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解读、失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2021-01-25邱文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现理想端正作文题

邱文华

一、试题解读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的作文题,先引述古人(汉代扬雄)关于“理想的追求”的比喻,而后延伸到考生对理想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旨在引导考生将理想追求、自身发展与时代精神关联、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的各项条件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试题的述评)试题全文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材料、导写语和写作要求;本次作文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就蕴含于考题的完整表述中。下面,笔者先就此进行具体解读分析。

问题一:本次作文应该“写什么”

解决本次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对考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较好地检测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回答“写什么”,首先必须确立文章的论点。

根据命题材料第一段第一句所言“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最后一句的“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不难发现,本次作文的中心话题是“如何实现理想”。

然而,“理想”有很多类型,内涵很丰富,因此,命题材料便用“义”来对“理想”的属性和范围进行限制和界定。“立义以为的”,亦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意味着考生所追求的“理想”必须是合乎“义”的“理想”。如果忽视这一关键信息,考生所描述的“理想”就极有可能并不符合题意。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将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是能否厘清材料中关于“实现理想”的几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综合起来,准确立意。从逻辑上看,“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以及“付诸行动”等四个条件中,前三个与“付诸行动”是承接关系,表明它们是“付诸行动”的前提;而从前三个条件的彼此关联看,第一、第二个与第三个是递进关系,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修养、提升素养、端正思想,更应把“理想”上升到合乎“义”的高度,并把它确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解决上述问题之后,考生还将面临另一个挑战:必须对“义”进行合理的定义、定位。“义”在古代和现代都有正义、道义、忠义等含义,但它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性质或特点。为了引导考生把自身的理想与当今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命题人便在导写语中加上了本次写作的指令性任务——要求考生(“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融入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来完成本次写作。说得更明白一些,本次作文的主题,就是要求考生以“当代青年”的身份,来谈应如何确立自己心中的“义”,追求并实现具有时代精神的“理想”。在这里,“义”的内涵,也就是“理想”的内涵: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问题二:本次作文应该“怎么写”

“怎么写”着眼于论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主要指写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层次段落的考虑、选择怎样的论据、采用何种论证方法、如何确定立论方向、怎样遣词用句等,有时还会涉及写作主体的确定。在这里,我们侧重从确定立论方向和写作主体两个方面做说明。

议论文的重要功能是辨析“是什么”、剖析“为什么”、探析“怎么办”,而一篇考场作文,则必须依据命题的要求来确定论述的重点。根据命题材料中的“付诸行动”,以及“要求”中的“选准角度”等关键信息,笔者以为本次作文的“立论方向”应该侧重探析“怎么办”,亦即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理想”。

而本次作文的写作主体,则可根据导写语“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等信息来确定。文章应从“当代青年”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在文章中的人称,可以是“我(们)”“你(们)”等。

综上所述,假如把这道作文题简化为一道问答题来看待的话,本次写作必须清楚地回答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当代青年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其二,“当代青年应該怎样追求理想”。前者解决的是论点问题,是写作的前提;后者解决的是论证问题,是写作的重点。

具体到写作过程中,考生的文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写作要素”:一是须综合“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付诸行动”四个“实现理想”的条件来精准立意;二是须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论述“如何追求理想”;三是须立足自我(当代青年)来谈“追求具有时代精神的理想”。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对优秀作文评判的重要依据:在具备三个“写作要素”的前提下,结合文章的体裁、结构、语言、论据的说服力、说理的严密性和透彻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评分;而高分作文在语言、思维等方面应有更为出色的表现。(高分作文示例见文末附录)

二、失误分析

今年考生在审题立意和具体写法方面的失误,主要有以下表现:

1.立意方面的失误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缺失,不少考生的作文没有把“追求理想”的几个条件,即“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付诸行动”综合起来立意,而是仅从其中的某一两个方面片面地立意;有些文章虽然谈到了这几个条件,但条件之间并未形成有机关联,这种“碎片化”的立意也可视为盲人摸象式的局部立意。

(2)虽有其名,并无其实。有一部分考生虽也在谈理想,却跟命题材料关联不大。比如有的考生说自己是个普通人,自己的理想就是找份不错的工作,有着不错的工资,有个互相满意的伴侣,有个和睦的家庭——此类“理想”虽然很“现实”,但显然与材料中所要求的“以‘义’为目标”的“理想”并不一致。有的虽全文谈理想,但通篇只有“理想”这个“大词”而并无实际内容,洋洋洒洒几百字写下来,使人如坠云雾山中——他对“理想”究竟是怎么理解的,又打算怎么去追求、实现,这些关键内容都遍寻不得。

(3)目无其“材”,另起炉灶。有为数不少的作文完全无视材料,行文根本不提材料内容,而是另立话题。如有的谈古今成大事者都要立志,然后列举古今中外之人谈如何立志;有的泛泛地谈祖国的强大,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的谈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谈不义之财不可取、不义之事不可做;还有的谈自知之明、谈青年当自强、谈坚持做好一件事、谈学习的思考方式、谈以仁义立身、谈自强、谈毅力、谈恒心、谈奋斗……就是不谈“理想”。有的文章开头也从理想说起,但接着就“节外生枝”,转移话题,后面的内容基本上就与理想“无缘”了。

2.遵从写作指令方面的失误

(1)立论方向方面:不少文章未能从“怎么办”的角度来确定立论方向。有的主要从是什么”的角度来谈理想“是什么”;有的主要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谈“为何要实现理想”;也有不少文章虽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谈如何实现理想”,但内容过于单薄,致使文章重点偏移,说服力不足。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语文考试虽然也会对学生掌握、积累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但主要还是考生各项能力的大比拼。作文题考查的关键能力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读材料是否“读得懂”和“读得准”,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看问题是否看得全”和“看得深”,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写文章能否“写得出”和“写得好”。今年考场作文的失误几乎都是这三种能力缺失的表现——因为理解能力缺失,导致写作偏题甚至离题;因为思维能力不足,导致难以揭示实现理想”的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表达能力欠缺,写出的句子有的“磕磕碰碰”,有的词不达意,更不要说“有文采”了。可以说,一篇考场作文就是一面镜子,考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在这面镜子面前可谓“一览无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是我们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

2.重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多读书,是丰富知识积淀、增强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根本。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进行语文学习和应对考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不少考生暴露出知识缺失、思维幼稚甚至枯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跟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数量不足、阅读质量不佳密切相关的。如今的新高考,更是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阅读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甚至要直接告诉他们该读什么书……多读、博读、精读,是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更是破解学生写作状况不佳的顽瘴痼疾的“不二法门”。

3.重视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高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别的场合进行的一次特殊的写作活动;对阅卷老师而言,阅卷更是一种时间紧、负荷重的特殊工作。因此,为了使自己的高考作文能获得客观的分数,避免出现“遗珠之憾”,教师须让考生树立“既要让自己写得好,又要让老师改得准”的意识,强化考场作文的相关要求。为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提出一些考场作文的具体要求:要有恰当的标题、准确的立意、清楚的结构、清晰的思路、鲜活的语言、充沛的感情。要让学生自觉地把这些确定为自己面对“考场写作”这一特定写作类型时的写作目标——有目标,学生学习写作的方向会更明确,训练效果会更明显。

4.重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

笔者觉得,今年高考全国乙卷的作文题与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材料特点相似:都有一个解读材料内容的“点睛”句。今年作文题的“点睛”句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2013年新课标卷的“点睛”句则是“老切割师”对徒弟“切割钻石”之后的评论:“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事实上,这两个句子就是这两次文章写作的“立骨之语”。

(2)立意方法相似:均须对材料的“点睛”句进行逻辑关系的分析,而后综合立意。虽然这两年的考题在“立什么意”上不同(一个谈“成功”,一个谈“理想”),但“怎么立意”却“同出一辙”:2013年的作文题须从“点睛”句中提取和提炼出“经验”“技术”“勇气”“心无旁骛”等“成功的条件”,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整体立意;而今年的全国乙卷作文题,在立意的方法上简直就是2013年作文题的“翻版”。

事实上,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不少作文题在“怎么立意”的方法和技巧上都有相通之处,如果我们平时能对高考作文的题目类型、设题方法、审题技巧等多做研究和总结并落实于教学,是完全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中学)

附:考生优秀作文

勤修正思展宏图,躬行践义逐梦想

一考生

古往今来,对理想的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长河。“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个人都期冀于上下求索,找寻理想成真之路。扬雄则以射箭为喻,谈及如何实现理想,这实予我辈启迪——勤修正思展鸿图,躬行践义逐梦想。

勤加修身,成浩然气,是实现理想的“压舱石”。

刘备在《遗诏敕后主》中如此告诫刘禅:“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孟子更是有志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人对修身养性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勤加修养更应成为我们不懈的终身追求。虽然,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都应该把尽善尽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作为当代青年,或许我们不能如百年前以筆为刃的陈独秀、李大钊一般“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启碇开篇,但仍可结合时代所需、社会所重,提升个人素养和本领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展才能,扬浩气于社会,融理想于时代。

端正思想,立高远志,是实现理想的“方向舵”。

如今万众创新,追求理想之路熙熙攘攘,难免陷入浮躁与功利。为此,我们不妨停下来好好思考一番:何谓理想?理想为何?周恩来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这般敢想、敢说、敢做,但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航程犹如没有方向舵的航行,没有梦想的人生犹如没有色彩的春天。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在追寻理想之路上,我辈青年更应明确目标,把个人理想融于社会价值之中,唱响中国之声,承继先辈复兴中华之梦。

躬行践义,脚踏实地,是实现理想的“助推剂”。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行至关键路程,犹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在这紧要之时,更需要我们时代青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以世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行;以必胜之心,入难成之境。始终牢记:步行千里,不半道而辍足;鹏翔万里,不中途而停歇。躬行践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理想之花。如此,我们的理想之光,定当熠熠生辉;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流光溢彩。

新时代,新舞台,愿我们每一位当代青年都能勤修正思展宏图,躬行践义逐梦想,“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点评:

本文标题采用对仗形式,巧妙地把材料中“实现理想”的几个条件“融为一体”,可谓立意精准,也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

首段开门见山点题,主体部分从“勤加修身”“端正思想”“躬行践义”三个层次逐步展开,末段干脆利落收束;首尾圆合,层次清楚。全文立足于“当代青年”来阐述“如何实现具有时代精神的理想”,完全满足了本次写作对优秀作文三个“写作要素”的要求,堪称一篇思路清晰、结构完美、说理透彻的考场议论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备了较强的感染力;而大量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使用,则更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不凡功力。

本文称得上是一篇“高配版”的优秀考场作文。

猜你喜欢

实现理想端正作文题
形直则影端
形直则影端
还你安宁的睡眠
长大以后做什么
悟出
我的理想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六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