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浅述

2021-01-27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093

大众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救国蔡元培思想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093)

蔡元培在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开启了“学术”与“自由”的风格,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大学令》,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也不断落实自己的学术主张,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促进了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近代中国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救亡图存,后又有仁人志士开展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想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探索救国之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落后,人才稀少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到侵略者的欺凌与霸权。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唯有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培养更多人才才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进而发展国家,达成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秉持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一生都在践行此理想,为教育救国追求一生。本文通过研究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总结其中有益的经验,希望能够以史为鉴,对于现在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这也可以作为评价蔡元培所追求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性问题。

一、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提出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内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有侵略者的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残酷的现实促使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当时,蔡元培正供职于翰林院,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惨败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这两件大事犹如警钟惊醒了他,进而使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这些残酷的现实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清政府已经不足以依靠,只有辞去官职,兴办教育,才能开发人民的智慧,才能真正救亡图存。“吾人苟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于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逼迫之下,1898年他毅然抛弃京职,开始主持教育,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新型人才,走上了一条教育图存、拯救国家的道路。

二、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主张与实践

从1898年起,蔡元培就萌芽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必须要培养革新政治的人才才能拯救国家。在1901年杭州方言学社开学的演讲词中,他提出要以教育来启发民智,进行政体改革,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勇敢抗争、独立发展的坚韧性格,以反对专制统治,同时揉合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新的文化体系观念,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符合时代需要并且独具特色的新型教育体系。

(一)倡导五育并举的主张

蔡元培在发表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明确表示新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倡导以民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改造国民,重点培育国民健全的人格,他的军国民教育主张一方面要能够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时实行自卫,另一方面也能够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实利主义教育主要是强调人民生计问题,发展实业;公民道德教育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念,即自由、平等、博爱;世界观教育在于培养人对客观世界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对虚拟世界抱有超脱世俗的想法;美感教育注重用美学的理论来陶冶人的情感。这五育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是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的一大特色,同时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石。

(二)开创现代教育制度

蔡元培在北大任教时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广泛吸收各种人才,鼓励学术研究,不断倡新,他希望能够破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先进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他还实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为了防止部分主观武断,任意而为的人管理学校,推崇学术民主,让真正有水平、有知识的人才管理学校,此举大大提高了教授们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沟通文科理科,废学科设系统,认为文理不分家,各个学科之间有其交叉点与联系,打破了文理法三科的界限,改变了原来轻学而重术的思想。他提倡选科制,除必修课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占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体现了他崇尚自然,因人而异,发展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与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他还主张借鉴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的优势,弥补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取长补短。

(三)提倡并实施女子教育

蔡元培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的旧礼教,认为男女平等首先应该是在教育上的平等,他认为女子不受教育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危害女子自身,其次也使家庭受害,最后还危害整个国家,因此,他提出要在德智体三育方面培养“完全人格”的女子教育方针,提倡革命精神,培养革命人才。他还提出男女同校观点并实施,在他主张下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这是首次在法律上出现了男女同校的条款,提出要尊重女子的权利,女子应与男子同等对待,对于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对女性教育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女权和社会地位方面颇大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其他一系列教育思想

蔡元培还格外重视社会教育,督促办理南京通俗教育馆,赞助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研究会,整顿京师图书馆,准许民众借阅图书等,进行道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识字教育以及美育,让百姓都能进入校园学习,还强调各种教育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应该向社会民众开放,努力促进教育的普及与平等。此外,蔡元培还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实业,要面向大众,不能脱离实际需要,提出道德教育应该道德先行,学术并进,知能结合等,要汲取东西方文化的营养,顺应时代的发展。蔡元培认为救国的基本途径只能从教育入手,积极倡导推崇教育的独立。1922年蔡元培发表的《教育独立议》中明确提到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教会之外,表达了教育独立的观点,这在教育独立思潮中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外,他还不断融合中西教育,创造中国的新教育,相互取长补短。

三、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代启示

蔡元培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大学校长,他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改革封建教育的领军人物,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力量。对于封建教育,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家思想的中庸思想和近代西方先进教育观念相结合,不断挖掘核心优点,形成了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生活。全国人大常委会剧委员长乌兰夫在讲话中评价他:蔡元培先生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引领者,也是近现代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他不断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奋斗,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广泛而深远的价值与影响。

由于当时所处时代环境和他所在的阶级因素影响,他的教育救国思想同样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他学习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推行大学区制,试行两年就被取消,主张教育脱离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没有成功,无法解决教育与政治的矛盾,他过分地强调阶级调和,提出的五育并举也存在超阶级和超现实的问题。同时,“教育救国”作为一种改良思潮,它试图通过在人格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来实现对社会的变革和建设。这在当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无法决定中国的命运问题,挽救中国命运最终还是靠暴力革命。但我们也确实应该看到教育的功能确实存在,教育作用的完全发挥还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但是蔡元培站在学术的角度,发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对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总结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中的有益经验,找到教育发展的规律,吸收借鉴西方教育制度中适合我国的内容,相互融合,不断改革创新教育体制,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同时,从学生角度考虑,换位思考,启发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坚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从教育方面不断促进中国的繁荣与富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救国蔡元培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常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