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清代康雍乾三朝陶瓷的艺术特征

2021-01-27凌晨昊景德镇陶瓷大学333000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窑色釉粉彩

凌晨昊 (景德镇陶瓷大学 333000)

清代前期和中期是中国封建制度不断落寞和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发展的时期。在康雍乾三朝时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艺迎来了黄金时期,以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为例,御器厂在臧应选、唐英等督窑官的督办下,仿古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仿古瓷不仅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而且还创新出了许多新品种,民窑的烧造更是盛极一时。

一、装饰手法

清代陶瓷装饰手法主要有笔绘与釉色装饰两个方面。笔绘方面以各种彩瓷、青花和釉里红为主。清代的彩瓷获得了空前的成就,这种成就与清代高级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细是分不开的。清代高级白瓷胎中高岭土成分增加,釉中氧化钙成分降低,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更加细致。烧成温度达到现代硬质瓷水平,窑炉窑具经过改良,烧成技术和气氛把握也有了长足进步,在外观和物理性能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些在明代就已经出现的彩瓷品种,如五彩、斗彩、素三彩等,在清代获得进一步发展,如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为突出,其成就是创烧出了釉上篮彩和墨彩,打破了明代以来五彩器物以青花五彩为主的局面,色彩品种更加丰富。斗彩在雍正时期获得很大突破,超越了成化斗彩。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对成化斗彩的成功仿制;其二形成了右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结合的新工艺。红色彩绘部分运用胭脂红,更显娇艳。绘制规整,色彩丰富,风格与成化年间相似,趋于清逸;素三彩则以康熙朝最佳,在原来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基础上,加入了篮彩,而且施釉方法更加多样。

此外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奢侈的生活享受,吸取国外的工艺技术,还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珐琅彩最早出现于康熙朝,以在红、黄、蓝、豆绿、绛紫等色地上彩绘花卉纹样为主,颜料厚堆而有立体感,烧制后往往形成冰裂纹。彩绘中的红色是康熙朝从国外引进的胭脂红,格外娇艳,雍正时期改为在白瓷上直接彩绘。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结合珐琅彩的工艺特点而形成的釉上彩新工艺,出现于康熙朝。初创时期只在绘制红色花朵时运用了胭脂红,其他色彩则延续五彩的规制。雍正粉彩运用玻璃白打底,运用没骨法晕染,形成立体感,风格淡雅柔丽。除了在白瓷上直接绘制以外同时也有不同色地上的彩绘,如淡绿地、酱地、墨地等。

清代青花瓷成就最高的是康熙民窑青花,青色鲜艳,采用浙料绘制,烧制成美丽的宝石蓝色,而制瓷工匠的绘制时刻意使用浓淡不一的颜料绘制出深浅不一的层次,甚至每一笔中带出不同层次,因此有“青花五彩”的美誉。雍正朝官窑青花中数量比较大的是仿明朝成化、嘉靖年间作品,比较珍贵的有青花黄彩和青花金银彩等。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落的釉里红在清康熙朝才获得恢复并且取得进一步发展。康熙釉里红呈色比较稳定,呈淡红色,到雍正朝可以达到成品率比较高的程度,出现了鲜红的色泽。青花釉里红器也在康熙朝得到恢复,并形成了釉里红、青花与豆青色釉组成的“釉下三彩”新工艺。

清代瓷器在高低温色釉方面比明代更加丰富。明朝中期之后一度衰落的鲜红器在康熙朝得到恢复,并且取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朗窑红、豇豆红、霁红等成功之作;铜绿釉则有苹果绿、郎窑绿、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等;高温蓝釉如洒蓝、天蓝、霁蓝;仿汝、官、哥、钧器成风,成品质量比起宋朝有过之而不不及;雍正青釉达到了历史最成熟水平;此外胭脂水、紫金釉、五金釉和一些含铁结晶釉如茶叶末、铁锈花等也是此时颇具特色的品种。由此可见清代色釉瓷器的特点:不仅品种极为多样,而且在同一品种中还区分出不同的釉色,各有特色和韵味,比如同为铜红釉:朗窑红,色泽深艳,如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也被称为牛血红;豇豆红色泽淡雅,红釉中分布有绿色苔点,与红釉相映成趣;霁红则是一种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橘皮的品种;不仅有高温色釉,也有低温色釉,比如铜绿釉中,经过高温烧成的有苹果绿和郎窑绿,低温烧成的则有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不仅有单一金属着色的色釉,还有多种金属化合而成的结晶釉,比如含铁结晶釉茶叶末,经过化验表面其釉中的结晶是铁、镁和硅酸化合而成的,呈一种失透的黄绿色泽,如泡过水的茶叶末一般,釉如其名;不仅有纯色釉,还有花釉,比如清代前期颇为盛行的仿钧釉窑变花釉器物,主要是利用在胎体上施以不同的色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相互交融形成如火焰一般的色泽,有火焰红和火焰青等品种。这些的釉色极大地丰富了人的视觉体验,反映了制瓷工匠们的精益求精、热衷探索的精神。清代之所以出现如此丰富的陶瓷釉色,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出于统治阶级奢侈的生活需要;其二,反映出制瓷工匠对于不同金属着色剂的呈色作用和窑炉气氛的把握达到了很成熟的阶段;其三,制瓷工艺的传统发展。

二、装饰题材

清代陶瓷在装饰题材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体现吉祥、如意、长寿的美好寓意,有的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有的则体现伦理道德,有的表现历史故事,还有的将当时流行的戏曲小说内容绘制在瓷器上,彩绘图案是其主流,分为单独的纹饰和图案画面两类。花卉图案主要集中在康熙五彩和雍正乾隆粉彩器物上,品种丰富,如月季、蔷薇、梅花、绣球、玉兰、海棠等。吉祥纹样很丰富,如象征多子的石榴,象征长寿的松鹤,象征成双的鸳鸯等。乾隆时期流行一种“锦上添花”的题材,以牡丹为中心,周围缠绕以其他种类花朵而组成。山水画和人物故事画主要集中于康熙民窑青花、五彩以及雍正青花、粉彩中,其区别在于康熙朝山水画的山石多用斧劈皴,人物故事画除了习见的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以外,还特别流行戏曲小说故事题材,以耕织图最具代表性,而雍正朝山石多用披麻皴,人物故事画以宣扬伦理的内容和渔樵耕读题材居多,画风渐趋规整。此外,还流行在器物上书写文字,比如康熙朝通常在器物上书写整片文章,以《圣主得贤臣颂》最多,乾隆皇帝喜爱将自己所做诗篇烧在瓷器上。

三、造型

清代陶瓷的装饰在明朝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不仅有饮食器、盛器、日用器、陈设品、玩赏品、文具、娱乐用品,而且仿古礼器、祭祀器物和宗教法器也很流行,可谓集历代造型之大成。官窑器仿古风气盛行,而民窑器物仿古较少。康熙朝瓶类造型丰富,如棒槌瓶、方瓶、柳叶瓶、太白尊、马蹄尊、荸荠尊等。康熙雍正时期多仿明宣德成化瓷器,如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的玉壶春瓶、抱月瓶,仿成化斗彩的则有天字罐、鸡缸杯等。雍正朝出现了仿造自然界中花果的造型,比较别致,有海棠花式、莲蓬式、柳条式等品种。乾隆朝天球瓶、葫芦瓶、牛头尊极为普遍,粉彩文具的品种和质量远超前代,还出现了青花和粉彩的鼻烟壶,双联瓶大为发展,还衍生出了多种新品种。而且由于乾隆时期在各地广建庙宇,粉彩法器也极为流行,瓷塑也较丰富,有达摩、观音、动物等形象。

四、款识

清代陶瓷款识多样,如康熙朝官窑器物底款主要有三行六字楷书款以及四字料款两种,而民窑器物一般不写款。雍正朝官窑器物的款识有:二行六字楷书款、四字篆书刻款以及四字钱形款。乾隆朝款识最多,官窑款主要有:六字楷书款、六字篆书青花印章款、六字篆书刻款、乾隆末至嘉庆初的红字款以及嘉庆初继位时的乾隆朝六字红字篆款。此外,清代的官窑器物和高级民窑制品上往往有堂名款或轩名款,种类多达近百中,如“中和堂”“佩玉堂”“彩玉堂”“木石居”“木石水”“荔园”“养和堂”“听松庐”“宁远斋”等等。

五、结语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在明朝的基础上,无论是胎釉的制备、烧成技术、气氛的把握上,还是造型、装饰上,都取得了突破,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总体来说,清代的陶瓷的主要成就集中在装饰的改进和提高上,出现了众多品种的色釉和彩瓷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工艺语言,工艺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装饰题材除了继承传统以外,还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并且还有宣扬封建意识和伦理的内容。但是由于迎合统治阶级奢侈生活享受的需要,过于追求精湛的技艺,风格渐趋繁缛,因此必然走向华而不实的繁琐装饰倾向,艺术格调流于庸俗。

猜你喜欢

民窑色釉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邱含作品
民窑瓷器也会有春天
画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