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西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2021-01-25陈雯张杏梅

关键词: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第二产业

陈雯,张杏梅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指出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其转型发展对其他的资源型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严重、创新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投资不足等.为顺利实现山西省经济的转型,使其发展有质的提升,山西省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根据其市场、劳动力、资源、技术及产业基础等众多因素所选择出来的,具有高成长性和扩散性,发展前景广阔,并能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1].梳理相关文献可知,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从研究对象来看,有对省级行政单位主导产业的研究,例如黄毅敏对河南省的24个工业产业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2];有对市级行政单位主导产业的研究,例如童江华等对南京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进行了综合分析[3];有对区县主导产业的研究,例如孙超等对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进行研究分析[4].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张军以、贾彤、夏青等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别为重庆市、大同市、江苏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5~7];江书平、闫星宇等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为河北省的海洋新兴产业和我国的现代服务业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8,9];于婧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选出了两种主导新兴产业[10];席雪红、魏勇强等基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别对河南省、山西省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11,12];李明睿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13];马贝等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山东省的海洋主导产业,选出了四个主导产业进行参考[14];严春晓等通过运用改进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15];蒋九江、徐聪等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江西省的体育产业和海南省的现代服务业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16,17].还有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查恩斯(A.Charns)教授等人最先提出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法[18],由波特(Michel E.Port)提出的钻石模型等研究方法[19].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本研究以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为出发点,选择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山西省的三次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再对山西省的第三产业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山西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依据或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以全国作参考.为反映山西省转型期的变化,以2008年~2016年为研究时段.基于《山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产业统计情况,划分三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原始数据主要取自相应年份的《山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分析山西省的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为确定未来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提供支撑.以下为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具体数学模型:

以某一研究地区i所在大区或全国同期的情况作参考,设地区i在经过一定时间[0,t]后,其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有所变化[6].在时间段[0,t]期间地区i中第j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率为

其中,bij,0表示地区i第j产业在时间段[0,t]开始时的经济总量;bij,t表示地区 i第 j产业在时间段[0,t]结束时的经济总量.

全国在时间段[0,t]期间j产业的经济增长率为

在时间段[0,t]期间全国总的经济增长率为

其中,R0表示全国在时间段[0,t]开始时的经济总量;Rt表示全国在时间段[0,t]结束时的经济总量.

根据静态偏离-份额模型原理,地区i第j个产业部门在时间段[0,t]期间的经济增长总量Gij可以分解为 Nij、Pij和 Dij,则

Nij为份额-偏离分量,它是指若按大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增长,地区i所产生的变化量;Pij为结构偏离分量,它是指区域与大区域由产业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在假定区域与大区域的增长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对于大区域,地区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所产生的偏差;Dij为竞争力偏离分量,它是指大区域中的j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区域i中相应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PDij为总偏离份额,它表示地区i第j产业部门的总的增长优势.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即把整个时间段[0,t]划分为n(n≥2,n为自然数)个较短的时间段进行整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三次产业演化特征分析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三次产业在2008年~2016年间的八个较短的时间段上的波动情况.本文将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与全国的三次产业数据带入公式(4)进行计算,得出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地区增长份额,并将结果与全国历年三次产业的实际增加值进行比对.产业的实际增加值与地区增长份额的差值如图1所示.

第一产业总体来说在0值线附近上下变化,波动不大;第二产业在2009年~2011年间发展水平明显好于全国整体水平,并且好于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在2011年~2015年间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并且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在2008年~2011年间在0值线附近上下变化,波动不大.在2011年~2013年间差值较大,为正值,表明山西省第三产业在此期间发展好于全国经济整体水平,具有增长优势.2013年~2014年间进入蛰伏期,在2014年~2016年间,差值达到最大,发展态势较好,发展情况明显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增长优势明显.

将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与全国三产数据带入公式(5)进行计算,得到山西省2008年~2016年的结构偏离份额(图2).

第一产业,总体来说,在0值线附近上下变化,波动不大;第二产业,在2008年~2010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2013年间逐年下降,2012年~2014年间有所上升,在2014年~2015年间达到最低.总体来说,山西省第二产业在2008年~2016年间的绝大多数时间的偏离份额值为负数,说明全国第二产业对山西省的第二产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山西省的第二产业不具备结构优势;第三产业总体为正值,说明全国第三产业对山西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山西省第三产业具有结构优势.在2008年~2010年呈下降趋势,在2009年~2013年逐年上升,在2012年~2015年间进入蛰伏期,在2014年~2015年达到最大值.

将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与全国三产数据带入公式(6)进行计算,得到山西省2008年~2016年的竞争力偏离份额(图3).

第一产业的数值在0值线附近徘徊,波动较小,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在2008年~2010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2011年间达到最大值,在2011年之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在2014年~2016年间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且大部分年份大于0,并在2015年~2016年间达到最大值,具有竞争优势.

图1 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实际增加值与地区增长份额差值走势图Fig.1 The trend map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added value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regional growth share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6

图2 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份额走势图Fig.2 Trend chart of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iation shares in Shanxi province,2008~2016

图3 2008年~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走势图Fig.3 The trend chart of the devi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share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6

总的来说,第一产业波动不大,结构、竞争力、增长优势都不明显;第二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但近年来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具备增长、竞争力和结构优势;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优势明显,潜力很大.因此本研究进一步细化第三产业分类,利用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绘制Shift-Share图,以期为山西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2.2 山西省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为研究山西省第三产业在2008年~2016年间整体的总增长.以2008年为基期,以2016年为报告期,时间跨度为9年,对山西省第三产业进行静态偏离-份额分析.表1为2008年~2016年山西省第三产业14个行业的偏离份额值.

表1 2008年~2016年山西省第三产业14个行业的偏离份额值(单位:亿元)Tab.1 The deviated share value of 14 tertiary industries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6(unit:100 million yuan)

产业编号对应关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下同.

根据表1的数据,对各指标采用统计学中正规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山西省第三产业的产业优势分析和产业偏离分量图(图4,图5).

图4 产业优势分析图Fig.4 Industrial advantage analysis chart

图5 产业偏离分量图Fig.5 Industrial deviation component chart

由图4可知,位于第一象限的产业部门只有3(批发和零售业),该产业部门为较好的部门,增长优势和部门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全国产业整体增长对其带动作用大;位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共有5个,分别为5(金融业)、6(房地产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1(教育)、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产业部门为一般产业,受全国的带动作用小,基础较弱,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部门优势较弱;位于第三象限的产业部门共有7个,分别为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侦查业)、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住宿和餐饮业).这些产业部门为较差产业,增长优势与部门优势均较弱,产业基础不好,全国产业整体增长对其带动作用较小;位于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只有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该产业部门为一般产业,增长优势较弱,但受全国的带动作用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的部门优势.总体来看,山西省第三产业中的14个产业部门只有1个位于第一象限,说明产业结构不协调,出现了产业断层和极化现象,缺乏较好的、具有增长优势的增长性部门.

由图5可知,第一、第四象限无产业部门,即pij<0,第三产业中的14个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均不明显;位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共有6个,分别为5(金融业)、3(批发和零售业)、6(房地产业)、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些产业部门为一般产业,竞争优势较强,但结构优势较弱;位于第三象限的共有八个,分别为4(住宿和餐饮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侦查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些产业部门为较差产业,竞争优势与结构优势均较弱.

较好产业部门在图4中只有1个,在图5中无.对于一般产业与较差产业的分类,在两图中大致较统一.一般产业部门在图4中有6个,图5中有6个,并且都包括5(金融业)、6(房地产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五个产业部门;较差产业部门在图4中有7个,图5中有8个,并且都包括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侦查业)、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住宿和餐饮业)这7个产业部门.所以,从总体来看,山西省第三产业较好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过小,甚至在产业偏离分量图中都没有较好产业部门.而较差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过大,在两图中都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说明山西省第三产业虽与山西省的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具有结构优势,但其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出现了产业断层和极化现象,缺乏位于上游的较好产业部门,缺乏具有优势的增长性部门,且发展较差的产业部门数量过多,所占比重过大.

3 讨论

(1)通过观察分析2008年~2016年间山西省三次产业的实际增加值与地区增长份额图(图1)、结构偏离份额图(图2)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图(图3),可以发现,山西省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如图1~图3所示,在2014年~2015年间,第三产业分别达到了实际增加值与地区增长份额差值、结构偏离份额、竞争力偏离份额的最大值,而第二产业则处于这三个指标的最小值.说明在第二产业增长疲惫,缺乏动力阶段,第三产业的解救和重要作用反而凸显出来.所以山西省应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制定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重点关注与发展第三产业,以此来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

(2)在部门优势分析图中,批发和零售业为较好部门.虽在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中,批发和零售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小于0,但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数值也较大,所以基于批发和零售业发展基础较好,增长优势和部门优势明显,可作为山西省的备选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和培育.进一步考察则可看到,山西省批发和零售业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批发和零售业对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起着很好的纽带作用[20].并且因其庞大的销售网络系统,对山西省工农业的发展,甚至在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因山西省位于中部、便于与四周联络的优越地理位置,进一步促进了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所以,应将批发和零售业作为山西省潜在备选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与培育.

(3)山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产业断层和极化现象,且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但山西省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并拥有多个唯一和第一,以现存18 118处古代建筑、260处古人类文化遗址、31 400尊古彩塑、27 000 m2寺庙、道观和墓葬壁画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1].所以山西省可通过大力发展综合性旅游业的举措,来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提高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甚至全省经济的发展.

(4)对于山西省主导产业最终的选择,仅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并考虑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因子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山西省的产业发展现状,以此来综合、系统、全面的为山西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参考.

4 结论

主导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与导向的作用.文中通过运用动态与静态偏离-份额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的三产相比,第三产业更具优势,发展潜力更大,应加大投资与支持力度.通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8年~2016年间三次产业的实际增加值与地区增长份额的差值、结构偏离份额、竞争力偏离份额进行分析.可知,山西省的第一产业总量较小,变化不大;第二产业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且受全国第二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竞争力与结构优势较弱;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增长、竞争力与结构优势,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对于山西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重点关注与分析第三产业.

(2)在第三产业中,可将批发和零售业作为备选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与培育.通过分析部门优势分析图(图4)与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图5),可知批发和零售业具有增长、竞争力与结构优势,且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

(3)第三产业虽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具有结构、竞争力与增长优势,但其发展出现了产业断层和极化现象,缺乏位于上游的较好产业部门,缺乏具有优势的增长性部门,且发展较差的产业部门数量过多,所占比重过大,大部分产业部门还未显示出主导部门的特征,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协调,竞争力较弱,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第二产业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