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正怎样管理干部

2021-01-25唐博

新传奇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变局雍正用人

可以说,清王朝在雍正年间经历了一场历史大变局,而雍正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则在这场大变局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有人认为,雍正管理干部的秘诀,有点儿类似“三严三实”。

雍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无论是继位之谜,还是暴死之谜,都令后人广为热议。不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重要的还是看他的历史贡献。至少雍正时期,在管理干部方面是有可取之处的。那么,雍正是怎样管理干部的?

选人用人有何标准

摸透雍正如何管理干部,要着重看两点:

其一,选人用人标准。田文镜、蔡珽、鄂尔泰、岳钟琪,是雍正重用的几个高级干部。虽然他们出身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才能出众。重用甚至破格提拔能臣,是革新弊政的内在需要。比如川陕总督向来是满洲贵族的专缺,可为了前方军事斗争的需要,雍正就改变先例,把汉人岳钟琪摆在了那个位子上;其次是雍正信得过。才干固然重要,但光有才干也不够。在雍正看来,好干部要顾全大局、目光远大,更要清正廉洁、忠诚谨慎、勤于王事。说白了,就是得让皇帝信得过。比如蔡珽是雍邸旧人,鄂尔泰是雍正临终前安排的顾命大臣,都属此类。

相比之下,年羹尧和隆科多是辅佐雍正上位的功臣,才能出众。可是,他们早早就被雍正定性为恃才傲物、德不配位,从而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只有悲剧了。因此,雍正用人强调的“以才为先”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忠君,能被皇帝信得过。这就是雍正眼中“德才兼备”之“德”的核心内涵。

“德才兼备”是领导者用人标准的共识。然而,“德”和“才”究竟以谁为先,则要看领导者所处历史阶段和战略决策的内在需要。显然,雍正给所有的干部上了一课:不管以谁为先,政治可靠总是摆在第一位的。

其二,干部工作的经济成效。干部队伍建设是政治工作,但在经济领域起效最显著。康熙末年,吏治废弛、财政亏空,清王朝表面繁荣,实则大有行将就木的危险。雍正的一系列改革,不光使清朝转危为安,而且将其推向了盛世的新阶段。比如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养廉银等改革,不仅在赋税制度合理化、财政收支两条线和官员薪酬管理等方面屡有创新,而且充实了国库,减轻了综合税负,增加了官员薪酬和工作积极性。

可以说,一个好干部比一支绩优股更值钱;一支靠谱的干部队伍会让国家更省钱、百姓更省心,对于节约社会成本、创造社会财富带来的正面意义不可低估。

怎样让大家真心实意为国家做事

不过,许多德才兼具敢担当的干部也能感受到雍正浓浓的人情味。比如,在他们的奏折上,雍正会这样批示:你最近身体好吗?好久不见,很是想念!等你完成任务回来,咱俩好好聚聚。

他关心干部的方式有时出人意料,至少看起来诚意多于权术。一天,某巡抚接到雍正的亲笔信,让他即刻回京商量大事。刚要动身,又一匹快马送来他的第二封信,说:“我找人给你算了一卦,你近日不宜远行,还是下个月再来吧。”

爱屋及乌,雍正对干部家属也很关心。湖广总督杨宗仁重病卧床,雍正派御医赶赴武昌诊治,并要他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杨总督说:“我儿子在陕西榆林当道台,要是他能请假过来服侍我,那就太好了。”雍正说:“请假耽误他前程,不请假耽误你养病,不如调他到武昌当按察使,公私两便岂不更好?”

同样是关心干部家属,有时候,雍正又会由柔变刚,前后判若两人。孙国玺新任台湾道台,由于这个岗位不允许带家属,他只得把老母亲留在老家。雍正严厉批评吏部工作不细致,又发一文,调孙国玺到福州工作。过了几年,孙国玺母亲要过八十大寿。孙国玺觉得跟皇上关系不错,便请求恩赐匾额,给予诰封。雍正听后拍了下桌子:“你还有脸开口?你这几年干了些什么以为我不知道?老太太就要被你连累了,你还装孝顺,等着查处吧!”

有趣的是,雍正有时在工作中突然冒出的几分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深思。

新君上任,正需要立威。翰林院任职的孙嘉淦哪壶不开提哪壶,批评皇上跟亲兄弟搞不好团结。雍正脸都气白了,逼问翰林院:“一个从七品毛孩子敢这样狂妄,你们打算怎么办?你们不处理我处理!”正在紧急关头,吏部尚书朱轼慢悠悠地说:“这小子确实狂妄,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过说实话,我很佩服他的胆量,有点儿魏征(唐朝宰相,敢于直谏)的影子!”雍正愣了一下,赶紧给自己找台阶:“我跟朱老师一样,我也佩服小孙的胆量。”接着,孙嘉淦被越级提拔。这件事还刺激雍正开动脑筋,创设了秘密立储的皇位继承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兄弟“团结”的问题,意义深远。

由此可见,雍正的严厉和温情是有原则、有主题的:他要打造一支铁的队伍,服务于改造中国的大棋局。正如他所说:就是为了让大家真心实意为国家做事。

古代版“三嚴三实”

可以说,清朝在雍正年间经历了一场历史大变局,而雍正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则在这场大变局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有人认为,雍正管理干部的秘诀有点儿类似今天的“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其实,它们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比如,一方面,雍正对腐败的贪官、混日子的懒官、只会拍马屁的巧官出手很重,始终保持高压,尽管人治色彩浓厚,但是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已属不易,岂能求全责备;另一方面,对待忠臣、清官、能人,雍正无不春风满面,呵护有加。正因如此,他和他的团队仅用康熙、乾隆执政的十分之一的时间,创造了许多奇迹,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了极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康乾盛世的框架结构基本完工!

但是,雍正更笃信“天下事,有治人,无治法”,把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搞“一言堂”。这样做不仅局限了他识人用人的视野,而且放大了议事决策的风险,甚至助长了阿谀权贵的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讲,雍正时期干部管理的局限性,在乾隆年间被放大,为清朝中衰和近代到来的历史大变局埋下了伏笔。

(《历史大变局》,人民出版社 唐博/著)

猜你喜欢

大变局雍正用人
深度解读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对策
大变局下的中国与国际发展合作
如何认识大变局
“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为什么叫“一把手”
雍正帝原是“非法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