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无法“躺平”的心一个“归处”

2021-01-22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4期
关键词:陀氏手记耶夫斯基

向上的小小波

2021年“双11”,朋友圈格外热闹,不是因为大家淘到了好物,而是因为这天是俄国天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的200周年,大家纷纷在发文纪念。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存在主义鼻祖克尔凯郭尔,另一个是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作品都向世界文学画廊提供了个性鲜明、发人深省的经典形象。读者往往不仅是沉浸,而且是“生活”在主人公的世界,进而在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中发现熟悉的人、亲近的人,甚至是自己。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读书时期给兄长的信件里写的那样,“因为我要成为一个人”,而“人是一个秘密,要识破它”,他“一生都在猜度这个秘密”。或许,这就是陀氏及其著作历久弥新的核心所在。同样,我们也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识破它,让我们自己不断地“成为一个人”。厚重的苦难也好,戏剧的人生也罢,陀氏笔下的蕓芸众生成了我们照见自身与时代的巨大投影。

甚至,这位19世纪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竟然也能在中文互联网上成为某种流行文化的代表元素。在豆瓣、微博、B站,你会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颇具话题度的一位作家,而且时常能看到“我太爱陀氏了”的言论。当下,随口“躺平”的青年人,为何能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拥趸?因为他的一生,他的作品,给了人们无法“躺平”的心一个“归处”。《意林·作文素材》2020年第12期P72为大家介绍过他的名篇《罪与罚》,本期,我们选择陀氏的《穷人》《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来进一步了解并纪念他。来吧,让我们读一读,不做“躺平”少年!

作家传记与著作金句名段大赏

作家传记01 父亲阴影下的悲苦童年

1821年11月11日,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的一个医生家庭出生。那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在七个孩子中排名第二。他的父亲是退伍军医,母亲是一名仁慈开明的家庭主妇,正是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接触到普希金等人的文学。在他不到10岁时,父亲获得了贵族称号,在外省购买了土地和庄园,拥有几十个农奴,但没过几年,庄园就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夷为平地,农舍、粮库和牲畜圈也化为乌有。年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了家庭的大起大落,也听到贫民区、裹尸布和死难者亲属的哭声。16岁那年,他的母亲死于肺结核。两年后,他的父亲离世,一说是自然死亡,一说是被农奴杀害——他的父亲经常在喝醉酒后鞭打农奴,甚至强迫农奴的女儿跟自己同居,忍无可忍的农奴们最终杀死了他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痛至极,并引发癫痫病。后来这个病折磨了他一生,也成了他许多小说的标志。

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物馆内的展品中,有一张作家的出生证明,夹在厚厚的册子中,里面记录的都是这家为穷人开设的医院中出生孩子的姓名,他父亲就是这里的医生。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他的人生的开始就与穷人保持着血脉联系。而他的处女作就是以《穷人》命名的。

《穷人》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他凭借这部“怀着热情,几乎是流着眼泪”写成的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登场,赢得了“新的果戈里”的赞誉。当时最著名的评论家别林斯基赞扬他说:“《穷人》的特点是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人的悲剧性一面。”

在这部书信体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了一个在物质层面极度贫穷的人,但他没有因此丧失自我意识,没有因此丧失爱的愿望和爱的行动力。主人公马卡尔的呐喊振聋发聩:“做一个高尚的人吧,在患难中要坚强;您要记住,贫穷不是罪过。”

名篇节选·《穷人》金句摘录

1.我的面包是我自己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面包,有时甚至是又干又硬的面包。但是面包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我完全有权利合法享用。

2.这真是奇怪的事情:感慨归感慨,而回忆总是那么迷人。甚至过去那些倒霉事,原来惹得我十分恼恨的,在回忆中也会变得不那么可恨,反倒成为一段动人的经历。

3.不幸是一种传染病。不幸的穷人就得互相避开,免得让病再传来传去。

4.我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了别人的想法。其实,我自己对人生又懂得多少呵!

作家传记02 死刑和十年流放生涯

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生活也逐渐好起来时,不幸再一次降临。1849年4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次聚会上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里的一封揭露、抨击黑暗现实的信,被以“搞思想上的阴谋”的罪名逮捕。经过长达8个月的审讯,他被判处了死刑。行刑那天,所有程序执行完毕,士兵们甚至都已经瞄准了犯人,这时,沙皇的赦免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免于一死,但被剥夺了公民权,发配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开始了10年的流放生涯。

后来在《死屋手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的笔触还原了那段苦役生涯:到处都是跳蚤和蟑螂,囚犯们随时戴着枷锁,看守们经常无缘无故把犯人们打得皮开肉绽……

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因身上的贵族血统而受到其他犯人的排挤。因为别人认为他曾经是一个吸血鬼,曾经压榨过别人。

4年苦役结束后,等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是6年的流放。这6年中他可以阅读和写作了。于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他完成了《死屋手记》的部分创作。

名篇节选·《死屋手记》金句摘录

1.一个人往往能忍耐若干年,他俯首听命,忍受最残酷的刑罚,可是有时候,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甚至什么都不为,却突然发作起来。从某种观点来看,甚至可以把他叫作疯子;可是人就是这样的。

2.对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3.也许人生就是一场苦役,只有当人们背负起各自的罪责,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4.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5.初次相逢,倘若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笑声使您感到愉快,那么您可以大胆地说,这是一个好人。

作家传记03 一场豪赌,写就《赌徒》

1859年3月,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结束了流放生涯。虽然在西伯利亚虚掷了十年光阴,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因此颓丧,而是调动起了最大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中。从西伯利亚归来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了彼得堡。他一方面积极创作小说作品,快速地完成了《死屋手记》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另一方面以《时报》(他哥哥创办的杂志)为阵地,积极讨论社会问题。著名的“根基理论”,就是在《时报》上发出的一份宣言。

好景不长,1862年《时报》杂志因涉及敏感问题被迫停刊。两年后,哥哥因病逝世,并且留下巨额的债务。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动为兄长承担起了责任,还债并抚养兄长的孩子。但他本来收入就很有限,又不擅理财之道,最终落入了“不停借钱——不停还钱”的泥沼。为了还债,他甚至迷上了賭博。

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先后失去了在其生活和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位亲人,先是他的妻子玛利亚因患肺结核久病不愈死亡,后是他的哥哥的去世,这让他大受打击。1866年,他又陷入一场出版纠纷,为了偿还巨额债务,且供养一个游手好闲的继子和哥哥托付给他的一家人,他不得不两面开弓,在写作、连载《罪与罚》的同时,再写一部中篇小说《赌徒》。这是作家一生中最勇敢的豪赌——与奸商出版人斯捷洛夫斯基签订中篇小说的出版协议,稿酬3000卢布,但作家如不能在三个月内交稿,那么他所有作品的版权都将归斯捷洛夫斯基所有。为了赢得这场豪赌,他很不情愿地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与小自己25岁的速记员安娜·斯尼特金娜合作,在其口述下,安娜帮他完成了小说《赌徒》,度过这场危机。这位安娜,后来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

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的人生磨难,成为他创作中又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作家完成了《地下室手记》,揭示了自由之人所要面对的人性问题:高尚背后隐藏着恶毒和卑鄙。

《地下室手记》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地下室》,是这位地下室人的内心独白;第二部分《湿雪纷飞》,讲地下室人在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前部分比较抽象,像是一个疯子的喃喃自语,宛如把人困在克里特岛的迷宫之中,大篇幅的自述和自我思考击中了我们,增加了阅读难度。但是到了后半部分主角的生活,我们能看到他穷困潦倒的一生。他为了和朋友在同一张饭桌上吃饭只能借钱,一件衣服反复穿上好几天,像是老鼠一样生活在自己的洞穴里,想和朋友亲近却被朋友嫌弃。前面的自述所讲的道理都和后面的人生经历相呼应,让人唏嘘不已。作者通过主角的嘴大声发问:“是要选择崇高的苦难,还是廉价的幸福?”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里程碑,是他步入创作巅峰时期的定鼎之作,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宣言式的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他以后享誉世界的五部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总序。

名篇节选·《地下室手记》赏读

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是一个心怀歹毒的人。

那时我才二十四岁。

那时我的生活就落落寡欢,杂乱无章,孤寂得近乎孤僻。我跟谁也不交往,甚至避免同任何人说话,越来越龟缩进自己的栖身之所。

由于我的无限的虚荣心,因而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我对自己经常十分不满,以致达到厌恶的程度。

因此,内心也就把自己的这一看法强加于每个人。

我甚至怀疑在我的这副尊容上有某种下流无耻的表情。

因此我每次去上班,都痛苦地竭力装作一副独立不羁的样子,以免别人怀疑我下流无耻,而脸上则表现出尽可能多的高贵。

无论蔑视也罢,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高也罢,我几乎在遇到的每个人面前都低下了眼睛。

我甚至做过这样的实验:我能不能经受住某某人看自己的目光,结果总是我头一个低下眼睛。

这使我感到痛苦,痛苦得都要发疯了。

我生怕被人耻笑,而且怕到了病态的程度,因此有关外表的一切,我都奴隶般地墨守成规。

热衷于随大溜,打心眼里害怕奇装异服,害怕有什么异乎常态的地方。

我这人非常爱面子。

我就像个驼背或侏儒多疑而又爱发脾气,但是,说真的,我常有这样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我一记耳光,我甚至会引以为乐。

起码,我一辈子不知怎么都望着一边,从来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

我曾经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比如说吧,摆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并不是因为出了什么事,而是存心这样。

因为,你自己也知道,常常,这气生得毫无道理,可是故意摆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以致后来把自己弄得,真的,还当真生气了。

我这辈子不知道为什么还就爱玩这套把戏,以致到后来我都管不住自己了。

我永远是个无辜的罪人,我之所以有罪,首先因为我比周围的人都聪明。

我常常认为我比我周围的人都聪明,而有时候,你们信不信,我甚至对此感到惭愧。

我在自己地下室的幻想中想象的所谓爱,也无非是一种搏斗,由恨开始,以精神上的征服结束。

这是因为我都不尊重自己。

难道一个洞察一切的人,能够多多少少地尊重他自己吗?

一个人甚至都敢在自己受屈辱的感情中寻找乐趣,难道这人能够,难道这人能够哪怕或多或少地尊重他自己吗?

现在我说这话并不是出于一种令人作呕的忏悔。

我也最讨厌说什么“饶恕我,神父,我以后再不了”。

倒不是因为我不会说,而是相反,也许正因为我太擅长这样说和这样做了,而且是此中高手。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深受感动,追悔莫及,痛哭流涕,当然,我这是在欺骗自己,虽然我根本不是假装。

你们可能会问,我这样装模作样地糟蹋自己、折磨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回答:为的是无所事事地坐着太无聊了,于是我就矫揉造作一番。

没错,正是这样。

常常,在某个极其恶劣的彼得堡之夜,我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地。

强烈地意识到,瞧,我今天又干了一件卑劣的事,而且既然做了,也就无法挽回了。

这时候我竟会感到一种隐蔽的、不正常的、卑鄙的、莫大的乐趣。

然而内心,秘密地,又会用牙齿为此而咬自己,拼命地咬,用锯锯,慢慢地折磨自己。

以致这痛苦终于变成一种可耻而又可诅咒的甜蜜,最后又变成一种显而易见的极大乐趣!

我对一切都会习惯起来,就是说,也谈不上习惯,而是有点自觉自愿地甘心同流合污。

但是我有个解脱一切的办法,那就是,当然是在幻想中遁入“一切美与崇高”之中。

我龟缩进我那角落里想入非非,连续三个月不停地幻想。

我一定会利用任何一个机会,先是把眼泪滴进自己的酒杯,然后为一切“美与崇高”把它一干而尽。

那时候,我一定会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变成“美与崇高”,我一定会在极其龌龊,无疑是乱七八糟的废物中找到“美与崇高”。

因为我爱一切“美与崇高”,为此我要求别人必须尊敬我,谁敢对我不尊敬,我就跟他没完。

我说,一个人之所以要报复,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也就是说,他找到了初始的原因,找到了基石,具体说:就是这样做的正义性。

可见,他各方面都十分心安理得,因此他报复起来也就十分从容,十分成功。

因为他坚信他正在做一件光明磊落而又十分正义的事。

活得心安理得,死得兴高采烈,这簡直太美了,美极了。

那时候,我一定会大腹便便,有三层下巴,还长了个酒糟鼻。

于是任何一个遇见我的人,看见我这副尊容都会说:“瞧这人活得多滋润,这才是真的没有白活。”

诸位,随你们怎么看,悉听尊便,反正在我们这个否定一切的时代,听到这样的评论还是蛮开心的。

没有一个人像我,我也不像任何人,我只是一,而他们是全体。

因为我是个恶棍。

因为我是世界上所有卑微的人中最丑恶、最可笑、最无聊、最愚蠢、最嫉妒成性的一个。

他们这些宵小之徒根本不比我好,但是鬼知道为什么他们从来不觉得羞耻。

精彩书评

微信公众号@北工大图书馆:“然而,实际上,我此刻已经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无聊的问题:哪一个更好些?是廉价的幸福,还是崇高的苦难?请问,哪个更好一些?”《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自卑又自傲,充满了身份焦虑,清醒地认识一切,却无法改变任何东西,代入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豆瓣网友@古豆豆:地下室人的身份焦虑,不只是陀氏那个时代特有的,而是蔓延到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形成一种普遍的状态——“地下室状态”。当我们陷入同侪压力、社会比较的旋涡里,时时刻刻被“社会时钟”追赶,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我们同样会陷入地下室状态——无止尽的空洞中。陀氏在100多年前,前瞻性地辨识到了这个问题,身份焦虑伴随着社会发展并未消失,人的内心始终是几种冲突在角力。这也是《地下室手记》在陀氏创作历程中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它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天才的作品之一”。

猜你喜欢

陀氏手记耶夫斯基
二元对立视角下对《罪与罚》人物塑造的解读
我的航天员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段情
阅卷手记——一次函数
赌博牵制大文豪
传世名著的背后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最后一年》
弗里德连杰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