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2021-01-25刘小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氯雷荨麻疹实验组

刘小杰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俗称“风疹块”[1]。一般来说,该病的病程都会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同时还会伴随瘙痒感,所以患者的学习和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2]。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通常是选择受体拮抗剂且无镇静作用的药物为主,像是常见的地氯雷他定[3]。本次为探究枸地氯雷他定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该药物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46例,分成两组,每组23例。所有被选入患者都有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荨麻疹而且症状都比较明显,同时实验耐受性也比较高,排除其他药物过敏或者是合并严重疾病者[4]。其中实验组有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9岁,平均(36.8±5.6)岁。对照组有男10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均(37.9±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选择地氯雷他定治疗,每日口服1次10 mg的药物,实验组在治疗的时候要选择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每日口服1次8.8 mg的药物,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都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测量其血清IgE的水平,并做好有关记录,方便后期对比。

1.4 疗效判断标准

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时候,要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根据患者在治疗结束以后的红斑隆起、畏寒恶风、身体瘙痒等严重程度来进行0、2、4、6分的量化处理,分值越低者则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越好,而中医证候总分就是所有得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的分数-治疗后的分数)/治疗前的分数×100%。治愈:疗效指数在95%及以上;显效:疗效指数在70%及以上,同时在95%以下;有效:疗效指数在30%及以上,同时在70%以下;无效:疗效指数在30%以下。

1.5 血清IgE水平检测方式

采用UNI-CAP检测系统,测定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首先标记反应微孔条,之后将20 μL的IgE标准品加入进去,同时加入的还有测试标本和质控血清,最后加入100 μ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所有需要加入的物质加完以后,将混合液进行充分均匀的处理,根据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调配和避光等处理。结束以后在450 nm的波长上面读取吸光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D值。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率比较

在1个疗程结束以后,实验组治疗效率是95.65%,对照组治疗效率是73.91%,明显可看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相差无几,而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以后,两组的血清总IgE水平都有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情况,但是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对比(±s, IU/mL)

表3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T、IL-4等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T、IL-4等对比(±s)

组别 n LT(pg/mL) IL-4(pg/mL) IFN-γ(ng/mL)实验组 23 52.11±6.13 37.16±4.18 14.10±2.53对照组 23 82.54±9.65 63.89±7.45 7.42±0.79 t 9.864 10.05 9.958 P<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T、IL-4等比较

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血清LT、IL-4的含量都有发生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而在IFN-γ含量上,实验组上升幅度则要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结束以后,实验组出现1例乏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2例乏力、1例口干、3例嗜睡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大多都是因为患者黏膜或者是皮肤的通透性有所增加,从而使血小管发生扩张,从而引发的皮肤水肿的变态反应[6]。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跟环境、免疫和感染甚至是精神因素等都有一定关联。目前尚未明确慢性荨麻疹的具体发病机制,可能和炎症反应存在关系。有研究表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内,血清总IgE水平是要比正常人高的,所以该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血清总IgE水平[7]。

枸地氯雷他定是第二代受体阻断剂,所以要比第一代药物的亲和力更高,此药的脂溶性较低,所以患者在服药后出现的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会大大降低,而且药物效果维持时间也会更长。因为枸地氯雷他定的组成物质是吡啶枸橼酸二钠盐和地氯雷他定,所以水溶性比较高,在服下去后会快速转化成地氯雷他定,所以药物的起效时间是比较短的,而且生物利用率非常好。该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选择性竞争,达到抑制H1受体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物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这样一来便可以缓解患者因为疾病而发生的瘙痒情况,此外出现红斑的情况也会有所下降。在炎症的初期和进展阶段中关于炎性介质的释放,枸地氯雷他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这就可以达到对血清总IgE水平的控制,所以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药物就是枸地氯雷他定[8-9]。

在本次研究里面,对照组选择的治疗药物是地氯雷他定,而实验组选择的药物是枸地氯雷他定,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枸地氯雷他定的治疗效果是要远远高于地氯雷他定的,而且数据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在血清总IgE水平上也可以看出,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上,实验组表现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时候,建议首选枸地氯雷他定,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而且还能更好的改善血清总IgE水平。

猜你喜欢

氯雷荨麻疹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氯雷他定、布地奈德雾化联合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克拉霉素和开瑞坦凑一块导致心律失常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