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2021-01-22亚晶
亚晶
1971年10月25日晚,联合国以了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著名的2758号决议,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那一刻,全场人声鼎沸,掌声、歌声、欢呼声交汇在一起,经久不息。历史的长空,激荡着深远的回响。如今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外,鲜艳的五星红旗同蓝色的联合国会旗交相辉映,共同见证着5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的风雨历程。50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改初心,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持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决同国际社会并肩同行,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朝向光明未来滚滚向前。
求索:重返联合国的斗争路
1971年10月25日,在听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后,毛主席当即决定派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被任命为团长。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来到联合国大会现场,在进场时遭到了美国警方的百般阻拦。众目睽睽之下,美国的无耻行为让很多国家代表嗤之以鼻,迫于压力,美国警方放弃了无谓的挣扎。入场后,乔冠华镇定地坐在印有“CHINA”标签的那把椅子上,突然有一群外国记者涌上前来问他:“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里有何感想?”一直冷静的乔冠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仰头大笑。这一笑被历史的镜头定格,成就了中国外交史上最著名的一张照片——《乔的笑》。美国媒体这样形容:“乔的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会大厅的玻璃。”后来,这张照片不仅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还登上了中国历史课本。“乔的笑”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然而在这一笑的背后,是中国长达22年的漫长斗争路。
1942年,此时的中国国运艰难,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关键的阶段。这一年的元旦,中国与其他25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一起,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寄托了各国人民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梦想。1945年6月26日,中国又向其他49国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作为第一个遭受轴心国日本侵略的受害国,得到了第一个签署的资格。宪章规定:中国、法国、苏联、美国、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公认的原则,应由新政府指派代表参加联合国大会及其有关机构的工作,把已经不能代表中国人民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驱逐出联合国。但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背后却是无尽的艰难。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规定,安理会是唯一有资格针对国家或者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机构。但由于“大国一致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那这个提案就算有再多的国家支持也得不到通过。由此可见,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而这,也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阻挠中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缘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联合国成为美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工具”。就中国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百般搁置。与此同时,美国还:对中国进行了“外交封锁”,在美国封锁下的新中国,贸易通道被关闭,外交途径被断绝,周边的邻国几乎都驻扎着美国的军队,如此艰难的境遇对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在艰难之时,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了一股新生力量的崛起,那就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那时候,很少有人能料到,这股力量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赴印尼出席了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周恩来的发言消除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五项原则”更是得到了亚非国家的欢迎,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万隆会议后,埃及、也门、叙利亚等一大批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与此同时,中国还支持了非洲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1964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想要建立一条坦赞铁路发展经济。两国政府曾一起向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申请,但遭到了拒绝。走投无路之时,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想到了中国,最终中国决定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并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运送大量物资援建坦赞铁路。本着从国际主义出发的原则,中国还派出了医疗队,援助非洲。阿尔及利亚独立时,国家缺少医生和药品,阿尔及利亚遂向世界求救。中国政府得知后,第一个派出了医疗队,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前,美国与日本等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这一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也遭到了一些亚非国家的强烈抗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1971年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将蒋介石代表从联合国及一切所属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份提案就是后来著名的2758号决议,起草这份提案的正是被誉为“第三世界灵魂人物”的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1971年10月25日,投票表决提案的当日,萨利姆穿上了中山装。当听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那一刻,萨利姆双手举过头顶鼓掌,高兴得跳起舞来。现场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代表,也纷纷鼓掌欢呼,庆祝这一胜利时刻。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让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切实增强,让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空前壮大。自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1971年11月1日上午8时,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一刻,意味着联合国将不再是受美国操纵的工具,也不再是美苏两国争霸的阵地,而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自己权益的平台;这一刻,意味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联合国有了真正代表,世界将开始认真倾听中国的声音;这一刻,更意味着世界未来的格局和形势已经定格,世界将认识一个崭新的中国。
答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0年前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人的超级大国。他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主张,指出联合国的事情要由所有会员国共同来管。50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履行责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0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登上联合国舞台。从“三个世界”划分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建设和谐世界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历史关头,中国都以独特的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给世界提出的建设性方案,也是中国交给世界的答卷。
50年来,中国同世界安危共担。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一位常驻联合国的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阿里说:“正因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联合国的生态才得以发生重大改变。”正如其所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强势崛起,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阿富汗、中东、巴以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努力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团结,支持联合国依据授权开展斡旋;积极参与国际裁军进程,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多个国际军控条约和机制。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多次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组织一意孤行推动对外战争的决议中投出反对票,为弱国发声,为正义扛旗。
50年来,中国谱写了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时代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中国人民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到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国际减贫事业树立典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20年来,中国向全球140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贷款累计金额高达4620亿美元,约34万亿元人民币。在创造自身发展奇迹的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影响和改变世界。“中国模式”让更多发展中国家重拾信心,看到了在和平中稳步发展的可能性,慢慢去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面临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至暗时刻,中国.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用一个个“最”字践行同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决:心,为更多国家点亮“隧道尽头的光芒”_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動,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已向全球提供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有力推动建立全球免疫屏障。
中国越发展,对“联合国人民”的责献就越大。当今世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全球经济复苏迟滞、结构失衡,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挑战与希望同在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对此,习近平主席早已给出了“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演讲时深刻指出:“人类必须认识到自身与地球命运与共。世界各国要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此后,在多个联合国场合,习近平主席都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路径、布局,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航向。
“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畅想到现在,“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
“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召开,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10月14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启幕,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一周之内,连续两场联合国全球性会议在中国举行。“春城之约”和“北京时刻”,折射出中国着眼长远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从提出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等原则,到推动达成《京都议定书》,从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到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再到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万物和谐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有中国承诺,更有中国担当。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泽表示,中国可能重新定义了人类未来的前景,“如果得到全面落实,中国的新承诺本身就能把气温的预期升幅降低0.2至0.3摄氏度”。
在中国的带领实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看到了中国的智慧。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载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安理会决议、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021年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从1971年到2021年,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生深刻位移,以自身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世界。我们有理由期盼,下一个50年,中国同联合国的合作将绘就更加绚烂的华章!
本文相关数据及资料来源于中共党史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