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2021-01-22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技能机械设计高质量

祁 欣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0 引言

目前,虽然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限制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转型与升级,无法满足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在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中,其核心竞争因素就是人才,我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需要各高职院校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创新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

1 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实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机械制造企业若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就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将图纸转化为实际成果。如果缺少高技能人才,就算有再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机械设备,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有效推动技术创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才一直都是机械领域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我国机械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可以有效优化机械设计工艺流程、改进机械设备和创新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艺材料的使用成本,有效推动机械制造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3 实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制造行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现代化转型升级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技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才是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因素,需要各高职院校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打造出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2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

职业院校应当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还未实现系统的体系,专业设置中还存在着课程内容迂腐、创新力度不强、教师不能适应新型教材的知识结构等问题,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新兴技术的发展都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部分高职学校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程度不高,特别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弱,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会直接影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学习质量[1]。

2.2 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

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教师管理体系,但在高职院校招聘教师过程中,仍然以注重学历为主,没有关注教师的实践经历,导致学历不高但实践经验很丰富的高质量人才没能进入学校教师岗位,这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关键在于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评定标准和定期的教师培训实践体系,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能得到有效的长足发展,教师的技能也没有得到高质量提高,影响了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所以高职技术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技能性的提高和素养的提高[2]。

2.3 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增加建设了不少实训室,但由于资金限制,缺乏先进设施设备的引入,不能给学生带去高质量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较少举行实践活动,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因此缺乏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学习质量。虽然在实训过程中增加了许多现代教学模式,但缺乏科学融合,与实践脱离,学生达不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技能的吸取量不高,应用性弱,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3]。

3 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德国制造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呈现出完整的正金字塔结构。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德国的成功经验启示人们:①注重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将高技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发展的着力点;②调整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③提高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加大对人才的优待政策,要做到能留得住人才,进而全面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4]。

3.2 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职学校培养高尖人才的保证。高水平的教师既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指导能力和高素质的品格,还能指引学生的价值观向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又能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技术用应到实践。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保证,学校应当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将其纳入到学校规划中。在如何采取有效的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鼓励教师到校外的企业和工厂进行实践,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和积累实践经验;②每年定期定量选派教师队伍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学习新技术;③定期选派教师到培训机构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技能与水平;④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交换师资、学生到各学校交流学习,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实践水平;⑤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技术才能发挥到教学中[5]。

3.3 优化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考核的方式方法,优化考核系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的次数纳入考核与评价中。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应大力推荐“一题多解”的方式,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纠正与指导,并指出学生思路上的错误,指出各组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6]。教师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3.4 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引入人才。学校应该和企业合作,将本校学生和企业的需求相融合,做到人才对接,不断开发人才资源。教学中注重校企合作,实践中注重人才引入,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构建人才培养机构与研发基地,为培养高技能水平人才提供了平台。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毕业找工作的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间接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既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同领域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灵活应对企业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与企业真正做到人才对接[7]。

(2)改革教材培养人才。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正在快速转型,传统教材已不适应科技的发展,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的发展,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将学生与企业完美结合,学校需要更新传统教材,需要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材和实训条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夯实的基础,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8]。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需要各高职院校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不断优化高职学生的考核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强、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机械设计高质量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