各医学智库之间互补性不强。有的智库由于缺乏系统规划,智库的内生动力不强,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的智库研究问题比较复杂,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医学智库“研究成果往往无法计入科研考核中,医学教师研究热情不高,影响了智库的发展”[5]。
其次,医学院校智库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健康中国”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理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对医疗健康政策越来越重视,医学院校智库的研究成果也呈上升趋势,但是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为一般的高校智库都比较缺乏成果转化理念,从而导致部分优秀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推送到政府决策部门,无法产生影响力。有研究显示,高校智库真正转化为政府咨询报告的平均比例不足3%,其中能被政府采纳的就更少,平均在50% 左右[6]。
第三,医学院校智库成员的投入和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受到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的影响,医学院校教师注重与职称评定相关的纵向课题研究和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高校学术研究的路径依赖导致高校教师对社会问题研究的兴趣、意识和精力投入不足”[7]。除了部分智库成员的精力没有放在智库研究上之外,医学院校智库成员的政策研究能力也亟待提高。
1.3 机会(opportunity):医学院校智库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
第一,医学院校智库建设面临着国家政策的新机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高校智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8]”。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迫切需要加强综合型、特色化、前瞻性的医学与健康领域智库建设。
第二,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符合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医学院校智库研究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医疗卫生领域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医学智库可以聚焦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疾病预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1.4 威胁(threat):医学院校智库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高校智库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智库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医学院校智库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智库之间竞争加剧。目前,国内医学智库主要包括政府下设的事业机构、大学或科研院所、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咨询机构三类。随着高校智库建设的不断加速,医学智库建设也越来越受关注。地方政府购买智库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智库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越来越多,基于项目的竞争将在智库之间白热化展开。
二是医学院校智库的影响力亟待提高。我国目前智库的影响力与我国综合影响力还不相称。而我国高校智库尤其是医学院校智库的影响力更有待提高,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医学智库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促进良性发展、把咨政建言和社会影响力作为主要考量标准,以此提高成果质量,更加注重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基于SWOT分析法的医学院校智库建设优化策略
表1 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可以组合成四种不同类型的策略: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针对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现状,根据表1,在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组合的策略模式,将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外在威胁,充分利用外部机会,补齐短板,实现智库跨越式发展。
(1)在医学院校智库的成立初期,可以采用弱点—威胁(WT)组合策略模式,这种组合重点放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智库成立初期,由于医学院校的财力、物力等投入,智库成员的投入和研究能力等相对不足,而外部影响力几乎为0,在激励的竞争中只有规避自己的弱点,加大投入,提高成果转化率,采用问题导向,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实用性、有效性较强的研究,才能在智库之间的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
(2)在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优势—威胁(ST)组合策略模式,医学院校智库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要把学科优势转化为研究动力,医学院校要做好坚强后盾,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保障,发挥其潜在的科研能力,并通过与医院、医疗科研机构等联合,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力求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从而迅速提升影响力。
(3)在医学院校智库建设发展的瓶颈阶段,可以采用弱点—机会(WO)组合策略模式,可以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实现智库的长足发展。智库建设有可能会遇到发展瓶颈,优势不再成为优势,弱势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外部机会,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寻找智库发展的新突破口,强化特色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4)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理想策略模式是优势—机会(SO)组合。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找到适合自身智库发展的路径。聚焦人才培养、医学发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学热点,力求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实践和战略决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