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危化品监管 全流程管理见成效

2021-01-23单晓鸣

劳动保护 2021年1期
关键词:危化品南通市化工

文/单晓鸣

危化品安全监管是当前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提升防控水平,必须依靠科技信息化手段。南通市结合本市实际,建立了危化品监管信息系统,对危化品进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 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造成165 人遇难、8 人失踪、798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 亿元;2019 年“3·21”江苏省盐城市天嘉宜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 人重伤、640 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 亿元;2020 年“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20 人死亡、24 人重伤、172 人住院治疗。化工行业这些事故表明,危化品不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而且其生产、经营、存储、使用、运输、处置等各个环节均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且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广,“谈化色变”更是普遍存在。

但是,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完全消除化工产业不现实。那么就需要探讨,如何将客观存在的化工风险有效管控住。

江苏省南通市围绕“给危化品监管赋能量,向全流程管理要成效”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危化品监管信息系统,对危化品进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经营、废弃物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实现危险化学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做到企业、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及应急救援部门之间互联互通。

南通市化工产业基本现状及监管困境

南通市是化工大市,全市2 000多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其中生产企业322 家,存储企业168 家。全市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企业271 家,涉及重点危险化工工艺154 家,涉及硝化工艺24 家、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有259 家、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125 家的312 个重大危险源。目前,南通市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化学工业园和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等3 个化工园区,从业人员2 万8 000 多人。

南通市在危化品监管中面临三方面困境:

数据共享难

危化品监管涉及应急管理、公安、交通、海事、工信、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生态环境、消防支队等多个部门,原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均掌握在各自手中,由于缺乏畅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且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比如说,应急管理部门掌握了某一化工生产企业的数据,但却不了解该企业涉及危化品的运输情况以及危废处置信息。消防部门由于不能第一时间获取事故企业详细信息,尤其是危化品种类、特性、事故范围、人数等情况,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救援效率等。

监管效率低

传统的危化品监管主要通过执法人员安全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道路拦截设卡、事后查处等方式,而这些监管方式的成效主要依赖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具有主观性,易产生监管盲区,有限的监管资源与庞大的监管企业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很难全部监管到位。加上危化品事故隐患的出现是动态的,监管人员也很难及时了解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部门协同难

危化品领域所呈现的一些问题很难由单一部门去解决,存在制度上的弊端。比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暴露了交通部门与原安监、消防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3·21”盐城市天嘉宜爆炸事故,反映了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关于化工企业危废安全监管的扯皮,行政审批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关于违章建筑管理的失控。可见,跨部门协作缺乏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部门间涉及具体环节存在模糊,由于本位主义,易出现“推责揽权”现象,必然会带来缺位和越位,监管无法覆盖危化品全流程全生命。

南通市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的建设思路及效果

近年来,南通市充分认识到化工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化工产业的风险,积极探索运用科技化手段推进危化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全环节监测、全过程溯源,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化品安全风险,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破数据壁垒,精准探查监管盲区,不断创新危化品监管机制。主要建设思路和效果如下:

图1 江苏省南通市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示意图

建立全息档案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集成各相关监管部门及化工园区与危化品监管业务相关的系统,将危化品监管基础数据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全利用,从而实现危化品从生产经营、运输管理到危废处置的全程信息跟踪和动态监督。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实现信息的统一和传递,杜绝信息的断层,将监管流程统一对接,实现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见图1)。

全息档案平台全量汇聚危化品企业的基础信息、危化品车辆运单信息、危废转移联单、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特种设备信息、人员管理信息、重点监管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工艺等核心数据。数据的汇集,一方面方便各监管部门实时掌握企业全量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安全风险预警。

搭建监管一张图,实现实时管理

通过搭建“全量态势”“运输地图”“企业地图”“监测预警”等模块,对危化品监管全生命周期的8 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和展示,力求以“互联网+”为手段,实现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器助人、机器替人”。

2020 年6 月13 日,系统监测到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南通惠康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已被政府关闭,应处于停产状态,但此时风险提示信息显示,该公司先后有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出,非生产状态下用电异常,且显示夜间11 点后有较多机动车辆、人员进入厂区,风险警报该公司可能在夜间非法生产。南通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该公司在已履行关闭停产手续的情况下,非法组织生产。执法人员当场查处,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监督企业拆除相关生产设备。

瞄准监测预警,实现风险预知

通过搭建人工智能预警分析模型,推动危化品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风险预知”转变,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监控。

危化品全流程监管针对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环节,从企业、设备、人员、车辆、船舶、品类、事件7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判,并叠加AI+大数据技术,提出多个模型监测场景,系统除了汇聚原有各监管部门的预警外,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企业非法复工复产预警,持证合法性监测预警(包括人员资质),生产环节中的DCS、二道门、监控视频、特殊作业实时监测预警,运输环节中危化车辆异常驻留、驾驶员资质、异常轨迹、疲劳驾驶等监测预警,企业设备设施安全性监测预警、承包商管理预警等,进而实现危化品管理的全过程风险的动态管控。按照预警级别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级预警信息进行推送,由相关企业、市和县各重点部门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置企业异常情况。

在全市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中,南通市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精准排查,聚焦重点难点,拓展排查范围,确保排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彻底查清了“小化工”底数。

紧盯隐患问题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危化品全流程管理与联动指挥平台紧密结合,与智能搜索、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进行横向打通,根据AI 模型的反馈结果,进行匹配派单,将模型预警信息通过联动指挥模块进行统一下发处理,并实时跟踪预警信息处理情况,形成事件闭环。

2020 年7 月28 日,系统通过危化品运输车辆GPS 数据的监测,发现车牌为苏F73355 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先后3 次在通州区刘桥镇新中村西南横路和羌渡路交叉口处驻留,且驻留时间均超过20 分钟。系统核查发现,该区域没有危化品生产、存储等相关企业,也非加油站等可能导致车辆正常驻留的区域,初步判定该区域存在非法存储危化品的可能。系统报警之后,第一时间通过联动指挥平台派单给乡镇指挥中心。乡镇指挥中心立即组织应急、交通、村居社会治理网格员前往预警点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在某农户仓库内大量存储油漆和稀释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执法人员立即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通过执法部门的执法,该农户仓库内油漆、稀释剂已全部搬离,应急管理部门已对该违法行为立案,该事件处置的整个流程均可在系统上查询。

完善危化品监管体制,实现无缝隙监管

为提升部门合力,南通市安委办出台《建立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点部门安全生产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将部门的职责划分明确,形成功能划分完善的监管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范围、方式、标准及机制等内容。二是建立执法联动机制,明确执法联动的范围、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三是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明确预警内容、响应级别和处置方式。四是建立诚信体系机制。明确安全生产诚信“红、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重点承诺内容及相关限制意见等,将失信企业列入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为诚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并实行动态管理。

监管部门针对危化品企业的综合违法行为、一定期限内出现多次违法被处罚的,以及通过平台监测多频次预警被纳入重点监管的危化企业,制度化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执法频次,进一步缩短监管距离,提升监管效率。浙江“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中的危险品运输公司从2016—2018 年期间,被温州市和瑞安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处罚多达10 次,如果能通过系统对多次违法行为被处罚的单位发出预警,将该单位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将极大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强化监管系统使用,实现实战落地

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系统自2020年4 月上线以来,共发出1 817 项监测预警,其中车辆异常驻留296项,企业证照数据异常848 家,疲劳驾驶261 条,非营运车辆异常轨迹410 条,车辆违规驾驶1 项,车辆未按照规定路线行驶2 项。其中,对异常驻留点的核查发现5 起异常事件,其中非法生产危化品1 起、非法处置危化品1 起、非法存储危化品2 起以及异常转移危废1 起。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区域风险清楚可控、安全隐患违法行为闭环处置,进而实现危化品安全风险有效降低。

南通危化品全流程监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等问题,同时采用大数据+AI 技术,深化监测预警应用,实现危化品全流程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危化品监管的辅助决策作用,最终实现南通市危化品全流程全生命管理的真正实战落地。

猜你喜欢

危化品南通市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