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2021-01-22龚丹华

医学概论 2021年17期

龚丹华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及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2月,截止時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到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实施优化护理流程,为观察组,余下4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3.33%,以及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2.22%各项指标的控制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观察组97.78%和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文书管理、专科知识、服务意识、及专科操作几个方面专业能力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院内感染的发生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最终在改善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临床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创建优质护理服;护理专业能力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普遍偏重,而且病情变化较快,稍有不慎还容易出现并发症等,护理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还容易出现风险事故,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对医院整体形象及患者的临床状况都是一个不好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命安全,还需要针对性开展相应的护理流程,通过规范化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巧,以基础护理作为起点不断进行总结和优化,做好基础护理流程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措施。本文就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到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实施优化护理流程,为观察组,余下4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35:10,年龄区间保持在45到72岁,平均(69.45±10.23)岁,住院时间1h到11d,平均(4.38±1.25)d;对照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33:12,年龄区间保持在46到72岁,平均(68.75±10.46)岁,住院时间1h到12d,平均(4.57±1.38)d。各组年龄、性别及基线资料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随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详细护理步骤如下(1)早上的护理工作可安排大夜班和白班的护理人员工作共同参与,避免大夜班护理人员工作量过大。白班护理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交接工作中详细理解患者夜间护理情况,然后合理安排晨间护理流程。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进行评估,在安排班次的时候将高资历和低资历,临床经验丰富及刚入职的人员,精力充足而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相互搭配,在工作中形成互补状态。(2)定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升级,不断强化临床操作技巧,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护士长更是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指导并管理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运用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巧做好带动作用,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并定时组织大家展开阶段性的总结,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收货进行分析,并就现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不断优化和改良护理技巧。(3)加强大家的基础护理意识,基础护理的落实进度和优质护理的开展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室可以组织主体活动,开展学术讲座,让大家深入对基础护理中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相关的认知,统一学习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重视人员关怀,在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并学会换位思考患者的身心痛苦,进一步掌握ICU患者的共性和个体需求。(4)在交接班的时候护理人员就管辖十年内的护理流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改进方向,经管理层审核后对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和完善。将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以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方式展现出来,并分发到每一位ICU护理人员手中,详细掌握优质护理流程的规章制度。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统计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2)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分别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分~85分)、及不满意(<60分),最终的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3)比较不同干预模式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评估差异,分别从文书管理、专科知识、服务意识、及专科操作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对比,分值和专业能力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院感发生率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4.44%(38/4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22%(10/45),得出结果(x2=3.999、18.645,P=0.046、0.00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3.33%,以及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2.22%各项指标的控制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非常满意度为60.00%(27/45)、满意度为37.78%(17/45)、不满意度为2.22%(1/4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非常满意度为28.89%(13/45)、满意度为53.33%(24/45)、不满意度为17.78%(8/4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观察组97.78%(44/45)和对照组82.22%(37/45),得出结果(x2=13.45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不同干预模式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评估差异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文书管理评分为(96.52±8.73)分、专科知识评分为(95.64±7.22)分、服务意识评分为(95.94±3.26)分、及专科操作评分为(95.28±5.41)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文书管理评分为(83.45±7.26)分、专科知识评分为(82.37±6.59)分、服务意识评分为(81.79±2.63)分、及专科操作评分为(81.83±2.75)分,得出结果(t=7.722、9.106、22.662、14.867,P=0.000、0.000、0.000、0.000)。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文书管理、专科知识、服务意识、及专科操作几个方面专业能力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大家的健康观念也有所增长,传统的临床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健康需求。而ICU重症监护室所监管的对象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整合了医院最尖端的人力资源和医疗设备,为了更好的保障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

近年来各医院也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全程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在以往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和提升,全方位落实护理责任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巧,整体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比如说在制定排版制度的时候,可按照患者的病情特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统一安排入科培训,反复强调ICU基础护理的重点流程,确保其在上岗后能够熟悉ICU工作现状。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患者的临床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芝.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35):61,85.

[2]肖英, 熊利. 探討优质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1):216-217.

[3]许鑫. 优质护理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 健康之路, 2018, 17(08):218-219.

[4]玛伊热·凯赛尔, 姑丽卡买尔·热杂克.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0):167-168.

[5]梁盼, 利虹. 对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5):48-49.

[6]李三燕, 伍雨玫. 优质护理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 008(033):281-282.

[7]肖英, 熊利. 探讨优质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