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的实施路径

2021-01-23金晓雁俞晓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锦囊儿歌大人

金晓雁 俞晓云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关键。为了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统编本教材在一年级的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这样的编排意图不言而喻,即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实现课内到课外、学校到家庭的延伸,为营造全社会阅读氛围,培养全员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但在这一板块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走进了误区,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大包大揽。部分教师看到“和大人一起读”的选文文质兼美,非常喜欢,怕学生回家读小懂、读小透,索性把它当成一篇课文来教。课堂上,师生仍旧沿用着学习其他课文的流程和思维方式,这一板块设置的初衷被弃之不顾。二是教师角色缺位。有的教师发现教师用书中没有这个板块的教学建议,也不纳入考查范围,干脆略过不讲,轻描淡写地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没有读前指导,更没有读后反馈,教师的角色缺位使得这一板块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出现以上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没能准确把握“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特殊性,无视编排意图,想当然地实施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教学实施的路径入手,重新审视每个教学环节的意义,进而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一、“锦囊”开道,明确角色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的教学主体应该包括学生和大人。这里的“大人”小仅指爸爸、妈妈等家中长辈,也可以是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当然也应该包括教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能在阅读过程中将孩子的阅读思维带向深处、高处的人都可以胜任“大人”这一角色。当然,教师需要进一步把握编者意图,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这一板块时,教师要退居幕后,学生和家长才是“和大人一起读”的主角。作为幕后角色的教师在读前要做的就是到位的阅读指导,用精心设计的“锦囊”开启阅读之旅。

1.阅读示范,给孩子的锦囊

教师的阅读示范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形象的阅读指导。“和大人一起读”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儿歌。每个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自己家的大人读过、讲过、唱過。因此,哪怕还没学拼音,哪怕不认识几个字,学生也已熟悉了儿歌的内容。面对已经熟悉的阅读材料,回家后该怎么读呢?显然,如果仍旧沿用学龄前的阅读方法,那学生就没有丝毫长进。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格外重要。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启阅读。当讲到大灰狼敲门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唱起儿歌的第一节;当故事讲到小白兔应答的时候,学生又唱起儿歌的第二节……在和老师一起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时候,再把《小兔子乖乖》的文本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会不约而同地读起来,此时,文字和语音便有了重合。教师再顺势提出要求:回家和大人一起看着书读一读儿歌,合作讲一讲故事,还可以演一演故事情节有了教师的阅读示范,学生回家后就能积极、有效地和大人一起读。

2.导读妙招,给大人的锦囊

文化水平、人生阅历、阅读能力不同的家长,会直接影响亲子共读的效。。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家长愿意陪孩子阅读,还会运用自己的阅读智慧让孩子得到思维的发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自身没有阅读习惯,家庭读书氛围不浓,把“和大人一起读”当成了敷衍的任务;更多的家长虽然和孩子一起读了,但是小知道该如何引导,如何交流,最终孩子只足知道了一首儿歌或是一个故事的内容。这时,如果有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读锦囊,家长就可以以此为凭借,从而充分发挥文本的阅读价值。

给大人的导读锦囊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类:指向激发阅读兴趣的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创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极富吸引力的,孩子和大人在贴台阅读文本的情境中,更容易走进文本,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如《小鸟念书》中出现的拟声词“淅淅沙沙”“叽叽喳喳”特别有节奏感,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走进文本描绘的情境。

第二类:指向促进文本理解的导读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出导读问题,“大人”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用问题引导孩子,用问题驱动孩子的阅读思维,进而展开深度阅读。如《小松鼠找花生》,可以把“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作为导读问题,并问问孩子:“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和花生一样的生长特点呢?”孩子通过读故事,和大人对话,观察书上的插图,明白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再和大人一起查阅课外资料,就能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

第三类:指向提升语文能力的驱动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大人一起读”选文的教学价值,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任务。比如说,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猴子捞月亮》中很多词句反复出现,“猴子”一词出现了15次,“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出现了4次,伴随着轻松愉悦的阅读,大人可以和孩子玩玩识字猜字游戏,让孩子在无形中轻松认识更多字词。

二、全程陪伴,发挥共读价值

有了教师的阅读锦囊,大人要做的就是借助锦囊全程陪伴,在陪伴中引导孩子阅读,不断丰富阅读方法,切实提高孩子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与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大人在共读的过程中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检查者。事实上,正因为有了大人的陪伴,这一板块才有了它特有的魅力,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才会格外受孩子的喜爱。

1.伴读有法,读出趣味

和孩子一起读,最传统、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朗读,儿歌童谣、故事童话等都适合朗读,也可以有不同的朗读形式。《剪窗花》是一首儿歌,家长可以选择范读,大人读一句,孩子跟读一句,读着读着就会了;孩子刚学完声母和单韵母,也可以让孩子试着拼一拼、读一读,孩子自己拼读出来更有成就感;这首儿歌节奏感强,可以拍着手反复读,里面出现的一系列量词,在多次朗读之后自然就掌握了。读到《小鸟念书》时,孩子已学完了拼音,能自主拼读了,可以让孩子先自己试着拼读,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再向大人请教;可以和大人比赛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好;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走进故事情境。

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得亲子阅读更有趣味性,孩子感到读书是有趣的,文字是有魅力的。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语言逐步规范,识字量越来越大,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了。

2.伴读有疑,读有所获

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提升的过程。和大人一起读,大人的作用除了陪伴,更重要的就是通过有目的的引导,打开孩子的阅读思路,提升其语文素养。一个善于阅读的人,能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文字的另一面。大人要基于文本和孩子展开对话交流,带领孩子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让静态的文字在动态的共读过程中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激活孩子单一的思维。

大人可以结合教师给出的导读锦囊,带着孩子边读边思。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再和大人讨论、交流、解决,这种思考带来的满足感与愉悦感对充满好奇、喜欢挑战的孩子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如读《春节童谣》,大人可以问问孩子读了童谣后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以前过春节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画面,还了解春节的哪些习俗。这些问题从文本到生活,从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到联系生活组织语言,孩子的思路逐步打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如果再结合孩子自己产生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那这一次亲子共读对孩子来说真是收获颇丰了。

3.伴读有思,读出创造

“和大人一起读”的选文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内容富有童趣,而且很多文本都出现了相同的构段方式或句式,反复结构给了孩子模仿的范本和创作的空间。

《拔萝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相似的情节、类似的语言表达让孩子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笑起来一最后一个省略号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小猫之后还会来什么小动物?只需改动几个字,一段新的故事就延续下去了。大人和孩子可以一人续编一段,最后让孩子想个结尾,孩子初尝创作的乐趣,以后看到别的文本,也会有创编的勇氣。

《谁会飞》是根据壮族民歌改编的儿歌,大人可以先让孩子听一听、唱一唱歌曲;可以让孩子边读边做“鸟飞、马跑、鱼游”的动作在熟读文本后可以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仿说大人问:“谁会叫?”孩子答:“鸡会叫。”大人追问:“公鸡怎样叫?”孩子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孩子绘声绘色地说着公鸡呜叫的声音、样子……鲜活的语言源源不断地从孩子的口中流淌出来,让大人们都惊叹于他们神奇的创造力。

三、多元反馈,实现意义增值

“和大人一起读”不是在家读完就结束了,教师要创设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反馈、展示的机会,进一步放大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在线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自媒体”时代,线上的交流平台显示出了特有的优越性:及时便捷、互动性强。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公众号展示学生的阅读过程,可以通过班级微信、QQ群直播精彩实况,可以在“喜马拉雅”等有声读物平台推送阅读成果。每家阅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互动点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孙悟空打妖怪》出自《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读,年纪大的家长普通话不准,干脆用方言和孩子一起读,读出了地方特色;有的孩子敲着碗筷打着节毒读,兴趣盎然,读了一遍又一遍;有的由生疏到熟练,速度由慢到快,读出了儿歌“连锁调”的特点。这样的阅读展示大大激发了孩子和大人一起阅读的热情,学生和家长建立起一种和谐、互促的良性关系,平台展示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多彩活动,交流阅读收获

学校、课堂也是阅读反馈、交流的阵地。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校互动活动展示交流;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阅读情况,说说阅读收获;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或比赛,展示阅读成果;还可以年级之间手拉手,和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读书交流。

《妞妞赶牛》是一则绕口令,在读的过程中练习、巩固韵母“iu”和声母“n、j”正确读音。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家读过之后,班级要组织一次绕口令比赛,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挑战不同的“好舌头”等级。大人当教练当得尽职,孩子练得乐此小疲。在反复练读的过程中,朗读的难点也自然被攻克了。

3.阅读迁移,拓宽阅读空间

“和大人一起读”实现了学校阅读和家庭阅读的贯通,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从课内文本发,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贯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进行阅读迁移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亲子共读的文本,精心设计阅读任务,鼓励学生每日阅读打卡,记录自己的阅读足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自觉状态。

如读了《狐狸和乌鸦》这个寓言故事,可以推荐学生去读《狐狸与葡萄》《山鹰与狐狸》《狐狸和猫》等其他和狐狸有关的寓言故事,多角度认识狐狸读了《孙悟空打妖怪》,顺势推荐学生去读《西游记》中的其他经典片段。以“一”带“多”,走向课内初步引导、课外海量阅读的“大阅读”,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读前指导、读时陪伴、读后反馈,做实“和大人一起读”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这样的路才会走得扎实而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锦囊儿歌大人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大人的快乐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锦囊
定量分析型选择题的解题锦囊与方法点拨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儿歌6首等
念儿歌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