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口邦彦友禅和服纹样构成研究

2021-01-24张夫也李鑫扬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和服纹样工艺

张夫也,李鑫扬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日本近代染织工艺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与革新,以适应大众日益发展的精神与生活需要,在印染织物纹样友禅染工艺的创新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友禅染工艺自江户时期创始,一经面世便广受认同,至今仍盛行不衰,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传统友禅染工艺所绘制的和服纹样完全以手工技法表现,工序繁杂,制作耗时,细节精确,从而成本高昂,难以在一般民众间普及。明治以来,西方化学染料不断引入日本染织领域,并与日本本土发达的染色技法相融合,发展出制作工序简约又适合量产的“型友禅”,以及其他具有产业化潜质的染色工艺。日本近代染织业的发展以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为基础,并充分发挥本土的染色工艺优势,以此来满足民众的一般性市场需要。

友禅染乃江户时代文化内涵之集中显现。江户时代,日本在商品经济、手工业、交通运输、文化生产与传播等方面均取得全面而长足的发展,掌握统治权的武士阶层偏好统一秩序的文化与艺术,与此同时,拥有经济实力的町人阶层开始创造个人意识觉醒的庶民文化,为社会的正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社会的长期稳定促使工商业持续发展,町人阶层的力量与日俱增,其艺术创造力也开始蓬勃生长。尤其是江户中期以后,追求享乐的生活理念逐渐盛行,体现个人价值、彰显身份地位的因素不断渗入文化艺术领域之中。表现在衣着方面,越来越多的富商太太迷恋于用华贵面料以精湛技艺制成的服饰,进而使社会中相互攀比之风盛行。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享乐奢侈风气,幕府频频颁布禁止奢侈令,在服饰方面禁止使用刺绣、珠地网眼布料等凸显奢华的技法或材料等,企图通过社会规训节制大众的奢靡消费。为应对这一指令,新的服装样式应运而生。17世纪后半叶,友禅染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由京都扇绘师宫崎友禅斋创始发明出来。友禅染工艺独出心裁地将绘画引入染色技法,将绘画与工艺巧妙结合来印染纹样,使纹样的呈现方式较传统染色工艺更加自由灵活。此染色法是运用一种黏性强的防染糊来勾画纹样轮廓线,以此实现纹样轮廓内部和底布分别染色互不晕染。防染糊是一种以糯米及其他成分混合制成的糨糊,制作时将其置于锥形筒状工具中并沿纹样轮廓挤画线条,这种线条可有效防止染料着色。之后在纹样内填充各色染料,再于其上敷一层防染糊,然后便可投入染缸内进行着色。友禅染技法制出的纹样具有高度绘画性与表现力,为小袖和服样式增添诸多创造性与活力。尽管友禅染和服也可施加奢侈工艺,但因糊防染技法涉及到武士阶层服装的制作,因此幕府并不能完全禁止使用此技法。概言之,在町人阶层力量之壮大兴盛,匠人坚韧不拔之创造力,糊防染技法之普及于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江户时代的友禅染工艺可谓集优越的材料、技法、意匠于一身,创造出崭新而不失灵雅之气的小袖和服样式,为后世友禅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工艺基础和鲜活的精神力量。

>图2

>图3

>图4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皇室由京都迁至江户,江户由此改名为东京。面对西方强大的势力,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并开启了转向现代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近代以来,日本开港通商促进商品生产,引进西方先进的产业和经济制度,纺织、化学、机械等工业产业有了飞跃性发展。政府逐渐废除了针对社会各阶层的不平等规定,以及服饰等象征身份、地位的规约条例。工业化使大规模商品生产进一步扩大,人造丝、化学染料等廉价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染织领域。友禅染也因采用新原料、新工艺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批量生产的型友禅应运而生。型友禅是由型纸与合成染料制成的色糊一起使用进行染色的方法,其中色糊是由欧洲引进的化学染料与友禅染糨糊混合而成。型纸是一种雕有镂空图案的纸版,一幅完整的图案由多张雕刻不同花纹的纸版构成,每一张纸版花纹所用的色糊各不相同,通常一种颜色对应一张型版,纸版的数量由图案的颜色来决定。复杂图案中的颜色因种类繁多,同一类颜色又有浓淡之别,因此与之对应的纸版会有几十张乃至数百张之多。面对数量众多的型纸,匠人在染色时需格外注意图案接缝处要不留痕迹,从而要求匠人必须具备高度熟练的操作技艺。型友禅与江户时期只能供少数人所专享的手绘友禅染相比,可将手绘友禅染图案转化为纸型以便复制使用,由此制作成本更低且易于量产,因而很快发展为大众化的产品。以往制作友禅染时画家与工匠的身份合为一体,而随着近代友禅染产业化日益扩大,画家与工匠的身份开始出现分离,承载日本传统精神特质的手工艺也在逐渐淡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受到越来越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众多学者沉醉于日本独特环境所孕育出来的特殊艺术气质。同时,国家政策也更加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并针对传统文化遗产加以法律上的保护与推进。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开始实现高速增长,资本力量逐渐介入经济活动。在传统手工艺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商业力量增强而匠人地位削弱的状况。社会分工细化,画家与工匠逐渐分离。西方纺织工业机器大量涌入日本,新的化工材料逐步替代自然原材料,对传统的染织工艺造成了一定冲击。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产品在大量生产之时难免出现粗制滥造,毛糙低劣的货物充斥市场,传统手工艺的活力日渐丧失并陷入衰落。以近代友禅染为例,在产生友禅染工艺的京都,曾经拥有优质的适宜于染色的浅层地下水,而今地下水水脉因修建地铁、高层建筑等现代化设施遭到破坏,以往在地表浅层就可取到的水,如今要挖很深都难以汲取,以致众多与染色相关的工艺作坊不得不面临行业方面的挑战。尽管近代化历史进程造成传统工艺日渐颓落,但在拥有悠久手工艺传统的京都,匠人精神依然葆有活力,在近代友禅染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亦是如此。京友禅创作者森口華弘与森口邦彦父子便是友禅染工艺的忠实传承者,尤其是森口邦彦,因在传统友禅染基础框架之上创造出别具匠心的设计,而赋予了现代友禅和服以崭新的生命力。

森口邦彦是友禅染作家森口華弘的次子,其父因友禅技法的卓越成就,早在1967年即被认定为“人间国宝”,而森口邦彦也于2007年在同一领域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父子二人荣获同一荣誉实属难得。森口邦彦出生于京都,自幼便潜移默化感受到京都无处不在的工艺美感,高中时开始接触日本画的学习,1963年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大学日本画系,之后前往法国巴黎公费留学,在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平面设计。1966年他毕业之后在面临是否回国的选择上,受到老师巴尔蒂斯“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才是自然”的指引,毅然决定回到京都发展友禅染。森口邦彦虽然26岁才真正开启友禅染的创作之路,但他不拘泥于传统图案样式的创作方法,而是运用有限的几何元素构成无限变化的和服图案,在和服形制所限定的平面空间里,自由探索纹样造形的结构和秩序法则,以现代造形原理重新阐释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学形态,并大胆将友禅图案从和服形制框架中延伸到其他二维世界,让其自由驰骋于不同的设计形态之中。

留学归国的森口邦彦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友禅染工艺技法,在关于如何创作现代友禅染和服的问题上,他向父亲提出想要突破传统友禅染和服的图案样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染色世界,父亲对其想法充分肯定并大力支持,由此森口邦彦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父亲传统友禅染的创作之路。在传承实践友禅染工艺的过程之中,森口邦彦继承了由父亲所复兴并普及于社会的江户时期友禅染的“蒔糊”工艺,此工艺是友禅染染色技法之一,是将混合了锌粉的糯米糊涂在竹皮上,将其摊薄晾干后再碾碎,制成细碎的点状小颗粒,将此颗粒撒在湿润后的布料上,以便点状颗粒的防染糊充分吸收水分,与布面紧贴融合从而更好地防染。待布料干燥后再整体刷涂染料,撒满细颗粒部分的布面便起到防染作用,之后使用清水洗去细碎颗粒,布面上便由此呈现出疏密有致、层叠斑驳的立体肌理效果,在视觉上犹如印象派绘画中的点画技法,使画面的活力被尽情释放出来。在森口邦彦所创作的和服纹样中,“蒔糊”技法是表现图案立体感时所必不可少的工艺。(图1)

>图5

>图6

>图7

森口邦彦将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传统友禅染工艺以一种崭新而现代的方式流传于社会。他的每一件和服制作周期均在6~8周左右,制作特点是以几何形为主导元素对图案进行缜密的设计,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光影的律动以及柔和的质感。在人类所创造的原始器物装饰、岩画以及早期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当中,早已发现潜藏于自然物象中的几何形状,并着手探索自然界中几何形式的美感,将自然物简化为几何风格化的形象。人们发现几何化的图案拥有较强的节奏和秩序,对人们来说又更容易掌握和制作,因此几何风格化的造形始终存在于人类造物之中。事实上,自然写实与几何抽象作为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艺术史上是并行发展的。时间发展到近代,几何风格化造形大量出现在现代艺术中,相比于之前高度写实的艺术形式,人们此时不仅仅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的形态,而是专注于探索绘画中的理性因素,利用几何元素构成抽象的视觉艺术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在森口邦彦运用几何元素所设计的和服纹样中,往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基本形,进而经过巧思异想的组合构成千变万化的造形。其中极具特色的造形方法主要包含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特性来设计,比如运用点的位置特性、线的方向特性、面的轮廓特性造形等,以及受欧普艺术(Optical Art)影响的视幻艺术形式,此外,“蒔糊”工艺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也是其和服纹样构成中的重要一环。

点在外观上可表现为各种形态,有几何学上的规则圆形,也有边缘不规则的圆形,还有接近于三角形、方形等任意形状的形态。在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特性而没有量的大小、方向等特性。当点与点发生聚集,在点与点之间便产生了大小、距离等关系的比较,随之人的视觉会根据点的面积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前进或后退的感觉。点随着量的增加而产生了具有复数关系的点,作为复数的点通过反复的手法增加画面上所表现性质的强度,例如“蒔糊”工艺便是运用点的复数性来组织画面,待染完布料并洗掉点状颗粒之后,显露出边缘着色力度不一的不规则点状形态,并由点扩展到面,增强了画面中立体感性质的表现。

NO.1与NO.2(图2)两件友禅和服造形方法如出一辙,均是以“蒔糊”工艺对布面进行整体染色为背景,形成无数密集的点状颗粒,并与线条化的格子纹相结合而构成纹样。格子纹是传统友禅和服的装饰纹样,森口邦彦力图以最简单的几何造形,在传统纹样基础之上将其创新以彰显现代精神。前者的纹样构成表现为渐层的格子纹,运用线段、楔形、方形并适当改变其方向来构造出层叠的纹样造形,并形成白、黑、黄三层纹样。格子纹造形自左上到右下方循序渐进地由细变粗,体现出一种平衡的韵律感;后者的纹样构成仅使用黑白两色的楔形,在构成中有规律地改变楔形的方向特性以构成格子纹,其造形从右上到左下方逐渐由细变粗,形成柔和并富有运动感觉的律动特征。前者和服的黄唐茶色由于没有添加红色,而呈现出较深的黄色。后者的绯色是略带黄色的鲜红色,两者都是具有长久历史的传统色名。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以及位置的延伸,有长度、方向、粗细、宽窄、运动等特性,而没有厚度、高度等特性。在视觉上,线的长短、粗细,水平、垂直、倾斜、弯曲、离心、向心等方向特性,线与线之间的尺度对比等均会影响线的性格表达。线以多方面的视觉化特性引人注意,人们往往会被线在视觉上的宽窄、粗细、长短等特性吸引,而忽视了隐藏在线背后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力量。线在水平、垂直、倾斜方向性上的表现有方格形、菱形、网目形、锯齿形等形态,线的弯曲方向性可表现为水波形、同心圆形、回形、螺旋形、平行曲线形等形态,线的离心、向心方向性可表现为花瓣形、星形等形态。线的位移堆积形成面,面以轮廓线所界定的范围为主要特性,按照轮廓内的形态可区分为几何形态或自然形态,规则形态或无规则形态等。在视觉要素中,构成面的边界轮廓线性质,面与面在形态上的比例、对比等关系都会影响到面形的性格,往往让人感觉到不同的情感变化。点、线因面积较小,份量较轻,在视觉上难以反映感情的起伏,面以其足够大的面积可承载厚重内容,在视觉上可表现出感性上的复杂变化。

NO.3与NO.4(图3)友禅和服位相色纸纹与位相网目纹都是巧妙运用线与面的不同特性进行设计。位相是拓扑学的概念,所讨论的是形体经过拉伸、压缩而其空间性质保持不变。NO.3色纸纹是传统和服的常见纹样,色纸是绘制和歌、俳句、图画的方形厚纸,通常于其上画出花卉风景等造形。此款和服的色纸纹主要运用线的细窄、运动、方向以及面的轮廓范围等特性来构成纹样。每一组色纸以白色轮廓线界定边界,其内部使用“蒔糊”工艺进行染色,其中又分为黑色轮廓线以及灰、黄两色块,这种有秩序的层次造形无疑增加了“蒔糊”工艺的难度。色纸造形以面与面之间的相互叠加而呈现出形态之间的对比,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调表达。NO.4网目纹由一黑一白两种线段造形构成,白色是由精细斜线紧密排列为平行四边形线段形状,黑色是以平涂的黑色块构成平行四边形线段形状,黑白两种线段相交后通过改变其方向特性来构造出网目纹的纵深感与飘逸性。网目纹造形通常是将渔夫打渔使用的网眼进行图案化的产物,多用于陶瓷、纺织品等器物装饰。此款和服底布运用“蒔糊”工艺染为紫色,细密质地的点状形态所展示出的纹理变化,作为网目纹的背景使其立体感更加凸显,犹如穿梭于深邃广袤的宇宙,突破了和服二维空间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欧美在科技浪潮的影响下兴起一种新的绘画技巧,被称为“欧普艺术”或“光效应艺术”,其特点是运用光、色彩等科学原理,以及等差、等比级数等数理秩序来创造对人类视觉产生错觉与幻象的艺术形式。欧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和英国画家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创作了诸多视觉上具有流动感和幻觉效应的绘画,其作品中对于光与色原理的应用在当时颇有影响,而后这种视幻艺术逐渐扩展到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欧普艺术在法国流行期间恰好是森口邦彦留学巴黎之时,其在校期间的习作中就有运用视错觉技巧以黑、白两色以及变换线条方向来创作花瓣图案的作品。NO.5(图4)千花纹样便是森口邦彦留学归国后不久创作,其中可清晰看到欧普艺术的影响。纹样单位由三个相同的三角形以向心的动态聚集到一点,每个三角形均由渐变的红色线条构成,并将每个三角形接近60度角的两边进行小切口,后将此纹样单位以及旋转180度后得到的纹样一起均匀排列于整幅画面,每六个纹样单位的缺口在画面空白处便隐约形成一个六边形。纹样单位在自上而下分布时,其大小保持不变,构成纹样的线条在逐渐加粗,由此六边形的空白缺口便愈来愈明显,人们在远处看此纹样时,会因知觉补足作用将画面空白处的六边形看作圆形。NO.6(图5)位相十字花纹也是运用视幻技巧创作的纹样,纹样的基本形为正方形及其四边所对应的四个三角形,并整齐排列于整幅画面,伴随着正方形及其四边三角形有序地增大或缩小,画面上形成对角线交叉形,同时由于视错觉效应,上下左右中五组基本形之间形成了近似完整的四个小圆和一个大圆。森口邦彦在设计此图案时考虑到对角线交叉的斜线形所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感觉,与正方形的结合展现出男性般的气势与力量感,女性穿着此款和服时能够体会到一种被包围的安全感,此外,整件作品的蓝色地上铺满“蒔糊”制成的点状颗粒造形,犹如夜晚水波涟涟、波光熠熠的海面,遂命名为“深海”。

NO.7(图6)白地位相割付纹中,割付纹是指将直线或曲线通过有规则的重复所构成的几何纹样,且在横向和竖向上均可进行平均分割。此款和服图案的纹样单位由三组等边折线呈向心方向旋转排列,形成类似雪花柱体的六角形,其中每相隔一个角度数相同,以及向心旋转排列的三个正方形组合而成。此纹样单位沿水平方向交错排列于整个画面,其中雪花柱体六角形自左上到右下发生了由粗到细的变化。三组纹样单位中间包裹的图形犹如丰硕的果实,为了呈现纹样的深度与立体感,森口邦彦使用“蒔糊”工艺制作出灰色六角形与红色正方形的造形,质地的变化在和服白地的衬托下格外凸显。NO.8(图7)是森口邦彦为三越百货商店设计的购物袋及杯碟文创商品,设计图案由NO.7中的纹样衍生而来,饱满的果实在红色的点缀下更符合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的象征意义。

日本近代友禅染在引进西方新材料与新设备的推动下,与本土成熟发达的染色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染织工艺的现代化进程。近代以来,日本高度工业化的发展令传统工艺渐渐消逝,政府发布的政策开始向振兴与保护传统工艺而转变,此外,对传统手工艺产业的重视也有利于地域经济的重建与本土文化的恢复。友禅染以其大众化的特性历来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兴趣与欲求相连,尤其是运用型纸制作友禅图案的型友禅工艺的出现,降低了手绘友禅的生产成本,使友禅染进一步普及于大众市场,为后世友禅染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积聚了丰沛的力量。森口邦彦便是当今改良友禅染传统工艺来进行创新设计的佼佼者。因传统友禅染工艺可最大限度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纹样造形的表现空间极为自由,森口邦彦正是立足于此工艺优势的基础上,以对自然物的直觉观察与理性科学原理相结合,将大量传统的友禅纹样进行革新设计,创造出众多崭新而富含现代风格的和服纹样。在其对友禅工艺的技术革新中,“蒔糊”工艺的加入有效增添了图案的立体感以及真实与梦幻重叠的意境。森口邦彦对传统和服纹样的创新探索,来源于其对隐藏在日常万物外观之下所看不到的秩序的专注,在他的设计中,通常运用最简单的点、线、方形、圆形等几何造形要素,在和服二维的视觉平面之上创造性地表现时间、光等三维空间世界,给传统的友禅图案带来结构与秩序上的重新思考,并以简练单纯的造形语言与复杂喧嚣的现代生活相抗衡,开辟出他人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和服纹样工艺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日本伝統文化が中日の若者への影響――和服を中心に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