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1-27刘嘉尧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75000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文化

刘嘉尧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75000)

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思政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文化、坚持“温故并知新”的求知文化、坚持课上与课下并举的育人文化、坚持知行合一的实干文化。以文化塑造人、以文化浸润人、以文化鼓励人,通过相应的文化建设形成高校思政教师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思政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教师的社会定位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塑造者。思政课一方面要让广大青年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内容,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政策,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让广大青年感同身受,入脑入心,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政课教师要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即青年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热心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做到自己真学、真信、真教、真做,言传身教,系好青年人生第一粒纽扣。思政课教师要热心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化解矛盾,加强思想引导,热心为广大青年排忧解难,助力青年的成长成才。

新时代对思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加强高校思政教师的文化建设则会对思政教师事业发展和思政教育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底气。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高远的政治站位,不断筑牢政治信仰、坚定政治定力。其次,融通多元文化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上好思政课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优秀的整体综合能力,这要求思政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生动的表达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环节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再次,培养良好的教学文化是完善思政教育效果的动力。教学文化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教学文化是思政教师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的效果的内在动力。最后,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是思政教师发展的基础。高校思政教师管理过程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打造适合于思政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学术环境、物质支持、成长空间平台等,助力思政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让思政教师更专注于讲台,全身心的投入到立德树人的过程之中。

二、高校思政教师的文化建设缺位及其影响

首先,信仰文化需进一步夯实。当前,西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加压不断增强,西方社会思潮通过一些平台途径也在不断渗透。在国内情况看,伴随着新时代中国各项改革逐渐走向深水区,中国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个别思政教师会对某些不良信息有所接触并产生疑惑,出现思想意识的偏差,这样很容易弱化高校对立德树人意识阵地的主导能力。

其次,是学习文化的乏力。由于学科发展的侧重情况不同,原来思政学科在高校学科体系中长期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中,致使思政专业人才匮乏。思政教师因为承担着繁重的公共教学任务,导致其在论文发表和课题申请上处于劣势。同时,高校思政教师的继续教育虽然形式多样,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且很难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这些都属于教学文化的缺失,学习文化的乏力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欠佳,无法满足当前思政课所期待的教学目的。

最后,文化建设环境仍有短板。高校思政教师所处环境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政教师一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一面要应对科研的“硬任务”而力不从心。面对生活的压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逐渐失去教学热情,这会导致思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会大幅度降低,忽视了自身的使命。

三、高校思政教师文化再塑的实践路径

(一)“真信”——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文化

思政教师作为当今青年发展的引路人,自身必须要具备过硬的理想信念,这是思政教育的“底气”。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做好思政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高校思政教师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政教师内在文化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它确保了思政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理性信仰。思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将其升华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内化于心。这样才能保证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宣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其次,要坚持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形成的丰硕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发展实践与时俱进的体现,是高校思政教师内在信仰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想要上好思政课,上活思政课,必须要坚持学好、理解、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刻的体现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为思政教师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自信。思政教师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特别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和学习,把新时代的理念、思想、成果推进课堂之中,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全方位铸魂育人。

再次,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必然成为思政教师信仰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教师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其素养品格、理想信念之中,尤其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教师的价值体系,提高思政教师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保持相应的甄别能力、政治定力,并要把社会价值观融入到生活的各方面,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状态。让思政教师在形成敬业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教学行为,律己的师德师风来影响和引导广大青年学习、跟进。

最后,要坚定思政教师对自身社会作用认同。部分教师受到思政课是水课、思政课没有实际意义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产生了对职业正确定力的偏离、职业认同的缺失和职业作用认知模糊。我们要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思政课开设的意义的认同,对思政课广阔前景的认同。

(二)“真学”——坚持“温故并知新”的求知文化

高校思政教师要学习理论,学习不同领域的文化、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学好才能用好”,不断夯实“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首先,思政教师要熟悉、了解社会主义经典原著。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准确领会其核心内涵,对其进行精准解读。思政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思政教师能够熟知经典、透彻要义、鞭辟现实,就能在诵读和课堂等环节中,以其深厚广博的理论修为和入木三分的分析见解,悉心引导学生在经典原著中找到最优答案的。同时,思政教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形成过程、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核心实质,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让思政课充分体现学理性和思想性。

其次,思政教师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对象逐渐年轻化、知识面也不断拓宽,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不忘本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着眼未来文化。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政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吸收中国的本来文化,要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本来文化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政教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再次,加强职后教育,让思政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与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思政教师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学习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线上思政课程。各学院和高校要采取多元化继续教育模式,尤其是要大力推进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职后培训的条件限制,不影响思政教师正常的教学和生活,达到学习效率和时间利用的最大化,将传统培训模式难以实现的全员培训变为现实。所以,为了应对新时期思政教学的新情况,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主动通过多元化继续教育模式,不断完善思政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思政教育需求。

最后,重视教学相长过程中的“文化反哺”。思政教学中的文化反哺,就是要向年轻同学们学,向受众对象学。只有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互动,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不断让思政教师在“文化反哺”中加强本领。让文化反哺丰富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文化反哺让思政教师与时俱进的观察、汲取多元文化,利用热点问题与思政学科知识进行结合,让书本中的内容,变成现实中的案例,融入在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文化反哺加强思政教师和同学们的沟通,提高教学效率,让思政教师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状况,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第一时间改正和丰富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三)“真教”——坚持课上与课下并举的育人文化

首先,要不断培养教学文化,夯实思政课堂的教学成果。高校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平台,课堂教学文化对整个高校的教育教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文化要求思政教师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以敬业的、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对自己思政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为了培养教学文化,夯实思政课课堂教学成果,高校需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教学名师的讲座和交流论坛,向同领域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在实战中提升相应的教学技巧,进而形成自身风格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高校内部可以采取定期的教学竞赛,让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相互学习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短板,进而打造出彩思政课堂,夯实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有效的人才。

其次,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开发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加强思政课的内容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创新首先要摒弃直线思维、简单说教和照本宣科,要善于抓住和利用手机客户端移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打造形式多样、手段有效的智慧课堂、共享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等,以生动直观的形式阐明相应的理论。开发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交流以及情感互通,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通过隐性教育正确引导学生。

最后,思政教师要“用青年语言、使青年理解、促青年实践”。思政课的受众体是青年,这就要求思政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用“接地气”的案例,把理论和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欢乐、活泼、生动的氛围,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把教学内容听进去。思政教师要会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同学们感觉在和一个亲近的人在聊天。“用青年语言、让青年理解、促青年实践”的理念在思政课堂上可以形成生动的教学策略,形成有效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内,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取得教学效果。思政教师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感知教学过程,可以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青年学子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学习,在自己熟悉的语言中感知,必然会促进他们将思政课的所学所感变成自身的行为实践。

(四)“真做”——坚持知行合一的实干文化

首先,思政教师要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播者和提倡者,高校思政教师在其职业功能上和独特作用上,是其它任课教师所无法替代的,具有直接影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纵向角度看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引领,在横向角度看是当下我们要不断践行的行为准则。思政教师一方面要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知行合一,用行动来展现一名思政教师应有的时代肩责。在高校教师队伍这个群体中,思政教师的个人行为与其个人道德品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对青年学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以身作则、注重在生活、工作中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用实际行动率先垂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思政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国的俗语总结“打铁还需自身硬”,“无德无以为师”。思政教师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教师的师德师风是育人的聚焦点,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品质的锤炼、党性的提升、政治担当的强化,以高尚人格感染广大青年,以身垂范,才能让广大青年自觉的追随思政教师,并以其为学习的榜样。高校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考察力度,完善关于师德师风的考核规范,并将其与思政教师的绩效、职称评定和奖惩措施挂钩。今天我们注重思政教师的师德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青年学子---未来国家建设者的负责,对国家未来的担当,它是思政教师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

再次,高校思政课要鼓励“教学先行”,助力思政教师打造出彩“金课”。要打造高校的“思政金课”,在学校层面要加大对教学的物质投入和制度保障,做到“教学先行”。在经费安排上,要对思政教育的经费安排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和保障。高校应当将思政教学成果、思政教改论文和思政竞赛获奖放在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的同等高度,激发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随着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比如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竞赛在第四届的时候专门增加的思政组的比赛项目。省级、市级等同类思政教学竞赛也在有序开展。教学竞赛会全面检阅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思政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学改革,而且这种思政教师竞赛的优秀成果不断推广才能更好发挥对全体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辐射作用。

最后,高校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与引导相结合,为思政教师成长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思政教师来讲,有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作为支撑,会让自身发展具有更多的优势。思政教师要意识到,科研是保证教学质量持续优化的基础,高校要为思政教师提供良好的、可持续自我提升的科研平台,激发思政教师的科研热情。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通过整合学术资源,加强思政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并给于政策与资金的倾斜,不断拓展思政教师的科研平台。同时,高校要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保障工作,解除思政教师的后顾之忧,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将思政教师规划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岗位,发挥不同教师特长,弥补发展短板,提供制度保障,以确保思政教学与科研活动之间能够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文化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年味里的“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