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东民俗体育与新时代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26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河东体育项目民俗

马 妮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全民健身活动的理论框架,并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扶持和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全民健身的目标做出了具体的细化,其中一项就提出发展中国特色健身项目,开展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在健康中国理念下,大众需要寻求从“我需运动”到“我要活动”,从“运动”到“活动”的健身理念转变,从锻炼为强身健体到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体现出新时代下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河东地区民俗体育项目如稷山高台花鼓、万荣花鼓等,作为特殊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生命力,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寻找一条符合现代群众体育文化需求的发展路径[1-2]。本研究主要从河东地区民俗体育与新时代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二者融合的行动路径,以便更好地推动河东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激发全民参与健身的动力与热情,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参与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1 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理论基础

河东,即现在的“运城”。河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体育类占据10项,分别是晋南威风锣鼓、高跷走兽、翼城花鼓、万荣抬阁、通背缠拳、永济背冰、尉村跑鼓车、万荣花鼓、稷山高台花鼓、蒲州形意拳[3]。民俗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载体,除有群众基础外,还是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输出路径[4]。全民健身作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平台,势必会使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走上快车道。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二者将在协同理论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协同机制,是指二者或者多个系统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即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既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又相互适应、互为动因,二者融合中存在共同的群众基础、共同的运动载体以及共同的追求目标。也就是说,在协同机制中,二者组织协同、目标协同、功能协同,各要素之间涉及的协同是多形式、多层次的[5]。

李龙娟、王林认为河东民间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首先需要深入各阶层人心,其次需要与学校体育结合,最后要支持民间体育项目的创新以及传统体育产业化[6]。刘朝猛、蒙军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思考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认为民俗体育不仅丰富了全民健身内容,而且弘扬了传统体育文化,在地区性全民健身中要考虑地区的特殊文化生态现象和特殊地理位置[7]。谢士玺、彭响、雷军蓉提出民俗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全民健身为民俗体育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在组织、场地设施、健身指导、文化传承、活动竞赛方面精心设计、创新以及有较大投入[2]。

综上所述,新时代民俗体育在基础性上,全民健身在普及性上发扬各自优势,弥补相互存在的缺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力开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效果的写照。

2 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现实基础

河东民俗体育和全民健身都是群众性体育活动,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二者是自身相互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以河东地区永济市定期举行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五老峰登山节为例。这项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是依托良好的地理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民俗风情活动,以全民健身和各大景区为载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优秀赛事。举办单位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图1 2017-2019年五老峰全民健身登山节活动项目

图2 2017-2019年五老峰全民健身登山节参与人数

河东地区以此项活动为契机,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行列,为全民健身掀起新热潮、注入新活力,让体育成为新时代下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这项全民性活动,有更多的国内、国外友人了解古蒲州、新永济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特有的民俗体育活动。

在连续多届成功举办的背景下,全国体育专业爱好者和全民体验参与者人数逐年上涨。2019年全民参与者人数较2018年、2017年同比增长11.8%和23.5%。与此同时,登山节所涉及的各个景区上演的独特民俗体育活动和特色主题活动不断增加,如五老峰登山节开幕式上的永济背冰、蒲州花伞、形意拳等表演,祈福拜山的祭祀活动和社火表演等。

3 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路径构建

3.1 回归:传承与需求

3.1.1 传承与发展河东民俗体育项目

河东地区特色民俗体育项目虽然较多,但大多数都是在县、乡(镇)甚至村,参与者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加上现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迫使民俗体育文化逐渐萎缩,特色体育项目逐渐失传[3]。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以全民健身为实施平台,河东民俗体育活动需求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上进行改革,通过政府、社会组织有规律性的组织民俗体育活动,或与景区合作,以适当的利益驱动当地活动主体,提高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宣传的积极性。让大众真正感受到民俗体育文化的魅力,不仅能保护民俗体育文化,而且能带给大家信仰和精神文化。

3.1.2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身事业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全民健身活动的理论框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借助新生力量以及城镇中的农民、工人来传播自身本土特色项目,在满足现代大众健身需求的同时创新民俗体育项目。景区、旅行社可以设定特殊的旅游项目和路线,以体验式导向为主线,参与到民俗体育项目中,让参与者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在物质、心理、社会方面满足其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着力点:透视与执行

3.2.1 学校凹凸点

民俗体育分地域、分项目进入大中小学校本课程,使学校成为民俗体育传播的新生载体。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执行:①根据各地地理、人文资源和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②邀请当地特色民俗体育项目传承者进入校园,做项目知识讲座或授课,并开设社团。③学校联谊。互相邀请对方民俗体育项目队伍演出,提高在校学生对河东各地民俗体育的知晓度和参与热情,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河东民俗体育发展。④运城市本专科院校与相关体育部门、民俗体育协会等组织对专业民俗体育项目指导员进行培养和考核,颁发证书并进行社区实习。既弥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失,又促进了河东各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民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群众性、普及性和广泛度。

3.2.2 社会凹凸点

民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因此,在社会方面主要从三个路径进行构建:①运城市政府、体育局加大对1区、2市、10县民俗体育协会的支持。完善相关文件,有规律地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河东民俗体育特色项目展演。②与媒体、旅行社、全民健身中心、户外运动组织以及文艺表演公司合作。借助河东文化特有节日和景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制定民俗体育专项旅游项目和线路,打造旅游+民俗体育的形象品牌,开发相关附属产品[8]。③运动休闲小镇+民俗体育。比如芮城圣天湖休闲小镇,在现有小镇设施基础上,增加“体验式”“角色式”民俗体育项目,如花鼓、抬阁、背冰等器材设施简易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民俗体育项目。

3.3 融合、共生:组织与保障

3.3.1 政府政策

河东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持。首先,河东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保护和完善河东民俗体育的红头文件。其次,政策多倾向民俗体育器材设施的购置和场地的建设。再次,开展符合全民健身目标的民俗体育项目赛事活动,并设奖金。

3.3.2 宣传手段

在本地全民健身网站首页上,把1区、2市、10县的代表性民俗体育项目分页或整合作为宣传页;在当地开展微信公众号当地民俗体育项目每周答题活动,附送场馆一小时的免费锻炼;通过新闻媒体以及手机客户端直播或新闻推送当地民俗体育的表演和比赛,提高民俗体育项目的曝光度;利用当地旅游节,宣传特定民俗体育项目和线路,提高河东民俗体育知名度。

3.3.3 组织形式

运城市体育局、社区体育管理部门与各地民间民俗体育协会、民间组织大力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与体育公司、旅行社建立节庆、赛事合作关系。在节庆、赛事活动中,邀请当地县、乡、镇具有代表性的河东民俗体育项目团队进行展示和表演,宣传民俗体育文化;借鉴马拉松比赛,举办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赛事,激发不同年龄段群众参与民俗体育项目赛事活动的热情,在传承河东民俗体育文化的同时,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力度。

3.3.4 人才培养

就目前河东地区来说,首先应该摸清现有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者、社区体育指导员和民俗体育组织相关人员,规定每年特定时间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进行项目考核和证书颁发,让其回馈社区群众;其次,对民俗体育民间组织者与部分爱好者进行培训,挑选综合素质较好的来服务河东民俗体育项目;最后,在运城市本专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选取人才下乡参与河东民俗体育项目,返校后进行相互交流与实习带动。

4 结论

新时代下,全民健身活动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为新使命继续推进。对于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推广全民科学健身理念,促进全面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促进河东民俗体育较高价值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在二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本研究从回归、着力点、融合与共生三个视角进行河东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路径构建,从传承与需求、透视与执行、组织与保障三个角度重构手段,力求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贴近大众身心健康需求,让群众从“我要运动”转变为“我要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力度和民俗体育项目的知名度,这不仅有利于传承河东地域民俗体育文化,还有利于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河东体育项目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河东楹联网2011年“杨柳杯”第六期、第七期擂台赛终评结果
“河东杯”第二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