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

2021-01-25姚余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标本有效率胃癌

姚余菊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湖北 恩施)

0 引言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致死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对患者的胃部造成损伤,促使致癌物质进入患者体内[1]。就患者早期癌症而言,往往会出现在黏膜层或下层[2],病灶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基础,对病灶的排除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开腹式手术作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但可能导致患者癌变部位清除不彻底,在后期会产生复发,无法形成良好的预后效果[3]。ESD作为一种较大的微创手术,可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病灶的切除,同时其规范化病理评估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1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的患者进行研究,为探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现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1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 19例,年龄 28~68岁,平均(52.73±5.52)岁;观察组中,男性 27例,女性 23例,年龄 26~71岁,平均(56.45±5.98)岁。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进行治疗,主要方法如下。

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在患者病灶边缘5 mm处做环形标记,并对病灶部位进行抬举,抬举不佳的患者需要确认ESD治疗方式是否可行,然后对患者的标记部位沿外侧进行黏膜切开,同时需要注意不留病灶。随后于患者黏膜下进行病灶的剥离,早剥离过程中需要利用透明帽保持黏膜层与肌层分开以进行剥离,对患者粘连血管需要采用电凝钳分离。最后对患者病灶切除部位进行创面处理,通常可采用电凝处理,对于创面较大的部位可以采用相关的止血措施进行处理[4]。

标本处理:手术中剥离的病灶标本需要通过细针展平固定于平板,并对其口侧短和肛侧端进行标记,记录其大小,病灶标本需要浸泡于10%甲醛溶液中,并送病理检查[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应的手术中留下病灶,通过相关检查显示细胞为阴性;有效:胃部症状得到好转,病灶部位的切除情况于50%以上,并且无病灶转移现象出现;无效:病灶切除不完全,各种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病灶部位发生转移,相关检查显示细胞为阳性。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含手术穿孔出血、腹腔感染、延迟性出血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手术医师的操作具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成功率受到病灶各种因素的影响[6],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累及黏膜下层的病变部位往往切除时间多于黏膜内病灶切除,并且位置的深度决定了手术的难易程度[7]。较传统治疗手段而言,ESD治疗的优势主要在于创面小,切除率高,但由于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长的时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腔内出血或穿孔现象[8]。另外,术后延迟性出血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情况下与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因素有关,其在于对患者的术后创面处理,这便强调了相关医师需要在病灶切除后及时对患者切除部位进行检查和处理,同时正确的处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穿孔或出血现象,另外嘱咐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相关治疗[9]。病理评估是患者预后和后期诊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病灶标本进行评估,考虑是否需要对患者执行追加手术,通常情况下不易对黏膜下一定深度的病灶进行有效评估,另外需要结合本次治疗的情况和患者的医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对于患者是否需要采用追加手术,需要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告知患者,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并检测患者的病灶变化情况。目前随技术的迅速发展,早期胃癌及癌变迁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在于病灶的排除,更需要加强患者的预后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CT扫描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观察,从而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产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做好患者的预后工作。

本文通过对1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ESD方式对早期胃癌及癌变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期胃癌及癌变前患者采用ESD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同时,细致化的病例评估和术前的全面分析,是做好患者并发症抑制和病变组织排查的关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标本有效率胃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很有效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