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之途径

2021-01-25詹嘉宇石莹莹庞建峰

四川环境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园绿色环境

詹嘉宇,王 浩,石莹莹,张 静,庞建峰

(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前 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论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这些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视,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努力。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大学校园,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对推动我国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绿色校园是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学生实现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1]。绿色校园建设的重点工作是保护校园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养绿色环保人才、带动社会全员提高环保意识,最终将校园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式校园。鉴于此,本文对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我国清华大学建设绿色校园的途径和成效进行分析,他们在建设绿色校园进程中的宝贵经验为我国高校创建绿色校园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指出我国高校建设绿色校园的具体途径。

1 绿色校园建设现状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各国对建设绿色校园、发展绿色教育,培养具备一定环境素养和生态意识的绿色人才愈发重视。本文仅对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清华大学建设绿色校园的途径和成效进行分析。

1.1 乔治华盛顿大学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理念;1990年10月,来自全球20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在法国塔罗利签署了《塔罗利宣言》,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大学教育及课程中,指出大学可以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全世界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开端。随之,欧美一些知名大学先后启动绿色行动计划,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日本东京大学的“绿色东京大学项目计划”等[2-3]。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 400 多所大学参与其中,内容涉及创建生态校园、开设环境必修选修课程、辅修学位、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宣传节约资源、能源等诸多方面。乔治华盛顿大学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于1994年制定并实施“绿色大学”前驱计划,其主旨是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性道德标准贯穿到学校的所有活动中,促进并改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领导工作和执行工作。该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管理组织、校园景观、绿色建筑、师生参与、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实施内容包括:成立由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绿色大学推动委员会,而且在推动委员会下又分设六大行动委员会,分别掌管学术计划、研究、公共建设与设施、环境健康、国际议题与对外发展等任务,在管理机构层面上提供了“绿色大学”创建行动计划的组织保障;利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建造校园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等,将能源、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学校开设绿色课程、开展绿色科研、举行绿色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与环保相关的科研数量迅速增加;确立 “绿色校园”行动计划的实施原则,用专业环保知识和环保实践寻求解决校园内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方案,并为解决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能源技术和政策选择;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学生绿色大使、绿色办公室、绿色实验室等项目,促进师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给予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导者的实践机会。可以说,乔治华盛顿大学以“绿色大学计划”启动和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树立目标并制定环境政策,鼓励绿色科技创新,将学校建成了全美甚至全世界第一所“绿色大学”,同时也为各国其他高校建设绿色校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4]。

1.2 清华大学

我国绿色校园建设的工作起步相对较晚。1996 年12月,中国国家环保局、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2010年)》,首次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纲要指出,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旨在我国推广环境教育,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行动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全国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不仅可以推进能源资源在教育领域的节约和循环利用,还可以有效推动生态素质教育,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意义。该纲要一经推行,很快就得到国内高校的积极响应。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校园”的构想,把建设“绿色校园”视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了清华大学“打造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的项目报告;同年6月清华大学举行了绿色大学研讨会。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关于“绿色校园”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主旨思想是用“绿色教育”思想培育人、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广环保产业3个方面[5]。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向全校师生开设了69门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126门环境管理、绿色技术、环境人文类课程,以钱易院士主讲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32门绿色文化素质课作为全校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到2014年,该课程的选课人数累计已超过1.9万人[5]。在环境专业中开设100多门环境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人才。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和学生社会实践等多种绿色活动,如1995年成立的大学生绿色协会一直践行“绿色实践,行胜于言”的信念,不断地探索绿色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协会在清华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注册会员遍布清华各院系,会员人数累计数千人,很多毕业会员已成为环保事业的骨干力量。举行包括高端论坛、权威专家论坛、学生论坛在内的绿色系列论坛,如2010年举办的“2010绿色大学建设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30个国家的150余名学者共同探讨节约型校园建设等议题,通过论坛活动来培养具备环保素养的“绿色人才”。同时,清华各院系还进行多学科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能源科技及政策研究、三农问题研究、环境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环境决策支持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推动了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而且直接服务于社会,也为绿色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还一直重视校园的绿化及环保工作,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活动,在园林景观、环境友好型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努力把清华园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校园。清华大学将生态环保理念贯彻到办学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政策服务、决策咨询及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彰显了绿色校园的内涵和功能。

2 “绿色校园”建设经验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我国清华大学等高校作为建设绿色校园的经典案例,不仅拓展了高校教育的内涵及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在创建社会绿色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而且也为我国其他高校 “绿色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2.1 立足本国国情,结合学校现状,制定目标决策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往往受到地域经济、历史背景、社会需求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显然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绿色校园建设的进程与目标也相应存在差异。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于2009年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推行“绿色新政”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在此新政背景下,美国高校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知识和决策能力的绿色人才而掀起了“绿色校园”建设的浪潮。以乔治华盛顿大学为首的绿色大学在此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创建绿色校园的先行者和推动者。1994年3月,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对策及行动方案,指出应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并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在此时代背景下,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校园”的构想并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渗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绿色科技”和建设“绿色校园”等方面的实践获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推动着自身绿色校园的建设,而且积极服务于社会,也推动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建设。

2.2 建设绿色校园,减少能源消耗,树立环境育人理念

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绿色、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的绿色校园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还具备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是整个校园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绿色校园环境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校园规划及周边环境规划中,将植绿、造绿及护绿的意识贯彻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日常管理中,使校园环境具备“原生态”的品位,给人以舒适和谐的美感[6]。因此,绿色校园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绿地系统布局进行整体规划,通过不同层次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形式多样的景观环境,以绿色生态视域考虑校园树木的配置,在选择植被时注重丰富生境的多样性。如清华大学一直很重视校园绿化美化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种植花草树木,校园植物品种优良多样,累计种植花木1 300余种,树木量达28万余株,校内绿化面积超过140万m2,绿化率高达57%,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景观,形成了品味优雅、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绿色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应积极推动校园内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拓展环境育人的深度及广度。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清华大学在2005年就建成了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的示范楼。在大楼的建造中引入了太阳能集热器、采光板等节能设施;科学地设计风流的路线便于空气流动和散热;在建筑材料、能源供应和温湿调节设备系统中采用多项节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冬季可基本实现零采暖能耗。示范楼单位面积全年总耗电约为每平方米40千瓦,建筑物全年电耗仅为北京同类建筑的30%。同时,清华大学在公共场所积极推广声控灯和节能灯,更换日光灯管10万支,每年可为学校节约用电约300万度,节电效果明显,节约办学经费200余万元。学校还将校内的水龙头更换为节水龙头,如用脚踏式、感应式、延时式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这些设备的更新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7]。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置环保信息栏、垃圾分类回收桶、废旧衣物回收箱等传递环境教育信息,为学生日常环保行为提供便利;通过建立书籍循环利用、可回收垃圾兑换环保商品的有效机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自觉融入良好的绿色校园氛围中,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8]。

2.3 开设绿色课程,开展绿色活动,扩大绿色传播的影响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应让绿色教育走进课堂,开设与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将绿色教育融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中[2]。乔治华盛顿大学开设了两类绿色课程,一类是面向环境专业学生开设的环境必修课,另一类是面向全校其余专业开设的环境选修课。虽然两类课程的教学对象不同,但都重点将环保课题放在课堂上或者实践活动中,师生一起收集资料、进行环境调研和科学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实现绿色理念的践行。清华大学通过开设绿色课程、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和举办绿色发展论坛,使绿色教育与传统的大学教育相结合,现如今已形成了面向全体师生的环境通识教育和面向能源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一体的绿色教育体系。此外,高校还应重视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宣传及寻找更高效的绿色传播方式,进而带动全校乃至全社会都积极融入绿色生态氛围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比如在校园内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海报、环保手册、校园网络等传播途径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定期开展与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征文、摄影、设计等竞赛活动,通过多种竞赛活动宣传和扩大绿色校园建设的影响力,使得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绿色教育并促进绿色校园建设的推广。同时,绿色校园的建设还应传播到校园周边乃至整个社会,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等措施营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氛围,把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社会全员的绿色素质教育,扩大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和深远影响力。

3 我国高校建设“绿色校园”的途径

3.1 设计建造绿色建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校园建筑中

高校建筑建设规模大、能源消耗多,但也是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场所。设计建造绿色建筑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校园低碳环保、节能降耗产生明显效果,达到高校建筑费用节约、生态文明的双赢目的[9-10]。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节约环保,它使用的材料和能源都以节约为前提,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利分校在景观、采光、通风和降低能耗的设计上就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楼内安置被动式红外线移动探测器和日照传感器,并由智能照明中央系统统一控制室内采光,目的是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而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当有人在教室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使用人工照明而代替人工开关;假如室内自然光线充足,人工照明就会自动关闭,从而节约了能源[11]。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如采用太阳能通风、太阳能集中热水、太阳能自然采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太阳能通风、热水、照明、发电等综合技术的应用,学校公共浴室、公寓楼、餐厅均使用太阳能热水,在校园内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12]。天津大学新校区立足于绿色校园建设的要求,对校园整体规划、交通建设、能源利用以及水资源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引入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租赁、多元能源供应链、雨水有层次分区域集蓄利用等技术,并在建筑单体上采用围护结构保温、室内二氧化碳监测、排风热回收等技术实现了校园交通安全畅通、能源供应保障、开源节流用水、建造绿色建筑,为我国北方地区绿色校园的设计策略提供了借鉴[13]。国内高校无论是新校区建设还是老校区改造,均可以采用多种建筑、道路结构形式,运用多种建筑、装饰的节能环保材料,使用现代绿色建筑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校园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可依托现代绿色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节能材料及生态节能技术设备,集成应用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墙面绿化、自然光照明等,将绿色环保理念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下接受绿色建筑技术营造的环境熏陶,成为绿色校园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3.2 健全与完善“绿色校园”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

目前,大多数高校虽已普及绿色环保课程,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由于自身环保行动力不足,就会出现“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弱”的状况。校园内水、电资源浪费、廊灯无人时亮如白昼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举报奖罚制度,大学能源资源浪费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高校在技术节能、制度节能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师生的节能教育和推广工作,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成立专门的环境检举督察机构,由师生共同组成,制定奖罚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环保行为;同时根据校情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旨在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并提出应对学校环境、能源问题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

3.3 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社会实践参与度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度的重视。开展与绿色课程相关的讲座、社团活动固然可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境素养,但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课余参加的绿色讲座和论坛还远远不够,社会实践才是推动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14]。高校与社会相互依存,高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社会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应积极与周边社区和环保企业合作,搭建“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实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更有利于学生面对环境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做出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使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4 结 语

建设绿色校园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迫切要求,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高等教育的重大关切。通过对乔治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两所绿色校园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在创建绿色校园的进程中应将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减少能耗的理念贯彻到高校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绿色校园”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在学习绿色课程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绿色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信在政府、社会、高校师生及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绿色校园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更好地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氛围,这也必将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建设。

猜你喜欢

校园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