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数字听力计健听儿童测定初探

2021-01-26孙恺王博琛邹团明王杰蓝天翔虞幼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阈值听力自动

孙恺 王博琛 邹团明 王杰 蓝天翔 虞幼军

自动听力计发展了80多年,但尚未应用于临床诊断。近年,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相关软硬件技术发展,以新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数字听力检测技术逐渐兴起[1~7]。要将自动数字听力检测技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需量化研究一系列问题。将每个步骤、方式、方法均与目前广泛采用的临床诊断听力计比较,获得某型自动听力计的测试误差,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由于不同年龄儿童在行为、认知能力的差异,听力师需掌握不同的测听测试手段分析评估儿童听力状态,常见的小儿行为测听技术有行为观察法、视觉强化法、游戏测听法等,上述方法均需检查者具备丰富的检测经验,同时需要听力师、家长、儿童三者配合默契,只有掌握测试技巧,密切观察儿童细微动作表情变化,才能使整个测试准确流畅。自动听力计检测听力阈值误差来源于抽样误差、系统误差及随机测量误差。自动听力计测试需要结果稳定、可靠。本研究分析SFTest 330型自动数字听力计对健听儿童听力测定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受试者资料

本研究在有纯音听力检测20年以上的临床听力学中心开展,由2名从业10年以上的听力检测技师作为测试者。共收集8~18岁健听儿童30人(60耳),无性别差异,平均年龄13.1±3.09岁,检测结果均可靠。

受试者纳入标准:年龄8~18岁,愿意配合检查,讲普通话,能正确理解检测者指令,无视觉异常及肢体活动受限;无全身急慢性疾病,无慢性耳疾史,近3个月内无耳部及上呼吸道急慢性活动性炎症史,近3个月内纯音测听阈值稳定无变化且助听效果一致,近一周内夜间睡眠良好且情绪无波动;近一周内未乘坐地铁,并未接触噪声环境,且夜间睡眠良好无情绪波动。受检者鼓室图均为A型且峰值压力介于5 dapa之间,同对侧镫骨肌声反射阈值于0.5~4 kHz无升高,DPOAE幅值于0.7~4 kHz正常范围,纯音气导阈值于0.125~4 kHz15 dB HL。电耳镜检查受试者,需耳道清洁、无急慢性炎症、鼓膜标志清楚且活动良好。

1.2 检测仪器

手动听力计使用GSI-61(Grason Stadler)型临床诊断听力计,采用B71骨导耳机、插入式气导耳机。自动数字听力计采用SFTest 330型听力计,配置B81骨导耳机与DD45包耳式耳机。均按照GB/T 4854.1-1999、GT/4854.3-1998、GB/T 8454.4-1999标准予以校准。

1.3 检测方法

受试者检测前在安静环境中等待半小时,检查开始前,向受试者讲明测试所需配合注意点,确保受试者明白检测所需配合度。测试开始时进入隔音室内,每位受试者均由2名检查者共同完成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然后开始骨导振动觉检测。纯音测试结束后由听力师讲解自动测听流程后进入隔音室内,每位受试者按照要求自主完成听力计气导测定,然后开始骨导振动觉检测,所有过程均采用系统自动算法完成。骨导振子安置在前额中线发际线下0.5 cm。骨导检测时检测耳为包耳状态。所有检测均在在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 16296)的隔声室内进行,采用符合《GB/T16403-1996 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或《GB/T16296-1996声学测听方法第2部分用纯音及窄带测试信号的声场测听法》标准行纯音听阈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儿童纯音测听和自动数字听力计所得的气、骨导0.5、1、2、4 kHz的听阈,2次测试完成所用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听力检测阈值比较

8~18岁健听儿童自动测听气导听阈14.21±2.97 dB HL,骨导听阈13.38±2.98 dB HL;纯音测听气导听阈12.58±2.53 dB HL,骨导听阈11.65±2.26 dB HL,两种方法听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不同频率气导、骨导阈值比较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测试方法0.5、1、2、4 kHz阈值见表1。进一步比较发现,气导阈值0.5 kHz测试结果显示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1、2、4 kHz测试结果显示,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骨导阈值0.5、1、2、4 kHz测试结果显示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

图1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在0.5、1、2、4 kHz气导阈值比较

表1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在不同频率气导、骨导阈值(dB HL,±s)

表1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在不同频率气导、骨导阈值(dB HL,±s)

频率(kHz)气导测试骨导测试自动测听纯音测听tP自动测听纯音测听tP 0.512.42±3.4611.58±3.721.690.1011.33±3.4210.42±3.542.180.03 113.58±4.5712.50±3.732.090.0412.92±4.1510.83±3.553.490.00 215.17±4.8812.83±3.543.340.0114.58±4.3412.42±3.033.860.00 415.67±4.9213.42±4.143.330.0214.67±5.0912.92±4.072.840.01

图2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在0.5、1、2、4 kHz骨导阈值比较

图3 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平均测听用时比较

2.3 平均测听用时比较

自动测听平均用时13.76±3.66分,纯音测听平均用时14.15±3.21分,两者比较见图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4>0.05。

3 讨论

自动数字化测听是一种以患者为主的指导评估工具,它使用专利测试方法和精确度算法,以获得诊断或筛查测听结果用于测试听觉灵敏度的自动化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自动听力检测技术,其在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1)自动数字听力计对听力师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虽然自动数字听力计增加了检测前听力师的工作,但考虑到此种检测设备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和技术难度,通过自动数字听力计检测,可以节省操作时间,从而给听力师更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时间,对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及医患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高效便捷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2)与纯音测听法相比,自动数字听力计的结果是相同的。然而,这种测听方法即节约成本和增加更多人获得听力服务的机会,又使得听力障碍的诊断速度更快,特别适合在贫困地区开展[2]。(3)与远程医疗模式相结合,更加适用于医疗资源落后、听力专业人员不足的偏远地区,具有巨大潜力[8]。人工测听和自动测听的重测信度与人工测听和自动测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1,3,5],自动测听能准确测量听阈,但在以下方面的验证数据仍然有限:(1)自动骨传导测听;(2)儿童和难测人群的自动测听;(3)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3]。

本研究发现,自动数字化听阈检测阈值结果高于传统纯音听力阈值,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自动测听和常规测听不同频率阈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自动测听与纯音测听之间气导测试结果中83.3%的气导阈值和81.6%的骨导阈值差值≤5 dB。Swanepoel[8]研究显示,如果试验用自动数字听力计的气导与骨导阈值在0.5、1、2、4 kHz的平均值与传统手动听力计在该4个频率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在5 dB之内(等效界值),即认为二者在纯音听阈检测方面等效。在测试时间方面,自动测听和纯音测听两组用无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前研究结果类似[6]。笔者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对健听儿童0.5~4 kHz频率测试中发现结果重复性相似,所用时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笔者认为自动数字听力计对听力检测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增加受益患者的数量,可以起到辅助听力检测的积极作用。由于本次实验存在样本量较小的缺陷,未来集中工作在将更多不同类型的儿童测试者加入验证,并进一步完善小于0.5 kHz及大于4 kHz的听阈检测。

猜你喜欢

阈值听力自动
非平稳声信号下的小波变换去噪方法研究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非均匀光照下文本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利用迭代软阈值方法抑制恒时演化类核磁共振实验中的采样截断伪峰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自动摇摆的“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