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2021-01-22
策划/本刊编辑部
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十大国粹之一,更是一种反映古代中华人民智慧和审美的艺术品、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与发展
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战国秦汉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
到了唐宋时期,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時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明清时期,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各地刺绣采用丰富的针法,突出各自的题材,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
流光溢彩,精妙绝伦
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等地。自古,苏绣以做工精细、素雅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明珠”。据西汉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湘绣历史悠久,在长沙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楚绣和西汉时期的汉绣。湘绣的针法以掺针为主,根据不同物象及其不同部位所表现出的不同肌理使用不同针法,使物象更真实、更有立体感,逐渐形成绣面写实、设色鲜明、风格质朴的地方特色。湘绣曾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
粤绣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湖绣”两大流派,具有构图工整、丰富,色彩鲜艳、明快的地方风格。据史料记载,唐代永贞元年,广东南海县一位名叫卢媚娘的少女曾在一块33厘米左右的卷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粤绣从此名扬天下。粤绣艺术于清朝发展到顶峰,产品畅销欧洲、美洲、亚洲各国。
蜀绣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早在汉代就已誉满天下。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达100多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古老与时尚共存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