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研究进展

2021-01-25陈影陈苏马鸿岳单岳冯天朕

生态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境植被河流

陈影, 陈苏, 马鸿岳, 单岳, 冯天朕

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研究进展

陈影, 陈苏*, 马鸿岳, 单岳, 冯天朕

沈阳大学环境学院, 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

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 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河流河岸带的重要性。为明确河流及河岸带自然生境现状、甄别影响自然生境恢复的关键因子, 需对特定的河流或河岸带自然生境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可为河流的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也可为河流河岸带的生境恢复、生态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的定义及内涵, 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自然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为我国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流域未来的规划治理具有显著意义。

河岸带; 自然生境恢复; 指标; 评价

0 前言

河岸带是指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态过渡带, 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和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1]。河岸带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如河岸稳定保护、水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休闲和旅游等; 同时河岸带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如城市扩张、农业耕种、采矿、放牧、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等[2]。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不仅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维持河流河岸带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3]。因此, 必须妥善管理河岸带, 以避免日益明显的退化和损害。有关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状况的评价对实现和保持良好的河流健康以及维持河岸地区提供的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河流及河岸带的生态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具有现实意义。

1 河岸带自然生境

生境一词是由美国提出的、最早出现在1917年, 在生态学中, 生境也称为栖息地(Habitat), 是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场所, 也是种群和个体生存必需的水、食物、植被及其它资源的必要集合[4]。生境是指生物居住的生态环境, 具体表现为特定的生物体或群落栖息空间和生态因子总和[5]。英国学者将河流河岸带的生境划分为化学生境和物理生境两种, 其中, 化学生境包括电导率等; 物理生境包括坡度、底质、海拔等, 有的学者将生物多样性与河流河岸带的物理和化学生境联系起来, 以此为基础研究生境的类型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联[6]。

郑炳辉等[7]指出在传统观念上, 由生物体生存的区域(如浅滩或深塘等)构成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陈婷[8]将生境定义为: 包含生物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生态因素的生物个体、种群及群落所处的具体环境。佟星星[9]指出生物的潜力易受到生境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的限制, 因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河流河岸的生境特征及状况密切相关。

根据各国专家学者对于生境的定义, 本文将河岸带生境定义为河流与陆地之间生态交错带中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将河岸带生境依次分为滨岸带、护岸带、缓冲带及近岸带。总结得出河流河岸带生境的主要功能为稳定功能、缓冲功能、服务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功能。

河岸生境是河流功能的关键要素, Janssen P等[10]指出河岸生境是强烈的环境梯度变化形成群落的过渡带, 通过研究一条高度退化的大河评估了高程和土壤质地梯度对河岸植物的影响, 并评估了通过维护和恢复措施对河岸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 其评价结果可以有效的促进河流河岸带的生境恢复。

2 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

根据河岸带自然生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对处于河流与陆地交界处的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复原现状来评定其功能及价值即为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的评价。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的评价结果有助于识别导致河岸或河流自然生境退化的根本原因, 河岸生境的状态和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进行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的评价对河岸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河岸生境评价可以比较一定时间内河岸及河流生境的变化, 为河岸和河流生态修复及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国外对河流河岸带的研究开展较早, 关于河流及河岸带自然生境评价的研究也较多, 其中典型的评价指标包括河流生境调查法(RHS)、快速生物评价方案(RBPs)、溪流状态指数(ISC)、河岸质量指数(RQI)和河岸带质量特征(QBR)。RHS中的评价指标包括河岸特征、河岸植被结构等[11]; RBPs中的生境评价指标包括河岸植被覆盖、河岸植被宽度、河岸稳定性以及植被保护等, RBPs被广泛应用于河岸带自然生境的评价。ISC的评价指标包括河岸植被的纵向连续性、河岸植被带宽度、外来植被的覆盖、河岸稳定性等, 它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河流河岸带生境状况[12]。RQI根据水文和地貌条件考虑了包括河岸条件、生境质量、河岸面积的横向尺度、天然河岸木质植被纵向连续性、河岸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木质树种再生、横向连通性、河岸土壤的渗透性、基质和地形的垂直连通性等评价指标,对河岸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13]。QBR的评价中具体评价了四个子指标: 河道变化、河岸植被覆盖结构、河岸植被覆盖度及植被覆盖质量[14]。美国学者 Caughlan和Oakley从生境指标和生物指标两方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水文和地貌的角度选取了河岸带宽度、浅滩、流速、水深、河道干枯情况、植被覆盖率等指标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15]。南非科学家Rownte从鱼类、植被覆盖情况、水质、水文等方面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状况, 从水文和地貌角度选取了植被带宽度、河岸稳定性、水深、流速状况等指标建立了河流栖息地的评价指标体系。Meng W等[16]的研究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 采用附着藻类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和自然生境质量对辽河河流健康进行评价; 另外根据我国北方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改进的Barbour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基质、生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组合、河岸稳定性、河岸保护、植被覆盖、植被多样性、人类活动强度、水认知及河岸土地利用10个参数的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Lu Weiwei等[17]分析了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对河流恢复评估的文献, 对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型植物以及河岸带植物等不同类群的丰度、密度和种数进行比较, 其分析结果为未来河流恢复的评估提供了建议。Alemu T等[18]指出河岸植被作为河岸生境的一种, 是独特的、多样的, 是全球最有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为了增加对生物指标的了解, 开发了一个生物完整性的河岸指数(RIBI), 用22个潜在植物指标评估河流状况, 提供了生境状态的信息, 该调查结果为继续使用植物作为评估东非河流状况的指标提供了支持, RIBI可以成为今后评估和监测东非河流生态系统和评价河流恢复效果的有效工具。

国内关于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流河岸生境状况进行评价。黄宝荣等[19]从栖息地环境方面判断河流生态系统的状况, 通过地貌和水文两个角度选取了河道弯曲程度、滨岸带宽度、渠道化情况、深潭的最大深度及形态、稳定程度、水流速度、浅滩深度等指标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评价。汪冬冬[20]以城市滨岸带的横向结构角度出发, 构建了包含23个指标的苏州河河流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滨岸带、护岸带、缓冲带及近岸带四个方面来体现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情况、并对上海苏州河河流滨岸带的退化现状进行了评价。Fu BL等[2]建立了物理结构完整性(PSI)用来评价河岸带状况, 通过河床宽度、河岸带宽度、岸坡坡度、岸坡长度、植被覆盖、河岸沉积物大小、河流连通性、河岸侵蚀和人为活动干扰情况等指标对东北松花江流域的河岸带条件进行了评价。刘华等[21]根据研究区域河流的实际特点, 通过河岸带生境、滨岸带生境和河流生境3个角度, 建立了适用于太湖流域宜兴片的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10个评价指标对其42个采样点进行了生境评价。佟星星[9]建立了适用于伊通河生境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筛选出包括河道水量情况、河岸带植被结构、河岸带宽度、河流水质状况、河岸稳定性、河道连通性、底质组成、水生植物状况、人工护岸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共10项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生境评价。

目前我国的河岸带生境及对其生境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及起步阶段, 对于河流河岸带生境恢复的评价也处于初级阶段, 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适用于具体区域的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22]。因此, 需要构建完整的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理论框架及体系, 以完善我国河流河岸带的生境状况评价, 促进河流及河岸带的健康管理和发展。

3 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方法

河岸带生境恢复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识别、调查河岸带生境条件, 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河流河岸带生境恢复现状进行评估, 从而明确该河岸带恢复现状与不足。河岸带生境评价方法与河流生境评价方法相似, 但更侧重于河岸带成分, 通常受到空间、时间尺度和物理过程的限制。

在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方面, 美国较早的提出了生境评价程序(HEP)和生境评价系统(HES)两种评价方法[23]; Munne A等[24]建立了适用于河流河岸生境生态管理的评价方法(QBR指数法): 通过4个子指标对河岸生境状况进行评价, 为评价河岸生境质量提供借鉴; Jiang X等[25]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选取了21个指标, 建立了河流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SPA)和象限法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得出评价值, 结果表明, 梁水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评价值分别为-0.513和-0.208, 说明凉水河的生态系统结构缺陷, 功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该评价结果, 提出了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工程措施和建议。英国制定的河流河岸带生境调查法具有较完善的生境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调查河水的水体特征、沉积物的特征、河流河岸的背景信息、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植被状况以及河床的底质情况等指标来评价河流河岸带的生境特征和质量[26–27]。英国建立了完善的河流生境调查(RHS): 依据地貌学原理选取评价指标, 被广泛应用于河流健康评价及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和流域规划管理等领域[5]。

近年来, 专家学者通过建立模型来评价河流河岸生境状况。Keesstra SD等[28]为了评估河流的现状以及河流周围地貌和植被的变化, 提出了一种河流河岸带评价的新方法, 通过建立模型描述河流状态、河道形态、河岸侵蚀特征和植被类型等, 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较大河段进行评估。澳大利亚建立的生境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的生境评价方法, 利用大尺度流域特征来预测区域的物理生境特征; Parsons M等[29]以生境栖息地预测模型为基础, 提出了新的栖息地评估方案, 同时引入了河流生境评估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观点, 为不同治理级别评估河流生境条件提供标准化工具。Fukuda S等[30]建立了考虑水深和流速的二维水动力模型, 发现水动力模型能够准确的模拟河流生境条件、可用来评估各种类型的河流、建立良好的生境和改善河流的生境状况。Shan B等[31]以海河流域(HRB)的河流恢复为目标, 提出了一种河流生态状况评价方法——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指示生物的预测模型, 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低, 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为1.40±0.55, 河流的生境退化严重; 该研究对预测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为未来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外关于河流以及河岸带的评价方法还有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AHP)和综合指数法, 这三种评价方法是经典的河流河岸带评价方法, 应用较为广泛。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模型简单, 且对多层次、多因素等复杂的问题评判效果较好; 但模糊评价法在确认权重的过程中易受专家主观意识的影响, 评价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不能体现各评价指标在统计数据中的关系[32]。尹津航等[33]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研究区域的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反映了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可以为地区的河流河岸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殷会娟等[3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河流域进行了综合评价, 构建了包括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岸带和形态结构五个方面共1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生态状况处于不健康状态, 为改善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2)层次分析法: AHP是河流河岸带生态系统评价中常见方法, 在进行系统性分析时, AHP可以将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 但是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 权重难以确定且数据的统计量大[35]。Yang T等[36]以生境复杂性、岸坡侵蚀程度、人类活动强度、植被缓冲宽度等作为河流生境评价的指标, 建立了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综合指数(CHQI)。此外, 以分布于渭河、京河和北罗河的12个国家水文站的实地调查为基础, 确定了指标值,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从而区分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表明, 三条河流的生境质量较好。就整个流域而言, 25%的断面的河流生境质量很好, 其余25%的河流生境质量良好, 50%的河床处于临界状态。

许多学者将层次分析法与其他综合评价法相结合, 以此弥补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彭静等[37]认为河岸带的物理化学、生物栖息地质量、水文、以及生物特性等生态功能的不同状态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 从而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应该由河岸带的生物栖息地评估、水文评估、生物特性评估和物理化学评估等单项评价结果组成, 分析得出, 以AHP为基础, 可以有效地对河流以及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李晓刚等[38]采用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建立了适用于丹江流域的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包含1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丹江河流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9个指标为健康状态、8个指标为亚健康状态、2个指标为疾病, 综合评价该河流为亚健康, 评价结果对于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综合指数评价法: 近年来, 人们开始在多参数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 可以综合使用河流河岸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参数。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发展, 结合了河流以及河岸带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完整性概念, 丰富和推动了多指数评价方法的发展, 是未来河流河岸带健康评估的发展方向。张楠等[39]从物理栖息地、生物学以及水质情况三个方面构建了河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辽河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 其评价结果为辽河保护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赵伟华等[40]利用综合指数法, 采用栖息地类型多样性、河岸植被覆盖度、垂向透水性、底质类型和岸坡稳定性等8项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对向家坝蓄水前后物理完整性进行了评价, 其评价结果显示一些指标在蓄水前后的变化较大, 而赤水河的物理完整性明显高于长江干流, 长江干流受人类社会活动影响较大, 该评价结果可为长江干流流域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借鉴。

4 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对河流河岸带生境评价研究较多, 但目前国内适用范围较广的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鲜有报道, 尤其是关于河岸带生境评价的相关研究较少, 限制了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对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有关河流河岸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尚不成熟, 在实践中的应用较少, 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亟需构建适用广泛的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指标体系; 2)以我国河流河岸带特点为依据, 探索合适的自然生境评价方法, 对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进行评估; 3)明确影响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河流河岸带的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1] KING D M, SKIRVIN S M, HOLIFIELD COLLINS C D, et al. Assessing vegetation chang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in southeastern Arizona[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08, 44(5): 75–86.

[2] FU Bolin, LI Ying, WANG Yeqiao, et al. Evaluation of riparian condition of Songhua River by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field measurement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16.

[3] 王琼, 范志平, 李法云, 等. 蒲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其与水质响应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2): 516–523.

[4] 张益民, 钱谊, 张益民, 等. 生境评价程序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大东港区规划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3): 205–209.

[5] 施展.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滨岸带生境评价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 刘华. 太湖流域典型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2.

[7] 郑丙辉, 张远, 李英博. 辽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7(6): 928–936.

[8] 陈婷.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生境评价研究—以上海为实例[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 佟星星. 长春市伊通河生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Y—RHA)的构建与应用[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10] JANSSEN P, PIEGAY H, PONT B, et al. How maintenance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mediate the response of riparian plant functional composition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on channel margins: Insights from a highly degraded large river[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56: 1312–1325.

[11] DIXON I, DOUGLAS M, DOWE J, et al. A rapi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condition of riparian zones in the wet/dry tropics of northern Australia[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ustralian Stream Management Conference: Linking Rivers to Landscapes.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Water and Environment, Hobart, Tazmania, 2005.

[12] GONZALEZ E, FELIPE–LUCAI M R, BOURGEOIS B, et al.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of riparian zone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6: 10(35): 20–29.

[13] VALERO E, ALVAREZ X, PICOS J. An assessment of river habitat quality as an indicator of conservation status.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west of Spai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 57: 131–138.

[14] 田晶晶. 黄浦江河岸带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15] 郭维东, 陆谦益, 张家阳, 等. 辽河干流物理生境完整性模糊综合评价[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5(3): 310–314.

[16] MENG Wei, ZHANG Nan, ZHANG Yuan, et 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river health based on water quality, aquatic life and physical habita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2009, 21(8): 1017–1027.

[17] LU W W, FONT R A, CHENG S P, et al. Assessing the context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river restoration–A meta-analysi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9, 136(4): 30–37.

[18] ALEMU T, BAHRNDORFF S, PERTOLDI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lant based riparian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RIBI) for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highland streams in East Afric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 87: 77–85.

[19] 王超, 尹炜, 贾海燕, 等. 滨岸带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22–232.

[20] 汪冬冬. 上海城市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评价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1] 刘华, 蔡颖, 於梦秋, 等. 太湖流域宜兴片河流生境质量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5): 1288–1295.

[22] 闵梦月. 清潩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价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8.

[23] 户艳领.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4] MUNNE A, PRAT N, SOLA C, et al. A simple fiel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riparian habitat in rivers and streams:QBR index[J].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2003, 13(2): 147–163.

[25] JIANG Xin, XU Shiguo, LIU Yuyu, et al. River 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s: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based on evaluating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5, 76: 151– 157.

[26] 肖琳. 浑河流域河流生境的分类及其评价体系构建[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27] GONZALEZ E, SHER A A, TABACCHI E, et al. Restora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A global review of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eer-reviewed litera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158: 85–94.

[28] KEESSTRA S D, KONDRLOVA E, CZAJKA A, et al. Assessing riparian zone impacts on water and sediment movement: a new approach[J]. Netherland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91(1/2): 245–255.

[29] PARSONS M, THOMS M C, NORRIS R H.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sed Approach to River Habitat Assessment in Australi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4, 98(1/3): 109–130.

[30] FUKUDA S, TANAKURA T, HIRAMATSU K, et al. Assessment of spatial habitat heterogeneity by coupling data-driven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s with a 2D hydrodynamic model in small-scale streams[J].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14, 29: 147–155.

[31] SHAN Baoqing, DING Yuekui, ZHAO Yu.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a method to assess river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Hai River Basin, north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2016, 39: 144–154.

[32] 赵志淼. 辽河保护区健康河岸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 沈阳: 沈阳大学, 2013.

[33] 尹津航, 卢文喜, 张蕾.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0): 6057–6059.

[34] 殷会娟, 冯耀龙. 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55(4): 55–57.

[35] 庞博. 层次分析法在河岸带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 22(4): 67–68.

[36] YANG T, WANG S, LI X, et al. River habitat assessmen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ei River Bas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8, 25(17): 1–14.

[37] 彭静, 董哲仁, 李翀, 等. 河流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层次决策分析方法[J]. 水资源保护, 2008, 24(1): 45–48.

[38] 李晓刚, 薛雯, 朱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丹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J]. 商洛学院学报, 2018, 32(6): 47–52.

[39] 张楠, 孟伟, 张远, 等.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2): 40–48.

[40] 赵伟华, 曹慧群, 黄茁, 等. 向家坝蓄水前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理完整性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 32(6): 76–80.

Research progress on evalu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restoration in rivers and riparian zones

CHEN Ying, CHEN Su*, MA Hongyue, SHAN Yue, FENG Tianzhe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Eco-Remedi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river and riparian zone has been realized. In order to clarify status of the river and riparian zone natural habitat,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tor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natural habitat of specific rivers and riparian zones. The evaluation result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river,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river and riparian zon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natural habitat.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natural habitat evaluation of river and riparian zone in China,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river basin.

riparian zone; restor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index; evaluation

陈影, 陈苏, 马鸿岳, 等. 河流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1, 40(4): 223–228.

CHEN Ying, CHEN Su, MA Hongyue,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evalu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restoration in riparian zones of rivers[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 40(4): 223–228.

10.14108/j.cnki.1008-8873.2021.04.025

X-1

A

1008-8873(2021)04-223-06

2020-02-06;

2020-03-22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8ZX07601-003-04);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2018);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ZD-0556)

陈影(1995—), 女, 辽宁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E-mail: 1185396457@qq.com

陈苏, 女,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E-mail: mailchensu@aliyun.com

猜你喜欢

生境植被河流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公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新技术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