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2021-01-26朱萌君常保瑞

关键词:发文聚类节点

朱萌君, 常保瑞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作满意度研究的不断深化,为了寻求能够有效预测工作满意度的人格特质,国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人格特质,经过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有效预测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变量之一。国外学者Judge等人在1997年首次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概念,认为其是一种基于个体自身能力和价值体现的基本个体评价方式[1]。一般而言,自尊、神经质(情绪稳定性)、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构成了常见的四种人格特质形式[2]。个体对自身能力与人格价值的积极评价称为自尊[3];个体情绪的稳定性与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称为神经质[4];个体对生活中事件的控制程度称为控制源[5];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称之为一般自我效能感[6]。核心自我评价将以上四种人格特质有机结合起来,对未来的工作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性与导向性。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影响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评价与估计。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水平,作为一种总体自我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会影响其他所有的次级评价。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从开始只关注情境因素作用逐渐过渡到探讨情境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的综合作用,核心自我评价研究逐渐成为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正是由于它所具备的一般性、潜在性和宽泛性特点,从而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护理学等专业领域,甚至交叉领域相继受到关注。不同时期对核心自我评价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初期研究者主要探究其结构和测量方法,此后,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者逐渐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对核心自我评价的不同方向和专业领域开展研究。

为更深入了解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必要对该领域新产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过往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综述大多建立在对核心自我评价有关文献的挖掘整理基础之上,未能从宏观层面加以概括总结,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以CNKI中核心自我评价的文献数量为研究基础,对国内核心自我评价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前沿问题展开探究,以期为未来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检索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设定主题词或题目为检索条件,检索目标为“核心自我评价”,期刊来源类别设置为全部期刊,检索时间为2020年8月16日,检索时间段为2005-2020年。笔者将报纸、评论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剔除后共得到有效文献640篇,以上文献基本涵盖近十五年我国在核心自我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Refworks格式将下载的文献分类保存,题录内容囊括了文章题目、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等主要信息。

(二)研究工具

选取Excel和CiteSpace 5.7.R1分别进行统计数据和绘制知识图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应用广泛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论,能够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整理[7]。将视觉思维、数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综合起来,基于知识单元离散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等,采集或处理数据,选择参数功能,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最终解读所绘图谱[8]。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定量研究是指采用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有关文献进行作者合作分析、发文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这些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示该研究领域的作者、机构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热点以及前沿主题内容的演进变化等。具体来说,就是将全纪录纯文本信息导入CiteSpace 5.7.R1,设置参数:Time Span(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时间切片长度选择为“1”,主题词来源默认全选,阈值维持系统默认,并用关键路径法简化路径。

三、时空知识图谱分析

(一)研究的时间分布

某一研究领域发展态势是根据发文数量的时间变化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发文量作为纵坐标,年份作为横坐标可以清晰呈现出2005-2020年国内核心自我评价发文量的情况。如图1所示,国内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相对较晚,首篇文章在2005年发表,早期的研究者主要提出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验证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效度。由图1可知,2005-2009年数量上总体呈现出渐进式上涨趋势,如2005年吴超荣发表的《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一文,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一致性展开了较为深入地探讨;2007年甘怡群等人提出了包括才干、善良、集体自尊和处事态度四位一体的核心自我评价体系结构。2010-2013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并且在2013年达到年限内发文量的最高值,与黎建斌和聂衍刚在2010年发表的《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一文有一定的关系,此阶段学位论文的发文量显著增加。2014-2020年处于波动上升状态。2005-2009年共发文45篇,占总发文量6.5%,其中2005年发文3篇,是年限最小值;2010-2013年共发文159篇,占总发文量22.9%,以年均15.7%的速度递增,2013年达到峰值59篇;2014-2020年呈现波动增长,共发文489篇,占总发文量70.6%。从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看,核心自我评价研究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学位论文的增加,对于该研究的不断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地助推作用。

图1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发文量变化趋势

(二)研究的空间分布

1.作者合作分布

对作者共现分析,既能发现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主要代表性学者,也能反映出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从而能够更快地深入了解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学者的相关信息。选取“Author”为研究分析目标,可视化软件处理后得到347个网络节点,节点间连线数量为201条,网络密度为0.003 3(如图2所示)。每个节点均代表特定的作者,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有连线代表相关作者之间有合作,反之亦然。而连线的粗细情况反映的是作者间合作的整体概况,连线越粗说明作者间彼此合作就越多。可以从图2中发现,较大的节点有8个,分别是以张翔、孙健敏、杨亚琦、王力、杨晓峰、甘怡群、任志洪、张丽为中心的作者群。其中所对应的节点中心颜色更深的作者有甘怡群、杨亚琦和王力。表明三位学者在我国较早开始研究核心自我评价,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基础性的学术贡献。同时在核心作者的周围也出现了若干小合作团队,每个节点之间只有一条连线,其合作网络并没有展开,因而只局限于两人合作,合作力度不大。也有一些比较孤立的点,且各团体间的网络节点联结比较少,说明核心自我评价领域作者间的学术合作十分不足,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还处于比较离散的状态。

图2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由普赖斯定律可知,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M=0.749(Nmax)1/2,其中M表示论文发表总量,Nmax是对应年份中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累计发文总量达到M篇的作者称之为核心作者[9]。经统计分析,最高产作者为张翔,发文13篇,代入公式经计算M≈3,即将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定为核心作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有31人,总共发文132篇,占总论文数的20.63%。普赖斯定律表明只有当所有核心作者所刊发的论文数量达到本领域研究文献数量的一半及其以上,才能表明核心作者群已形成。但由上述统计可知,发文量超过3篇的作者的总发文量仍不及该领域内所发文章总量的一半,因此可认为核心自我评价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部分作者间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杨晓峰、许思安、张翔、赵燕都进行过两次及以上合作(如图2所示)。表1显示的是发文数量为3篇及以上的作者。

2.机构合作分布

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制作而成的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能清楚显现出该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机构与研究团队。本文选择“Institution”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N=267(网络节点数量)、E=118(节点连线数量)、Density=0.003 3(网络密度)的机构合作图谱(如图3所示)。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越大代表该研究机构发文量越多;连线的粗细代表机构合作次数的多少;节点颜色的不同表示机构的发文时间不同,节点的颜色是冷色调表明发文时间相对较早。每个节点之间的连线比较少,表明机构之间合作研究较为不足。从图3可明显看出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是我国核心自我评价研究方面的重要机构。

由上文的普赖斯定律验算可得Nmax数值为20,M数值为3.35,表明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机构才是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关键所在。对上述数据统计整理后发现,发文量超过4篇的研究机构共有21个,这些机构共发文161篇,占该领域发文总量的1/4。需要注意的是,安徽大学商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两个机构的突发主题值分别为3.313 4和2.871 1,可见,两所机构更为重视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如表2所示)。由于核心机构撰写的论文未超过该领域发表论文总量的50%,因此没有形成“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核心机构群。为更加清楚显示出各单位及机构部门的发文情况,表3对发文总量在5篇以上的机构进行相关统计梳理,共得到相关研究机构18个,这些机构累积发文量共149篇,约占发文总量的23.28%。

表2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机构突显图谱

3.来源期刊分布

对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主题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了解我国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水平和分布领域。使用Excel对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图4。从发文的期刊特点分布来看,核心自我评价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发表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类刊物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发文量最多,为19篇。《中国学校卫生》和《心理科学》发文量分别为14篇与11篇,位居第二、三位。一些高校学报接受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文章,例如,《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共发文8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文数均为6篇,其下载率和引用率相对都很高,表明这些高校学报所发的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相关学科,如护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期刊,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论文也有一定的接受度。总体而言,我国核心自我评价研究文章主要分布在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大学综合性学报和综合类期刊接受度不高。同时,管理类和教育类期刊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论文接受度相对较低,文献被刊载的较少,其他学科领域的期刊刊载的相关文献量少之又少,文章水平参差不齐,明显缺少对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关注。

四、研究的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是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概念的词语,关键词的频次、中介中心性及二者的关系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选取“Keyword”作为分析对象,经分析得出:节点数N=440,连线数E=547,网络密度Density=0.005 7(如图5所示)。每个圆形节点都代表着一个关键词,节点的范围大小与关键词的词频高低成显著正向影响关系,频次越是高的关键词就越能成为研究热点。中介中心性数值越高代表关键词具有越强的中心地位。如果关键词的频次高但中介中心性为0,表示该关键词是孤立的节点,不能当作重要节点[10]。节点间连线数量越多就越能表明彼此相关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越强,连线的粗细程度表示关键词共线的强度大小。每一节点内的颜色均表示不同的时间年份,色环的厚度正向促进关键词显现的频率高低。若节点外环颜色显示为紫色,则说明该研究主题的中心性程度较高,同时说明该节点与其余节点间存在密切关系,它可以连接起不同研究领域[11]。

使用Excel对核心自我评价研究中高频关键词以及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序,制作出表4和表5。表4中关键词呈现出的频次为926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57.48%。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关键词,如大学生、初中生、中学生、学生、高中生等,排名前十的热点词汇为核心自我评价、大学生、 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度、工作倦怠、心理健康。表5中“中介作用”的中介中心性为0.55,位居首位。其后的关键词依次是工作满意度、大学生、工作倦怠、职业认同、工作绩效、工作家庭冲突、调节作用、职业承诺、中学生等。

表5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关键词中心性数据(中心性≥0.1)

结合表4、表5信息可知,关键词频次高低不一定正向影响中心性程度高低。如节点“核心自我评价”的频次为497,其频次最高,但其中心性是0.10,排名23位。节点“中介作用”的中心性最高,为0.55,频次为26。因此,需要将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综合起来判断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热点。结合图5、表4和表5来看,剔除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倾向性、无效表征信息的关键词。所以,除了所设置的主题词“核心自我评价”之外,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工作倦怠、心理健康、抑郁、工作绩效、学业倦怠、职业认同等频次和中心性同时高,基本上反映出近15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领域的热点。

(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选取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生成自动聚类标签图谱,形成了包含170个节点、441条连线、聚类数量为16的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模块值(Q值)与平均轮廓值(S值)是经常用来衡量聚类图谱绘制效果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Q值在0.3及其以上说明聚类效果良好,S值在0.5及其以上表明聚类结果合理性较高。本文研究目标的Q值为0.887 5,远大于标准值0.3,表明聚类效果很显著。S值为0.513 5,略大于0.5,总体而言聚类信度检验结果良好。表6为网络聚类的具体信息,聚类号(Cluster ID)表示聚类后的编号,节点数(Size)表示聚类包含的文献的数量,聚类标签的编号越小,节点数量就越多,表明该研究越集中,热度越高。为更好地区分聚类结果中相关文献出现时间早晚的问题,本文引入平均年份加以衡量。本研究中选取节点数排名前十的聚类(如表6所示),学者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图6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表6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关键词重要聚类及聚类标识词

1.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行为的研究

核心自我评价最初是用来评估个体人格特征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国内学者程卫凯首先研究了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根据基层党政干部核心自我评价能大致推算出工作满意度状况[12]。汤国杰通过核心自我评价模型构建出教师职业认同的假设模型,认为核心自我评价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工作倦怠[13]。甘霖等人研究了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关系,发现四种人格特质相比于工作压力来说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效应关系更大[14]。张翔等人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研究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任务绩效、工作倦怠、工作奉献等有着显著的影响[15]。王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的核心自我评价程度越高,就越能提高下级组织机构的行为表现能力,领导者行为在其中发挥了中介调节作用[16]。张琳琳等人选取新生代企业职工为研究群体,研究表明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就越能提高其投入工作时的热情,由此可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步伐[17]。

2.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更多将其运用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这与国家宏观政策有一定关联,群体的健康生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更少出现抑郁[18]和社交焦虑[19]等心理问题,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20]。谢义忠等人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可以调节失业人员的就业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1]。孙配贞等人探究了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低的小学教师,其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同步也降低,反之亦然[22]。李积念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具备更多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核心自我评价积极程度更高,因此在处理学习生活中各种棘手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同时有效减轻了压力水平[23]。王玉洁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核心自我评价能正向促进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提升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降低了焦虑与抑郁程度。此外,核心自我评价负向影响青少年群体的抑郁程度,同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表达积极情绪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24]。近年来,随着教育方式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深化改革,更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受到更多关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形成,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自我”主观能动性的核心评价指标,将其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进一步拓展延伸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的研究

马利军等人通过对大学生厌学现象深入研究后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会负向影响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学业倦怠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5]。原凌虹的研究表明,高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学生,他们会有更强的自律性及更高的学习主动性[26]。高玉霞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大学本科生中不同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学生在学习适应行为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两者呈正相关[27]。申鲁军等人的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具有负相关关系,即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就越容易降低学习倦怠程度。同时与学习投入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8]。当前,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关系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广泛,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高校学生,而是逐渐开始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五、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的突现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前沿的一个判断标准。一般而言,突现的关键词代表该领域新的研究动态方向。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突现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加粗线段表示该突现词成为热点的阶段(如表7所示)。2005-2012年突现的关键词是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工作倦怠;2013-2016年突现的关键词是自我评价;2016-2018年突现的关键词是高中生;2018-2020年突现的关键词是领悟社会支持、初中生。

表7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在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图谱基础上,按时间片段统计前沿关键词时序图谱,如图7所示。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等关键词连接着时区内许多小节点,这些关键词是整个时区的基础和支撑。以下将2005-2020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1)2005-2009年,该时期主要关注社会支持、工作满意、主观幸福感、工作倦怠;(2)2010-2016年,该时期的研究分布比较广泛,围绕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研究;(3)2017-2020年,此阶段的职业探索、心理所有权、影响因素、心理资本等关键词在核心自我评价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

图7 2005-2020年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六、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在CiteSpace和Excel的基础上对CNKI中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阐述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在时空分布、热点、前沿三方面的演进过程,结论及建议如下。

从时空分布来看,当前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05年以来,核心自我评价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作者、机构、期刊等涉足该领域,大部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比较零散,只有少部分研究者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但没有形成核心机构群,研究的期刊主要分布在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大学综合性学报和综合类期刊接受度不高。说明我国核心自我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同时也启示我们: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要加强核心自我评价的应用研究,重视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并进行不同方式的研究创新探索。

从研究热点来看,热点词汇为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工作倦怠、心理健康、抑郁、工作绩效、学业倦怠、职业认同等。通过对关键词热点的聚类,可获得的聚类标识词有:员工创造力、大学生、倦怠、班级环境、工作投入、员工创新行为、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研究主要集中的研究方向。在工作行为方面,国内首先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开展研究,逐渐在职业认同、工作倦怠、工作绩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促进了组织心理学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关注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焦虑、情绪等的研究;在学业行为方面,相关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学生学习倦怠、学习适应行为、学习投入等。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科专业融合,培养更多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才,为着力提高全社会心理健康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安定和谐而努力。

从研究前沿来看,国内2005年开始对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研究,到2009年,研究重点主要是探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影响。2010年至2016年间,研究者开始深入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及对心理健康存在的影响。2017年至2020年间,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探索、心理所有权和心理资本等方面。目前,国内核心自我评价研究不断向多个群体、多种研究方法发展,针对中学生群体的核心自我评价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节点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连通支配集的子图匹配优化算法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AR-Grams:一种应用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的文本聚类方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面向复杂网络的节点相似性度量*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