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理干预与治疗防治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2021-01-25李超姜贵方戴增智李国伟袁阁李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评分

李超,姜贵方,戴增智,李国伟,袁阁,李燕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 开远)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多是由于患者脑血供应突然出现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导致出现急性脑梗死的原因较为复杂,而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均属于危险因素,患者发病较为突然,在数小时内便可达到高峰,因此,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尤为关键[1-2]。由于患者易伴有头痛、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多种表现,给其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均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所以在早期需要对心理治疗工作引起足够重视[3-4]。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防治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55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 30~70 岁,平均(48.53±3.46)岁;观察组中:男性 33例,女性2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56±3.44)岁。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各项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与护理,主要内容:严格遵守医嘱开展相关操作,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早期心理干预,主要内容:(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便需要充分应用自身心理学知识、技能等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最大程度帮助控制消极影响;由于疾病严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较长时间治疗,这会不同程度给其及家属带来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在沟通过程中帮助缓解与调节,消除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指导如何正确预防并发症等,获得理解,进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5]。鼓励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会功能。若为激越性抑郁者,早期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口服,1次/d,同时予以更多关心与开导,帮助正确看待疾病,从而积极配合工作;若为迟滞性抑郁,早期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口服,1次/d,同时针对性进行引导,从而将沮丧、悲观等消极心理消除,还可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帮助增强自身信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注意事项等,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开展,尤其是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另外,还应当嘱咐在日常生活中不得吸烟与饮酒,因为吸烟会增加肾上腺激素分泌,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闭塞,饮酒则会增加细胞聚集性质[6]。(2)在患病之后,患者对于康复的需求心理尤为迫切,加上长时间受到疾病影响,内心很容易出现忧郁、低沉等多种负面情绪,甚至部分患者认为即便好了,也会留下一些残疾,在生活上无法自理,会给亲人增加严重负担,经济上如何承担等,导致失去康复信心,甚至是出现轻生的心理,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多同其进行交流,掌握内心真实状态,并进行换位思考,予以充分体贴,从而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康复信心;对于伴有言语障碍的病患,可结合手势、眼神、肢体语言等方式予以安慰,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日常给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抑郁情况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判定,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状态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择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2.2 干预前后MBI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MBI指数比较(±s, 分)

表2 干预前后MBI指数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2周 干预4周观察组 55 30.03±12.02 47.06±12.05 60.11±12.87对照组 55 30.10±11.98 35.42±11.87 47.08±12.98 t 0.031 5.104 5.287 P 0.976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脑血管事件,对于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就属于应激源,会给心理以及生理等多个方面带来应激反应[7-8]。此类患者受到疾病等多个方面影响,内心很容易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并影响恢复速度以及生存质量等。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项常见并发症,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予以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致残率等,尽可能提升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MBI指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将早期心理干预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卒中后抑郁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兴趣丧失、情绪低落、焦虑、容易激惹等表现,主要是本身饱受疾病折磨,还会受到生活功能障碍,觉得大大增加了家庭各方面负担,更加加重了心理障碍程度[10]。近年来,护理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从躯体以及精神两个方面同时开展。通过早期心理干预,从一开始便对患者内心真实状态引起足够重视,了解内心真实需求以及导致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并具有针对性的予以疏导、引导正确宣泄情绪,结合具有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工作,帮助纠正错误认知,正确看待疾病,增强康复信心等,从而改善卒中后抑郁,进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心理干预后,有利于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卒中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死急性评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