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2021-01-27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100000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100000)
文化馆(站)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惠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十三五”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启动了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工作。2019年3月,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新的“三定方案”确定;统筹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创新,推进国家数字文化馆、文化馆(站)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成为赋予发展中心的全新职能。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推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文化惠民工程融合发展,其中国家公共文化云向国家数字文化馆转型升级,与数字图书馆并列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两大支撑体系,从而带动文化馆服务创新和效能提升、实现资源、平台、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一、意义
1.国家数字文化馆是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已建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三大国家级行业主体,唯有文化馆尚未实现国家级建制。随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在示范、引领、推动行业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顶层设计着手,开展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推动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必然要求。
2.国家数字文化馆是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有效支撑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定位“全民艺术普及”是新时代文化馆的重要职能。国家数字文化馆将汇聚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艺术普及优质内容和服务,通过深化“文化馆+互联网”,为全民提供有效的艺术普及资料、资源、辅导、指导等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全面可持续发展。
3.国家数字文化馆是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有力抓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习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加强来自群众自主的文化创造,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国家数字文化馆应着力实现“政府端菜+群众点菜”向“政府端菜+群众点菜+群众做菜”供给侧转型,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供给与自创相结合的群众文化资源动态生产机制,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更好地发挥文化馆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服务大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作用。
二、基础
1.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为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搭建了框架
2018年,发展中心在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国家公共文化云,支持各地数字文化平台互联对接,汇聚各地资源、活动、场馆、数据等,为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总体布局下,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向国家数字文化馆平台转型并作为数字文化馆体系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与省级云平台,升级数字文化馆互联互通,并与国家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互开端口、互设界面,逐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数据汇聚等建设任务。以此为指导,国家数字文化馆紧扣“融合”理念,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平台、资源、服务互联融通的顶层设计下,开展了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体系化建设。
2.发展中心与中国文化馆协会为履行国家数字文化馆有关职能发挥领头作用
2014年9月,中国文化馆协会依托发展中心成立,并在2019年3月发展中心新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近年来,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牵头组织举办中国文化馆年会,为文化馆搭建业界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了理论研究、数字文化、音乐创作、书画、舞蹈、合唱、文化志愿服务、培训等文化馆行业专业委员会,开展相关业务协作、信息共享、学术研究,承办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等委托项目,联合各地打造了“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欢跃四季百姓广场舞活动”等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3.各地数字文化馆从探索到试点建设为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
近年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大力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馆建设先后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重要政策法规,文化馆数字化进程全面提速。在发展中心引领带动下,2015年至今,全国已有88个文化馆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以舞台艺术、全民艺术普及慕课、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立项数量和经费支持总额也逐年稳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基层公共数字文化中心建设以及“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等得到有力支持;文化馆数字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逐步成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逐步从探索、试点转向全面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将为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也将成为汇聚展示文化馆数字文化建设成果,赋能基层文化馆业务功能的重要依托。
三、路径
1.构建标准统一、覆盖广泛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文化馆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研制《数字文化馆资源与技术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采用统一兼容的资源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开展建设,确保各级数字文化馆上下兼容和跨行业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馆内馆外互促、开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体系,为探索县域总分馆体系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明确各级数字文化馆建设定位,国家数字文化馆发挥示范引领、统筹指导作用,联合全国各级数字文化馆整合优质资源;省级、地市级数字文化馆突出定位本省、本辖区数字文化馆的统筹指导,发挥中心馆作用;县级文化馆是文化馆数字化体系中最基层、存量最大的部分,是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时在总馆体系建设中发挥中枢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向街道、乡镇基层延伸。
2.实现国家公共文化云向国家数字文化馆平台转型
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国家公共文化云与省级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馆的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向市、县文化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文化馆延伸,提高覆盖面,建立联通各省、市、县数字文化馆,构建互联互通、适用性强、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资源建设与服务网络,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资源、活动、数据、服务等多方面促进共享。以“丰富内容、聚拢资源、畅通线路、方便使用”为目标,针对基层群众需求,强化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创新服务推广形式,统筹规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促进地域资源整合,加强数据采集反馈,构建“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3.打造国家数字文化馆基础资源库群
盘活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存量,丰富、加大优秀群众文化资源供给,整合开发全民艺术普及精品资源、文化艺术辅导资源,表演类资源、文化旅游融合专题资源,以及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农村非遗、农民画等群众文化原创资源。深入研究群众文化资源特色,着力解决群众文化动态资源的“深加工”问题,提高资源质量和长期保存价值,分类建设群众文化资源内容。国家数字文化馆基础资源库面对各地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群众文化活动等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4.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建
引导优秀群众文化活动的创建与服务,组织策划紧扣时代主题、群众参与度高、易于网络传播、线上线下互相促进的全国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我服务的创造力,加大推广“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欢跃四季百姓广场舞”“美好生活”等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整合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开展联动交流,提高文化馆整体服务效能。多途径拓展品牌建设与服务渠道,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化合作,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提升文化馆服务的知晓度、参与性与影响力。
四、展望
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立足基础、面向未来,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的顶层设计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标准统一、兼容开放、社会参与的国家级数字文化馆总平台、总枢纽、主阵地、主渠道。逐步建立与全国各级各类文化馆的互联融通,资源、服务、数据共建共享,促进六级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网络体系协调发展,构建群众文化活动自创展示、互动参与的重要阵地,引领创新融合发展的基层服务模式,实现数字文化馆智能化、精准化服务,将高质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全面提升效能,打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国家数字文化馆从虚拟概念到实体形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