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庄思想下历史场所空间营造方法

2021-01-2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造园道家场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00)

一、引言

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所在,其代表作《道德经》《逍遥游》等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道”是所提出的哲学范畴诠释了整个道家哲学核心。道家思想解释“道”是宇宙的本源,客观世界的概括。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庄子对“道”进一步进行解释,代表作《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其思想本质,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二、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与实践

中国优秀文化渊源流长,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熏陶下,往往忽视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延续。自古以来,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一直占据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席之地,指引着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蓬勃发展。所以在今天的历史场所空间的营造中,这些场所精神虽然改变,道家思想的精髓也应该在其中得到延续和发扬。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于地,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效法于自然(道德经)。其中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态度就是“道法自然”。庄子在老子思想基础上进行提升,庄子崇尚“天道”,也就是其自然无为的状态。而明清时期的著作《园冶》全面的总结了中国造园理念,对于老庄思想自然天成之道在造园思想上进行全面的延续。《兴造论》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这个“因”倡导因地制宜。《冶叙》中“乐其取佳丘壑,置诸篱落许;北垞南陔,可无易地。”也叙述了造园的初衷,将自然“私有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园林需要一种自然印象,使之可观、可感,可游、可居,将人工与自然相互衔接的不留痕迹。

老子在提出:“大方无隅,大白若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无形无状,有象有物,虽相互矛盾,但又客观存在。虚虚实实,藏藏露露,若隐若现,主观上的“空”“无”,才有了无中生有。庄子提出的“无为无形”对这个观点进行补充。“道法自然”的造园观点与“无为”的造园手法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造园的发展。

而庄子提出“天人合一”进一步影响中国造园艺术。在先秦两汉之前,最早的天人合一思想园林建筑代表出现在秦始皇时期,《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亦称信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以天象相合,渭水象征银河,其上桥与复道相互连接,与离宫阿房相连。自秦以后,中国园林艺术开始追求意境,与山水化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寄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追求诗的意境美,如承德避暑山庄,其中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这些“景”就是按照各自主题和意境不同而命名的,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道法自然”和顺应自然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常以散点式布局。在规划的过程中,将人工痕迹与自然融入一体,或者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达到整体的协调,如借景,框景等,把彼处的景物引入此处,达到空间渗透的作用,同时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而“无为”与中国传统造园中的虚实、疏密、藏露有异曲同工之妙。虚与实在中国艺术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诗词、绘画、书法等等中广泛应用。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涉及虚实关系的案例着实不少。《浮生六梦》中沈复提出“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虚实相间这种造园手法与其他造园手法相互连接。当“空”作为营造空间的一种设计思想时,“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因地形而变换,因环境而转变,层峦叠嶂的假山,造型特殊的松木,流动的水域,以实代虚。加上光影、色彩、层次等元素的加入,完善对于景观的意境营造,山水之间人们找到精神寄托。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寄情与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的引导下,山水园成为当时造园的风尚。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对自然山水概括提炼,自觉的设计经营,将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唐朝时期的文人园开始有意的将山水画、山水诗融入园中。现在现存的山水胜迹绝大多数是在宋朝定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将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顶峰。对于天然的山峦岗阜和水面之外,开山采石的宕口、道路都成为造景的素材,采取以大化小的手法,将建筑和环境融合,合二为一。

三、景观设计中老庄思想在现代历史场所营造手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返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追求。人立足之所,乃有限之物,而浩瀚的宇宙万物却是无限的。从有限的空间观照无限的自然,从自然中回归自我。这种“有限之无限”空间意向与“道”不谋而合。营造“无边界”的景观营造通过既有元素合理的组合达到景观的无限性,穿插融合,虚实结合,用视觉达到无限。空间因为时间的流动而生长,生长的景观在时间上同样可以达到无限。

“场所”这个词,在被诺伯舒茨解释为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是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场所精神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这些特质和人产生关系后,由自然意境人文晋升相互交融产生的园林艺术产物,带有这个场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历史场所如今大都场所精神发生了改变,但古代的山水园中“自适”也值得借鉴。对其营造手法不能一味的以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所倡导的简约等作为指向标,尤其与道家思想有紧密关联的历史场所应该回归传统造景手法,并在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

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函谷关,“衍平阜如席兮,豁函谷之崆峒。观天险之固护兮,据五达而隆崇。”其险成为天然的关隘。公元前491年,老子去“周”出洛阳西行,在函谷关留驻,《道德经》至此而生。函谷关天险耸峙,百二山河。体势宽阔广大,雄伟壮观,屏障重重,易守难攻,将关内关外隔绝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函谷关古文化景区中借水生景,形成老子文化的上善若水与关前景区。在暗合道家负阴抱阳的玄思,夏为朱明、冬为玄英。

春秋时期,西周函谷关令尹喜于秦岭北麓修建楼观台,遇老子并请其在此讲经,后此处成为道教楼观派的发祥地。楼观台建于山川林海之间,借“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经台前大面积植被对于景观空间的障景元素,水景植物在建筑、景观小品这些实体物质间来回穿梭,达到虚实结合。在游客观赏之间,使人感受到“道”之核心。

四、结语

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不可或缺的精神瑰宝。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造园手法,同样其精华同样适用于现代景观营造,尤其是当代历史场所。“道法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自然而生,并融入自然。站在有限的空间,以设计手法使游览者的视线达到无限,使景观“无边界”。崇尚自然才应该是现代景观设计的追求,达到景观与环境达到互融。

猜你喜欢

造园道家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漫画道家思想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庄子说》(二十五)
“盛世造园”说考论
漫画道家思想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