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2021-01-27江苏省演艺集团210000
辛 霖 (江苏省演艺集团 210000)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像一条历史长河,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滔滔不绝地流淌传播。它们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霜雨雪才走到了今天,一路上饱吸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精华,它不仅是我们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世界人正是通过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文化遗产,从而了解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的。而我们自己则更不能放弃了解自己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文化多元化共存的新世纪里,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情况。教育事业作为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为了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继承,让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能够实现与时代共同发展,推动音乐教育事业能够保持一个全新的发展姿态,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要时时刻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探寻全新的发展动力,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一、我国当前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些弊病
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来看,起步与西方国家之间相比虽然病不算晚,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变革,无论是在理论建设上,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上,依然都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之下。很多师范类艺术学校在办学的宗旨上并不高度明确,往往都是以其他高等院校办学宗旨为依托,学科专业的开办,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是以单科院校为仿照对象,认为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然而,他们没有明白的是,不管是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还是鼓励创新现代音乐,我们更需要的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即旨在培养一个民族的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而不只是培养出少量精通艺术的钢琴家、歌唱家、器乐演奏家、音乐理论家,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虽然也能为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做出贡献,但要真正使这些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得到最广泛的认识和发展,我们所需要的却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全民的艺术教育!而那些一味的膜拜专业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学校,他们只看到如何培养艺术家等具体的人物、具体的事物的特殊性,而忽视了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包含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性因素。它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却不是保留在个人的精品盒里,而是全民都有权享受它那绚丽夺目的光辉,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
二、民族传统音乐的现状与我们当前面临的任务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必然趋势,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科技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错、碰撞和竞争是长期的,有时甚至是复杂和尖锐的。多元文化的合作与交融,以及渗透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中的较量,也将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人们在高兴和激动之余,也有不少担心和忧虑。就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言,有人担心它会被“西化”、“异化”,这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德震荡也是十分大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西方音乐文化对我们整个教育的冲击。虽然从中西音乐文化相互激荡和交融的前景看,处于基础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是我国实际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但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使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即使是这样,我们更要肩负起这个重责来。
(一)加强培养学校传统音乐文化的师资
纵观以往高等教育和中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思路,主要以西方国家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而这显然是将音乐教师的培养道路扣上了一个“模子”,培养出的音乐教师往往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了解甚微,相反在西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与研究上更愿意下大力度。在这些教师走上教育岗位后,只能将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继续传承下去,也只能使用与之相适合的教材,传统音乐文化自然很难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开来,并传承下去。针对于此,彻彻底底的打破当前这一现状,那么学校就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将这“模子”彻底砸烂,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对象,确保音乐教师能够掌握更多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云南省在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培养民族本土师资上作了很大的革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我国有很多老一辈传统音乐加针对音乐文化教学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革,由于这些老一辈音乐家长期扎根于民间传统音乐的深入探索与研究,并在史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出很多背唱与模唱的教学方法,再加之有著名的传统音乐演奏家和歌唱家来校莅临指导,由此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文化上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何尝不是我们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二)丰富课外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动
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如很多的青少年除了学习自己的文化课外,业余学习乐器的青少年群体不断壮大起来。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大普及的一个非常良好的趋势。而音乐老师应当鼓励这些孩子学习民族传统乐器的热情,并不失时机地把他们组织起来,便是一支可观的青少年民族传统音乐队伍。在国内多举办一些民族传统器乐,民歌创作、演唱比赛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赛事,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此外,在杂志、报刊、专论、新闻等一些媒体宣传上,加大力度,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校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材的建设
教材编写无疑是学校民俗传动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虽然音乐本体获取的渠道相对方便,但具有实质性的音乐素材确少之又少,这一现状也是每一位教材编写人员的困惑所在。然而,每当我国处于太平盛世时期都会有具有民族性的传统音乐巨著出现,例如:在《诗经》305篇中就有很多春秋中叶时期的传统民歌收录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国家资源,更是我国学校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材建设的资源库所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越强那么世界性越突出,按照这句话的理解,不难总结出地方性越强那么全国性也势必会越突出。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极具地方色彩的音乐,那么在教材编撰过程中,既要将旋律优美的乐曲作为重要的选择,同时还要将极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元素纳入其中,这样音乐教育才能为学生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启迪作用。如古琴曲《高山流水》、筝曲《渔舟唱晚》以及民歌《浏阳河》等,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知名的音乐曲目,内心之中无疑会骤然生成爱国之情,而演唱民歌《小放牛》《孟姜女》《茉莉花》等,学生会瞬间感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特征,自然而然的让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四)平衡好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
近年来,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近慢慢被人们所接受。而我国也一直是一个音乐开放的国家,所谓音乐无国界,指的就是我国音乐发展道路是以中外交流、相互融合为主。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材教法方面,普遍更加注重参照西方教育体系,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等等作为理论教学的主体,而表演专业学生的欣赏类课程,大多是开设西洋歌剧的赏析课,而很少有单独欣赏中国歌剧的。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往往学生只能知道音乐的强弱拍,但是并不能理解“板眼”究竟是什么,这是很可悲的。所以,我国音乐发展道路中势必要将本土传统音乐的发展作为大方向,要将以本国传统文化为文主要潮流,外来文化为融合对象,做到充分汲取养分并将其进行内化,进而增强我国音乐发展道路上的动力和活力。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外来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要更加充分的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将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融贯其中,做到音乐无国界、无种族的薪火相传,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得到全面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以上仅仅是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要真正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变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并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内部,推广普及到人民大众中,这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更需要通过广大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使之不断完善。这是需要多年乃至几代人不断努力方能完善的。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