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1-01-22赵芳
赵芳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焦作 454150)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属于终身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但多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无法坚持长时间治疗,预后差。因此,临床护理应关注院外护理,提高院外治疗依从性,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延伸护理服务是将护理由院内延伸至院外,不间断进行监督指导及服务,通过一段时间护理干预,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以利于控制疾病[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对新诊断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男23例,女35例;年龄42~68岁,平均(54.88±5.11)岁;体质量55~77 kg,平均(66.13±4.46)kg;17例中专及以上,26例初中及高中,15例小学及以下。对照组男26例,女32例;年龄43~68岁,平均(55.14±5.07)岁;体质量54~78 kg,平均(65.83±4.59)kg;19例中专及以上,25例初中及高中,14例小学及以下。两组受教育程度、年龄、体质量、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参考2017年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T2DM诊断标准[3]确诊;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②伴发严重高血压;③严重精神、言语、认知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影响护理进行及效果评估;④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⑤不配合本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于出院当天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相关知识讲解、饮食指导、生活指导、遵从医嘱、检测血糖、按时复查。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每月1次,了解患者遵医用药情况。
1.3.2研究组 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如下。
1.3.2.1建立小组 小组由2名实习生、5名责任护士、3名医生组成,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以便于院外开展工作,进行为期3个月的院外护理干预。小组长负责管理微信群,整理相关疾病知识,定期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以便于患者查阅;医生负责解答患者疑问,要求语气温和、态度可亲,并负责指导责任护士完善护理服务方案;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施护,根据患者在院情况,制定详细随访计划,记录并及时反馈。
1.3.2.2护理实施 出院当日,责任护士负责将患者及其关系密切家属加入微信群,并指导关注微信公众号,由责任护士及医生结合T2DM健康知识手册及预后治疗相关知识、行为等制作相关知识视频,可定期发布文字、图片等丰富的微信文章,发送于微信群、公众号,增加患者知识吸收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每周1次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了解患者病情及服药情况,根据问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督促患者定期复诊。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对存在负性情绪患者,与家属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指导家属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真实感受,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聆听音乐等放松心情。每日保证至少1名小组成员在线,咨询时间为9∶00~18∶00,及时解答患者疑问,视频、语音随访时间为下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话术,询问患者病情等具体情况。
1.4 观察指标
1.4.1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进行评估,量表分为12个项目,每项根据行为管理程度计0~7分,总分84分,分值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呈正相关。
1.4.2治疗前后健康行为 依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评估,量表共可分为健康职责、自我实现、压力处理、运动锻炼、人际交往、营养饮食等6项,共计52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
1.4.3用药依从性 由家属根据患者院外服药情况进行评估。其中连续1个月内有3次及以下未按时服药为依从性良好;连续1个月4~7次未按时服药为依从性一般;连续1个月有7次以上未按时服药为依从性差。依从为依从性良好与依从性一般之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SDSC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DSCA评分比较分)
2.2 治疗前后健康行为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HPLP-Ⅱ评分各项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ELP-Ⅱ评分比较分)
2.3 用药依从性治疗后研究组依从性良好26例,依从性一般28例,依从性差4例,依从率为93.10%(54/58);对照组依从性良好20例,依从性一般24例,依从性差14例,依从率为75.86%(44/58)。研究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6.576,P=0.010)。
3 讨论
T2DM是临床常见病,患者长期血糖波动,易引发神经损害、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此外,新诊断T2DM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治疗依从性低,血糖控制较差,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强化院外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预后恢复有重要意义[4]。
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主要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为出院患者提供由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提高患者认知度,从内而外纠正患者价值观,促进其改善行为,从而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全面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综合服务,正确指导患者健康生活,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利于改善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DSCA评分、HPLP-Ⅱ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养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形象,且简单易懂,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利于患者改善自身不良习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正确指导患者行为,能及时提供针对性指导;通过语音或视频等方式,便于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利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并通过耐心指导患者,增加信任感,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整体服务质量。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能提高院外用药依从性,对促进病情改善意义重大。
综上,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延伸护理能提高新诊断T2DM患者院外健康管理行为能力,促进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对患者疾病治疗及远期预后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