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2021-01-22莫文波
罗 瑶 ,莫文波 *
(1. 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005;2. 湖南省城乡规划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05)
20 世纪80 年代,以欧盟的《欧洲空间发展展望(ESDP)》出版为标志,空间规划开始在欧洲各国迅速发展,并对全球范围的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1].对我国而言,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可系统地概况为5 个重要阶段,即初创、探索、发展、矛盾和改革,见图1[2].20 世纪50~80 年代属于初创时期,当时的城市规划具有社会经济、国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内在统一属性;80~90 年代进入探索阶段,初步建立全国—区域—地方的空间规划体系;90 年代至21 世纪初(2000 年)空间规划全面发展,基本构成由城市总规、分区规划、控规、修规等规划组成的法定规划体系.然而,2000―2017 年我国空间规划在层级体系、编制技术等方面的多规冲突愈演愈烈,一直在矛盾中探索与发展.该阶段主要有以下2 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城市规划(以下简称“城规”)为我国近些年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受地方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利益协调属性不足,欠缺对生态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等重要问题的综合考虑,且往往重布局、轻指标,与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土规”)分歧和冲突不断,导致规划难以实施与落地;另一方面,自1986 年版和1999 年版《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全国各地开展“土规”试点,逐步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和指标分解体系,对耕地保护与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垂直管理的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往往重指标而轻布局,且基本农田等指标分解过于主观,往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发展至今,“城规”与“土规”矛盾越来越为从业人员所诟病,这不仅仅2 类规划间的冲突问题,还存在与发改、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矿产等其他各类规划无法统一的现象,导致各类社会问题产生,对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全国各地方开始探索“多规合一”的体系改革途径,尝试由“两规合一”慢慢发展成“多规合一”.
图1 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
2018 年我国空间规划进入全面改革阶段.这一年,成立了自然资源部,该机构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意在通过构建覆盖全国并高度统一的规划“一张图”,着力解决长久以来多规冲突的问题[3].
“一张图”是实现“多规合一”的关键,也是从根源上破除传统空间规划弊病的重要途径.尽管解决问题的途径已经找到,但如何从全国范围构建“一张图”,科学合理地开展这一浩大工程,需认真开展研究.
1 “多规合一”探索与实践问题分析
1.1 “多规合一”探索
为解决长期以来的多规冲突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多规合一”的途径,发展至今,我国“多规合一”的探索可分为3 个阶段:早期探索(2004 年以前);试点推动(2005—2012 年);政策支持(2013—2018 年),如图 2 所示[4].
1.2 “多规合一”实践问题分析
1.2.1 规划种类庞杂,冲突不断
规划种类繁多、庞杂是导致多规冲突的根源,也是“多规合一”的重要阻碍.据统计,我国现行的各类规划种类达200 余项,其中经法律授权的已达80 多种,尽管各类规划侧重的目标不同,但其管控的范围明显重叠,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冲突,且在规划的层级结构上(国家到地方)出现了“三国演义”的局面,如图3 所示[5].
1.2.2 部门规划自成派系,矛盾不断
图3 国土空间规划种类
由于事权不统一,各部门开始自成规划体系,并随着管控范围的增大逐步演变成各部门间规划空间的争夺局面,如住建部门的城乡规划,原本侧重于城镇体系,现逐步转向全域范围的管控;国土部门的“土规”也明显由最初的耕地保护转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趋势,不断控制建设用地,从而造成与城乡规划的冲突[6].与此同时,整个空间规划体系明显缺乏统一全局的龙头规划,缺少一个关键性的协调或负责部门,从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规划间的矛盾.
1.2.3 “多规合一”的实践分析
当前多个地方“多规合一”的试点较为成功,初步产生了一些实践成果:武汉、上海、深圳等地对“城规”与“土规”采取统一编制、分开报批方式,进行“两规合一”;广州、云浮、河源等地将“城规”、“土规”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统一,进行“三规合一”;深圳、厦门等城市全方面推进各部门规划统一,进行“多规合一”,有效推动空间规划的改革与发展[7].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发现:尽管“多规合一”以问题为导向,重在规划衔接和实施保障,但实际工作中大多以解决规划冲突与土地不可用等现实困境,始终缺乏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难以在极其复杂的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衔接,而且未打破既有体系构架问题,也未构建新体系进行代替;非法定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只能通过法定规划实施,而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作为保障.总而言之,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规划体系等各项内容,“多规”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一”,但“多规合一”的探索历程为改革后的空间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成为“一张图”建设的重要支撑.
2 “一张图”的建设思路
2.1 建设意义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意义在于解决规划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精准落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具体体现如目标对接、技术标准对接、用地分类对接等多方面的矛盾,在统一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工作底图的绘制,为区域空间布局及成果编制奠定基础;开展“双评价”工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全域空间,确保主体功能区的精准落地[8];“一张图”是统领区域各规划的总图,基于区域的本底条件与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用地、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国土空间格局良性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管控效率.
2.2 技术路线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是指“一张现状底图+一张规划蓝图+一张管理用途”[9].一张现状底图: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三调”)为基础,融合规划编制所需的其他相关数据与信息,形成坐标、边界统一的全国范围内的一张底图,并进行一定时间间隔的更新,有效支撑规划编制、实施及监测等规划全周期[10];一张规划蓝图:在一张底图的基础上,及时将规划成果向本级平台入库层层叠加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图层,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及时更新规划修改、审批等信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动态更新[11];一张管理用图:以规划一张蓝图为指导,将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活动纳入一张管理业务图,管理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全部业务活动,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的全面监管,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主要技术路线见图4.
图4 空间规划“一张图”技术流程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一张图”的基础载体,现状底图、规划蓝图和管理用图均是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中实现的,见图5.
2.3 构建一张现状底图
以“三调”成果为基础,整合空间规划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基础测绘、资源调查、资源感知、城乡建设、资源管理、社会数据、经济数据、人类活动、城乡运动等多元数据,通过数据融合、集成、质检等过程形成坐标、边界统一的底图[12].
图5 “一张图”与基础信息平台关系
“三调”成果数据中符合入库要求的直接入库,而地类数据需按照国土空间用途分类进行转换,空间关联数据需通过细化与补充调查后才能入库.其他入库数据分为4 大类,现状类数据: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影像、基础地理等;管控类数据: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区划、专项规划等;管理类数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修复、测绘管理等;社会经济类数据:社会、经济、人口等[13-14].现状数据通过图斑处理、图层构建、字段建立、属性赋值、冲突分析、图数核对、优化完善、整合成库等过程,构建统一数据格式、坐标标准、属性表达等的现状底图.
2.4 构建一张规划蓝图
以现状底图为基础,进行“双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发展的功能导向,划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级,总结其环境优势与禀赋.通过评价区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划定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以及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分区,探测国土空间开发的风险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15].“双评价”的成果主要用以指导“三区三线”的划定,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16].
基于此,叠加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规划图层,总体规划层面包括国土空间格局、城乡统筹结构、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城镇建设区、地下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分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等;详细规划层面包括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规划等要素;专项规划包括资源利用类、要素配置类、安全保护类、城市特色类等[17].叠合的要素通过数据集成、处理、融合、校正等步骤,形成统一用地分类标准、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事权的规划蓝图.
2.5 构建一张管理用图
管理用图一般是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一张图”规划实施监测系统,具有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的作用,并涵盖规划从编制、审批、实施等全过程[18].它可有效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与开发、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确权登记、执法管理等方面,以期达到规划编制更智能、规划实施更精准、规划管控更科学的总体目标[19].
3 “一张图”建设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
“三调”的数据标准和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并不完全一致,入库前需要针对不同的对应关系采用不同的转换方法,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对“三调”数据进行转换.它主要包括空间数据进行要素及属性融合、文本及图片数据进行数字化、非结构数据结构化、非空间数据空间化等.其他4 类数据:现状类、管控类、管理类和社会经济类,属多源异构数据,这无疑给数据入库造成一定的困难,也是构建一张现状底图的技术难点.选择统一的 GIS 数据管理系统平台,设置统一的坐标,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信息相匹配、栅格数据矢量化、文本图表数据数字化等工作,最后形成坐标一致、层级清晰、信息完整的一张现状底图.
双评价中,评价单元的划分、影响因子的选择、各因子的权重、评价方法的选择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为得到科学可行的双评价成果,这一技术难点不容忽视.在实施过程中应获取全面客观的基础数据,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时效性等;结合规划区的地方特色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指标体系以及因地制宜的确定指标分级阈值;以生态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为前提,协调好发展与保护、资源与资产的关系.由于双评价的本质是对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特征认知的工具与方法,其结果对“三区三线”的划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要做到数据真实、方法科学、结果可靠和结论合理.
4 结语
经过全国上下“多规合一”的努力探索,我国空间规划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规划体系全面改革后的“一张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张图”建设是贯穿整个空间规划编制过程的重要工作,可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层级体系、事权划分、编制技术等因素造成的多规冲突问题.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及监督预警的基础与支撑,“一张图”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更新信息,保证其时效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