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2021-01-22

四川水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模板钢筋

王 洋

Engineering technique 工程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王 洋

(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房屋建设工程数量明显增多,规模日益扩大。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务必高度重视房屋建筑的质量。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可塑性,且成本低、强度高、变形不明显、施工速度快,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强度较高,能有效抵抗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完善工程各项功能的同时,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顾名思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结合起来的结构,单纯的混凝土结构虽然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但抗压能力较差,在外界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拉应力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裂缝、位移等,尤其是梁、板混凝土结构,进而增加建筑工程的不稳定性。而钢筋材料自身的抗压性能较强,将其融入到混凝土结构中,可很好地弥补混凝土存在的不足,提升结构整体抵抗性能,减少外界荷载加大带来的危险,保证工程结构稳定性。同时钢筋混凝土的支撑能力也较强,可维持梁、板结构的坚固性。

2 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2.1 流程复杂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不良变化,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就需要结合环境特征展开细致分析和研究,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促进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而这就导致原有的施工流程顺序被打乱,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增加施工流程复杂性。且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还会因为现场环境及施工位置变化,使施工流程和顺序出现更改,复杂性增加。

2.2 损坏频率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加以科学控制和管理,则会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威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3 易变性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借助模板或临时搭设支架支撑浇筑作业的开展,确保浇筑浆液能够顺利传递给下层结构,增强结构整体性。但在这一过程中,模板或临时搭设的支撑架会因为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果不能保证模板或临时支架的稳固性,浇筑结构形态会随着支撑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结构变形,影响受力效果。

2.4 碳化反应

碳化反应存在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施工环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中,所需的混凝土用量较大,搅拌或浇筑施工环节,经常会存在二氧化碳渗入的情况,二氧化碳的渗入会与混凝土内部部分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内部产生多余的水分和碳酸钙杂质,致使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破坏混凝土性能。直接使用这样的混凝土参与施工,建筑结构会出现干缩裂缝。另外,碳化反应影响下,混凝土的碱度也会有所下降,降低混凝土自身保护性能,在外界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

3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模板工程

首先,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作并安装框架柱模板。在制作定型模板的过程中,九夹板和木方是柱模板制作时使用的主材,人员需考虑施工图标注的尺寸。安装前,先明确柱模内边线和支模控制线柱底外围信息。在加固支模施工中,将脚手钢管设置为井字形,验证并调整柱模的垂直度后,使用拉杆在两个柱模间做好加固施工。

其次,梁、板模板安装施工中,应在柱上弹出水平线和梁位线。搭设模板支架时,要基于梁的相对位置,注重搭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支撑立杆位置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定铺设50mm的木垫板,支撑立杆间保持800-1000mm的距离,水平横杆间保持1500-1800mm的距离。底部扫地杆与地面的距离为200mm左右,从而加强受力体系的完整性。

再者,工作人员也要结合工程实际架设斜撑,维持排架的稳定性。规定横楞的间距为300-500mm。在起拱施工中,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要求。梁侧模安装施工中,需在完成钢筋绑扎施工后合理调整钢筋,通过验收审核后,作进一步加固处理。若梁高大于600mm,则需在横模中增设穿梁螺栓。在梁、板模板安装施工中,务必按照规范要求弹出水平线和梁位线。设置模板支架时,应以梁的相对位置为基础,严格控制其位置,高效完成搭设作业。

再次,楼梯模板安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放出配置模板,施工人员要注重大样审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员可使用常规的支模方法,但是若想加强上下楼梯踏步线条的整齐度和美观性,就需在结构施工中适度调整楼梯踏步立面。

最后,模板拆除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可以依据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的情况确定拆模的时间。若试验结果与设计混凝土拆模强度基本一致,则要在自我检查后及时上报监理,获得业主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后续的施工,坚持先支后拆和非承重先拆,承重后拆的原则。

3.2 钢筋工程施工

第一,钢筋的绑扎连接。钢筋绑扎前,严格控制钢筋的种类和数量,使钢筋配置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绑扎施工阶段,要以铁丝固定钢筋,让钢筋街头位置处于最大弯矩处。钢筋绑扎中需在钢筋和模板间设置垫层,从而全方位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在双层钢筋网绑扎施工中,先设置钢筋撑脚,规避钢筋位置偏差。于板墙间设置钢筋网,除靠近外围的钢筋外,均需做好钢筋绑扎处理,钢筋绑扎中必须严格控制位置偏差。

第二,焊接连接。在钢筋焊接施工中,要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位置引弧,不得造成主筋损伤。钢筋搭接焊或帮条焊施工中,如无法使用双面焊接,则可采用单面焊接。如采用帮条焊接时,帮条的牌号可与主筋相同,也可低一个牌号。帮条焊主筋端面应保持2-5mm的间隙。搭接焊条时,焊接端的主筋要做好预弯处理,使两条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焊接施工中,焊接人员需在搭设焊或帮条焊形成前,做好焊缝的引弧处理,在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以加强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连接效果。

3.3 混凝土工程

首先是框架施工。框架柱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利用混凝土级配的水泥砂浆做好柱底的接浆处理,对于高度大于4m的柱,应在中部设置捣孔洞,在柱顶位置,如梁结构受到梁主筋的影响在柱顶交叉,则会降低混凝土下料的效率。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施工人员可在梁底500mm的位置设置浇筑振捣孔,也可在混凝土浇筑下方的平面绑扎梁板钢筋。下料时,施工人员要将高度控制在500mm以内。为此,可以使用红漆标记标杆的刻度,规范测量标杆,且分层振捣,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效果。

其次是梁板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梁、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施工中,要基于施工段原则,在一个施工段中完成梁板混凝土浇筑后,不得留有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可采取赶浆的方式引导混凝土流向,将其由一端引向另一端。施工人员可依据梁高分层,采取阶梯式浇筑方式,浇筑至楼板位置时,与楼板共同浇筑,且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完成振捣施工。

此外,在楼梯工程施工中,应随梁板共同浇筑混凝土,施工人员必须坚持自下而上的浇筑原则和浇筑顺序。先振捣底部的混凝土,到达踏步位置时,与踏步混凝土共同浇筑,在工程施工中合理使用搓板搓平踏步面。

再次是施工缝处理。为切实提升混凝土施工水平,在工程后期的施工阶段,要求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温度。混凝土前期浇筑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需结合混凝土的特点,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差,避免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所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可能出现表面孔洞和冻胀问题,为有效规避上述问题,需要在工程施工后采用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如工程处于高温环境,则在养护施工中,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覆盖物。作业期间,如暴露面初凝,则工作人员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放置覆盖物,以免受覆盖物影响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坑洼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再者,施工人员必须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保护。

最后是防水处理。建筑的防水能力充分体现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务必高度重视钢筋混凝土防水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防水工程主要由墙体防水和地面防水两部分组成。为加强墙体防水效果,应在实心砖墙后浇带上设置4m厚的墙体,有效规避墙体渗漏问题。在地板防水的过程中,需在地板铺设防水卷材,防止地板进水,进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策略

4.1 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

若想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就有必要加大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科学配置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能和权限,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作业,对存在的施工问题,予以及时指出和改进,达到施工目标,加强工程建设效果。具体来说,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管理人员的配置及职能的科学划分。为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企业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配置齐全的管理人员,并做好管理职责划分,明确自身工作要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逐步开展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职责,从而快速解决施工存在问题,保证结构质量。

其次,做好技术资料收集和文件管理。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所需的工艺技术种类较多,工作人员要做好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确保工艺技术落实的可靠性、有效性,并将收集资料规整成档案,为后续检查验收提供帮助。在资料收集及文件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做好现场施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准确掌握整个施工情况,便于施工作业的及时调整和优化,以完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

4.2 重视施工材料质量

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依据建筑工程的概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材料采购计划,同时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仔细审核材料供应商的信誉度和资质,以信誉好、行业口碑好、材料质量佳且性价比优势明显的厂家为首选。再者,高度重视材料进场前的管理工作。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求工作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在日后的使用中,也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如进入施工现场后,受管理因素的影响,施工材料发生损坏和变质问题,则要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结合工程建设的要求重视其他材料的检验环节,保证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均可满足建设要求。同样重要的是,在材料管理工作中,还要建立施工材料使用台帐,客观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优化材料配置与安排,从而增大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

4.3 做好钢筋防腐工作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有效规避钢筋腐蚀问题,人员可采用环氧涂层钢筋,在钢筋表面涂抹适量的环氧涂层,以便完善钢筋的抗腐蚀性。且做好表面混凝土保护层,该处理方式是当前最为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钢筋防腐蚀技术,操作十分便捷简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混凝土保护层作业中也出现了多种新型材料。

4.4 加大人员控制力度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并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且在工程施工中并未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在工程作业期间极易出现违规操作问题,降低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改变现状,施工企业应对施工人员提出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在丰富人员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感,从而有效改进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4.5 规范施工技术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会直接降低工程质量。如施工人员提前拆模,则混凝土强度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进而产生混凝土缺角或局部坍塌问题。若施工人员无法控制施工温度,就会引发混凝土裂缝、变形问题。对此,工程人员就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规范性。

5 结束语

现如今,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为此,有必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加大人员控制力度,做好钢筋防腐工作,以全面优化工程建设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莫世生.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8(24)

[2]白峻铭.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20)

TU723

A

1007-6344(2021)01-0165-02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模板钢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截钢筋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