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市窑洞村落老年人户外公共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2021-01-22任文淼张希晨

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吕梁市老年人

任文淼 张希晨

关键词:吕梁市 窑洞村落 老年人 户外公共空间 行为模式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远超过10%的衡量标准,且在2000-2010年间,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由37.9%上升至45.6%。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山西省吕梁市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数量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吕梁市农村空巢老人占总老人的70%,老龄化问题凸显,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由于吕梁市经济落后,农村资源匮乏且老年人固有的传统保守思想导致吕梁市农村的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吕梁市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还尚未完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还未成为吕梁市农村老人的选择[1]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吕梁市农村老年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持续在两小时以上的人数占比64.3%,并且聚集时间与地点具有规律性,活动时间频繁且持久。但吕梁市农村受经济要素和建设条件的制约且建设期间缺乏严格的乡村规划设计,导致农村户外公共空间存在环境整合不足、绿化率较低、公共设施乏味无奇且功能单一等问题。现有的户外环境与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发生,更满足不了老年群体对多样性、安全性、可达性等的空间需求。本文力图通过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行为模式和村落中户外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以老年人的行为需求和功能需求为主要依据,以户外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更新为设计途径,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宜居、宜养、宜老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为农村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提供策略支持。

一、调研概要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和农村规划,以村落图底关系为分类依据可分为网格状村落和带状村落,带状村落主要以半山区居多。吕梁市的窑洞村落大多属于平地窑,依靠深厚的土层才能建造,所以这类村落往往呈自由分散式布局,多随山就势,沿沟分布,呈带状村落。由于窑洞村落地域特点突出且老龄化问题险峻,本次调查先后走访了张家堡村、南垣寨村、阳泉村3个窑洞村落。

根据问卷统计与跟踪记录,得到以下调研信息:第一部分主要为老年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经济来源、家庭结构、身体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为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为老年人行为模式调查,主要调研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的分类、空间分布、时段分布和持续时间等内容。另外,在不同时期记录不同类型老年人行为轨迹和模式,最终得出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本次调研得到有效问卷206份,并且对7位老人的行为轨迹进行了跟踪记录。根据图1、2所示,60岁以上老年人留守乡村的人数占比92%,村落中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老龄化问题严峻。

二、吕梁市窑洞村落户外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根据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的公共场所中0.02-0.4人/㎡作为空间内人群疏密的界定标准为依据[2] ,对窑洞村落中户外空间布局与人群密集性进行分析,如图3;老年人对于户外公共空间的满意程度调研结果如图4。

如图5,对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选择的因素调研,离家近是老年人选择户外空间活动的主要原因,空间因素与交往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对于空间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空间因素

1.可达性:根据调研数据得知,可达性是影响老年群体进行户外活动的首要因素。共有173人,占比84.1%的老年人表示可达性决定其可活动范围,身体素质机能决定其可达性。所以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弱的状况,户外活动空间应保障可辐射的范围增大,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及休闲娱乐需求,宅前小尺度空间布局丰富且可满足老年群体的可達性。

2.多样性:空间内可进行活动的多样性也成为影响老年人进行户外公共活动的重要因素[3] 。共有107人,占比52.1%的老年人表示空间被赋予的功能性越丰富,空间使用率越高,该场地被老年人选择且使用的可能性就越高。空间内可承载多样的活动行为将有利于老年人聚集。

3.聚集性:根据调研数据得知,商铺空间及临街空间成为吕梁市农村老年热进行户外活动的首选。由于农村老年人的性格及生活习惯导致老年人喜欢在商铺空间及临街空间等人口流动较大,且人口较密集的地方停留[4] 。仅有27位,占比13.1%的老年人会选择人流量较少、空间较安静的场地进行活动。但在人口流动性及密集型较大的场地空间内需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便利性:根据调研数据得出,共有156人,占比75.7%的老年人表示在户外公共空间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其是否在此空间内进行活动。

5.灵活性:场地可容纳活动越多并且场地可实现一场多样可成为影响老年群体对空间场地使用率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交往因素

1.社交性:对于农村这种熟人社区来说,社交性是其进行社会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共有43人,占比21.1%的老年人表示,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见见老友,就犹如打卡一样,每日的户外活动成为身体健康的标志之一,闲聊、观看其他老年人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也成为老年人日常消遣的方式。

2.习惯性:对于长期生活在吕梁市农村老年人来说,该村落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生产生活的记忆。共有142人,占比69.1%的老年人表示古树空间、古井空间、戏台空间等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具有标志性的场所是其生活及记忆的重要部分。所以标志性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场所精神成为吕梁市窑洞村落内老年群体进行户外公共活动的影响要素之一。

三、行为模式研究

如图6,为方便分析总结吕梁市窑洞村落内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将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分为四大类型,即交往行为、娱乐行为、健身运动行为及生产生活行为;内包含16种具体活动。

(一)基于活动时间对老年人行为模式分析

根据对老年人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对活动时间、持续时间与行为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如图7得出吕梁市窑洞村落中老年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模式选择。不同类型的行为模式在16:00-18:00为活动最高峰,天气影响、时间空闲成为其活动时间选择的主要因素。

(二)基于不同类型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得知“我国60周岁以上公民称其为老年人[5]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依据自理程度可将老年人细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三种类型[6] 。由于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身体机能存在差异,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的行为模式、活动持续时间、在户外活动中对空间的需求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图8针对吕梁市窑洞村落中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特征及对户外空间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如图9,纵轴0-6表示参与性高低。由于自理老人身体机能较好,各类行为的参与度都很高;介助老人在健身运动行为与生产生活行为的参与度较低;介护老人在各类行为中的参与度都很低。将老年人自家的宅前屋后空间界定为点状小尺度空间,根据吕梁市农户宅基地标准面积为依据,点状小尺度空间的不行距离小于50m,其便捷性和可达性的优势,成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在户外公共空间中进行活动的首选,且空间内单独或成组老年人居多。由调研数据得知,此类老人在点状小尺度空间的使用人群中共有22人,占比10.6%。介助老年人根据其身体机能的不同,会选择自行车、电动车、轮椅等不同的交通工具辅助其到达不同类型及尺度的空间内进行户外活动。自理老人由于其自身身体机能较好,自主能力较强,可选择范围较大,点线面空间内承载的户外活动都可成为此类老年群体的选择。

空间尺度在一定方面决定着空间的功能[7] 。根据调研数据得知,吕梁市窑洞村落户外公共空间中,宅前屋后的点状小尺度空间承载着单个或成组老年的闲聊、听收音机、手工活等户外活动;临街的线状空间承载着成组老年人的闲聊休憩、打牌、下象棋等娱乐活动;面状空间承载着成群老年人的社会性活动、健身操、跳舞、看晋剧等户外活动。

(三)基于不同空间类型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研究

将不同空间类型内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分析总结,如图10。根据空间内承载活动及空间尺度的不同,为方便归纳总结,将吕梁市窑洞村落中户外公共空间分为:小尺度空间、临街商铺空间、娱乐休闲空间、文化标志空间及体育健身空间。临街商铺空间内承载活动类型、行为模式和老年人数量最多,小尺度空间承载能力最小。

1.小尺度空间:在吕梁市窑洞村落内,小尺度空间包括宅前屋后的点状空间。由于空间的便捷性和可达性较高,身体机能较差的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对此类空间的使用率较高[8] 。调研样本中,共有22名,占比10.6%的老年人会在此活动,但空间内功能界定模糊,活动形式单一,空间较枯燥乏味。

2.商铺临街空间:根据对特定老年人进行的跟随路径及调研数据得知,商铺前的空间内承载的户外活动类型及老年人数量最多,共82人,占比39.5%,活动类型以交往行为及娱乐行为为主,老人自带扑克、象棋、麻将等娱乐工具和小座椅进行娱乐活动和交谈,形式多样,且以群组活动为主,社交性较强。

3.娱乐休闲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主要为村域规划的老年活动活动中心,根据调研数据得知,该空间类型中包含交往行为、娱乐行为及生产生活行为。但布局多位于隐蔽且全围合的场所,对于吕梁市农村老年人爱热闹、喜在临街空间进行活动的特征前提下,使用人数为34人,占比16.4%。且此类空间尺度较大,场地较空旷,老年人在心理上对场地缺少软硬景的界定,无法营造空间安全感,导致该场域的使用率较低。

4.文化标志空间:古树、古井、庙宇、戏台空间等具有文化标志的场所也是窑洞村落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地。空间内主要包含交往行为、娱乐行为、生产生活行为,但由于管理与后期维护问题,此类空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与活动形式单一,导致空间内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且人群聚集性较少,空间使用率较低。保留带有记忆点的古树空间将有利于农村文化性的表现,突出窑洞村落的地域性特点。

5.体育健身空间:根据调研得知,吕梁市窑洞村落体育健身空间内基础设施仅包括活动器材且无人问津,场地内主要活动包括交往行为、娱乐行为和健身运动行为,场地使用总人数45人,占比21.8%,包括散步、健身操、跳舞、骑自行车等活动。自行车作为吕梁市农村老年人使用时间最长的交通工具,现也成为其运动健身的工具。老年人聚集后会绕村甚至跨村进行骑自行车活动,目的是去隔壁村看场戏或去走亲访友或运动健身。划分活动区域,丰富场地可活动类型,将有利于吸引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对场地的使用,真正做到适老化设计。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调研数据与内容得知,吕梁市窑洞村落户外公共空间在可达性、活动多样性、便利性等方面仍存在适老化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程度会影响空间可达性及行为模式的选择,场地可达性主要根据老年人身心素质决定,空间可辐射范围越大,空间内可自发形成的活动类型越多样,场地使用率越高。空间内承载活动的多样性会形成老年人自发性活动及自然集聚行为,空间使用率越高,吸引人群越多,人流量越大,从而导致活动的多样性与人流密集性形成正相关关系,而且是强正相关。具体结论如下:

(一)交往行为

根据调研得知,不同尺度与类型的空间都会包含交往行为,且不同类型老年人都会参与交往性活动。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因为身体机能较差,行动不便捷,从而对可达性较高的房前屋后的点状小尺度空间使用率较高且主要为交往行为。对于商铺临街空间来说,其使用率最高且承载人群最大,身体机能较好的自理、介助老人根据其对社交性、多样性的需求,形成人与场所、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与渗透。甚至对于老年人来讲,到达户外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活动,更多的是為了看人,人流密集性高,也会为交往行为创造条件。

(二)娱乐行为

娱乐行为是成组或成群老年人主要的行为模式,对于身体机能较好,行为活动较便捷的自理老人与介助老人来说,不同类型的空间都会成为其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但对娱乐休闲空间的使用率最高。根据空间类型来看,商铺临街空间和娱乐休闲空间使用人群最多,且娱乐行为是主要的行为模式。而娱乐休闲空间由于其空间尺度较大、场地较空旷等原因,导致其现承载户外健身操、广场舞等单一活动形式,且女性老年人对此类空间的使用率高。对大尺度场地进行空间界定有利于提升老年人对于场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认知。临街商铺空间由于人车不分流,车流量较大,老年人的安全性应得到保障。文化标志空间由于其场地功能单一且空间尺度较小的缘故,导致空间使用率较低,但此类空间中所包含的古树空间、古井空间等文化含义较深的元素成为村落中文化性、地域性的特殊性表达,发挥此类空间中的场所精神及记忆感,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自豪感与价值认知。

(三)健身运动行为

由于行为方式的不同,老年人进行健身运动的空间包括体育健身空间、环村主干道甚至跨村街道。老年人的运动行为包括常规的健身操、广场舞等活动,骑自行车活动是吕梁市窑洞村落老年人具有地域特点的行为方式。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知系统弱化,所以设置有识别性与指向性的运动空间,会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

(四)生产生活行为

对于吕梁市窑洞村落老年人来说,生产生活行为主要包括打扫卫生、做手工活与祭拜等活动。在古树、古井空间等具有文化标志性的活动场所进行祭拜也成为当地具有地域特点的行为活动,但此类空间的功能属性不清晰,空间承载活动类型较少。保留场所记忆及精神往往是村落中文化性地域性的强烈表达,古树空间、古井空间、戏台空间等场地的内涵性与丰富性表达会激发活动的发生。

空间的可达性是影响空间使用率的重要因素,空间的便利性和空间功能的灵活性也会吸引老年人选择并进行活动。所以老年人与空间之间相互影响与渗透,空间内老年人越聚集,空间使用率越高,产生行为模式越多样。

根据以上结论及图11中老年人认为户外公共空间需改善方面的调研总结,对吕梁市窑洞村落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老年人创造宜居、宜养、宜老的户外空间环境提供借鉴意义:

(一)确保功能多样性:在保证老年人现有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根据其对活动多样性、增加基础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对休息座椅、户外照明等设施进行完善,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对安全性、边界性的需求,对较大尺度空间进行功能界定,在空间内进行软硬景布置和空间场地的分割,引导老年人更多行为类型的发生。

(二)确保场地便捷性:在无障碍板块中残坡、廊道等设计;适老化板块中更加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及携孙老年群体的综合性休闲空间;生活便利板块包括蔬菜水果收发室、医药一键式服务、可活动空间可达性等;智慧科技板块包含夜间感应灯、直饮水等服务。这四大服务关怀板块的完善有利于老年群体对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率,从而导致空间内聚集性行为的产生。

(三)确保空间可达性:引导介助老人、介护老人拓展活动范围,并对房前屋后的点状小尺度空间进行丰富,休息廊架等设施的完善,丰富户外活动场景,擴大空间可辐射范围,形成个人、成组、成群老年人发生有目的性的行为。

(四)文化标志空间场所精神的表达: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价值归属与文化导向,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性与地域性特色,保留乡村内古树、古井、戏台等文化性空间场所,既可以保留村域内标志性景观,又可成为文化性的体现。

结语

通过对吕梁市窑洞村落老年人在户外公共空间内的行为模式研究,总结老年人的行为方式、活动特点及空间使用现状。根据对老年人行为模式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见,将有利于在满足老年人行为模式与空间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吕梁市窑洞村落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吕梁市老年人
吕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吕梁市新城区建设发展问题及对策
导数中证明不等式题型的新策略
吕梁市普通高校排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