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恐”“天花板”“牛杂症”……社交的终极奥秘是什么

2021-01-22殷锦绣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3期
关键词:社恐当众天花板

殷锦绣

在街上遇见不太熟的朋友不敢打招呼,坐电梯遇见同事会假装玩手机,最害怕的事情是当众演讲,觉得被人看着时会脸红心跳甚至发抖……这些都被网友称为“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不过别太担心,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社恐”,跟心理学上所说的“病”还差得远。

我们平时在社交中的紧张和焦虑,绝大部分都是正常反应,因为面对压力时,身体会帮我们调动资源、兴奋起来,让我们当众演讲时精神头更足、声音更大,等等。如果我们只把这些反应解读为“我准备好了”“我好激动”,就不会觉得那么焦虑;而如果把这些反应解读为紧张的表现,一直担心自己如果表现得不好怎么办,就会“社恐”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担心大部分时候都是“想多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聚光灯效应”,指的是我们总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其实,那些我们“社恐”时担心的事,那些让我们睡觉前脚趾还会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的事情,别人根本没那么在意和记得。

而“社交牛杂症”是一个新词,自称有“牛杂症”的人,时而“社恐”,时而“社牛”。比如,有的人平时很“蔫”,一跟朋友在一起就“人来疯”;有的小孩平时在家是“混世魔王”,一见亲戚就十分乖巧;这些都被当代网友戏称为“社交牛杂症”。

但心理医师知道这个词后会觉得,这才是我们的常态呀,谁不是在熟人和朋友面前疯疯癫癫,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在领导和长辈面前唯唯诺诺,做个谨慎的成年人呢?把它称为“症”就大可不必了。

平时,我们以成人状态示人,但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时,就可以放下防备,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再来说说“社交天花板”,这也是火了不久的词。如果在短视频平台搜索这个词,你会看到有的人在星巴克旁若无人地吃煎饼,还大喊“童年的味道”;有的人边吃西瓜,边在“军训方针”的背景板前面大摇大摆……仿佛他们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的世界不存在“影响别人”这个词。

虽然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社交天花板”,但這并不都是褒义。我们羡慕的是他们自如的谈吐、大方的举止,而不是哗众取宠、影响他人的表演。

也许,社交的终极奥义,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我们之所以反感一部分冠以“天花板”名义的行为,是因为它让周边人不舒服了,而我们之所以调整自己的社恐,是因为它让我们不舒服了。

另外,如果你不是怕社交而避开人群,而是本来就喜欢一个人待着,这并不叫“社恐”,只是你自己获取能力的倾向,只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好啦。

愿我们在适度的社交中舒服自如。

(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猜你喜欢

社恐当众天花板
值日“天花板”
当众发言畏惧成因及其适应教学方法
我,社恐……
敲碎天花板之后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懂事崩
没有“天花板”的产业 如何“玩着”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