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政治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1-01-25梁振和
梁振和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困惑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已有几年了,但在不少生源较差的学校里很难看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原因何在?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师虽然大都知道或者听说过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有不少人仍不能准确说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日常备课中也很少主动把学科素养的培养写进教案中。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守旧。这是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实的根本原因。不少教师觉得学科核心素养仅仅是一个新的教育名词,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机制下,学科核心素养沦为一个边缘的理念,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第二,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偏低是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实的关键因素。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的要求,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可见,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度依赖活动型课程。而活动型课程的开展对教师设计活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没有合理的活动环节设计方案和较好的活动过程控制能力,活动型课程往往流于形式,非但没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的素质是影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前文提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度依赖活动型课程,而活动型课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又与学生的素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生源较差的学校很难顺利开展活动型课程,教学一旦进入活动环节,经常出现骚动、跑题、冷场等现象,师生之间容易发生“错配”,正常的教学活动都难以完成。
基于以上几点因素,在生源较差的学校的教师看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是这些学校的“无字天书”。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政治课堂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课堂的灵魂与统帅,政治课堂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和阵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课程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必然要求与价值所在,脱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背离学科精神与价值的、是不可取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指标。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要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摆在核心位置,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转而“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牢牢树立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深入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要求所有的政治教师都要转变教学理念,都要深刻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学习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培训,考查相关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指导相关教师制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评价方案,务必要使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教学指南。而政治教师自身更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努力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和新课改的要求,彻底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遍地开花。
(二)提高政治教师运用活动型课程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之重、作用之大自不必言说。但是,如何开展好活动型课程成为了不少政治教师无法避免的烦恼。关于活动型课程的开展,《新课标》有明确的指导,“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教师对活动型课程敬而远之。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正确认识活动型课程。活动型课程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政治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贯彻新课标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政治教师首先要正视活动型课程在现代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欣然接受这种课程,下决心舍弃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探索符合现代学生需要的活动型课程。
2.掌握活动型课程的开展模式。活动型课程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实践型、情景模拟型、自主探索型、成果展现型等四种模式,每种类型的课程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形。社会实践型课程,一般适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走访、记录等等,这类活动耗时长、安全性低,一般极少采用,一个学期大概使用一两次就够了。情景模拟型课程,是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讨论、解决问题,一般适用于课堂教学,具有仿真性、灵活性、趣味性、易控性等特点。自主探索型课程,是指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找出问题答案、完成教学任务,这类活动具有指引性强、目的性强的特点,适用于自主学习或预习环节。成果展现型课程,一般用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具有评价性、点拨性、时效性等特点。一节完整的政治课堂中,除了社会实践活动外,其余三种类型的活动都是混合使用,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使政治课堂充满趣味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3.活动型课程的设计原则。活动型课程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操作性。活动的目的、过程、规则、时长等等都要确定下来,能够量化执行。
(2)生活性。活动情境应以学生生活或者现实生活为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趣味性。活动过程尽量活泼有趣,例如采用小组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方式。
(三)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
有些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用来管理课堂纪律,导致课时不够,只能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通常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巧妙的话术来增强。
四、结论
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政治课堂的生命与灵魂,是统领各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衡量一节课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于活动型课程,因而,政治教师应该切实掌握好开展活动型课程的方法,让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在政治课堂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