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有谁怜
2021-01-22若琦
□若琦
前几天,我的爷爷奶奶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常喝的那款饮品快喝完了,请我帮他们再网购一些。
我们不住在一起,来往并不非常方便,所以我时常会询问他们需要买些什么,我可以在网上下单,让快递员送上门,可以免去他们的奔波与提着重物爬楼的辛苦。
我拍着胸脯告诉他们,网络时代的便利超乎想象,放心吧,都交给我。
但我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自从物流业发明了“丰巢”和“菜鸟驿站”,快递员就不再送货上门了,而是开始习惯于把货物送到代取点,然后悄无声息的发送一条短信到手机上,接下来就是老人们漫长的等待。
最近的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包裹躺在代取点已经一周,忍不住打电话给快递员,问他为什么不能给老人打个电话。快递员感到很不解,我们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收件人自己要查信息啊。
年轻人很难想象,查阅信息这个操作能有多难。时不时打开淘宝刷一刷订单物流,或者设一个提醒,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包裹。
而快递员少打的这一通电话,也可以帮助他们送单再快一些。
但对老人而言,要在躺满垃圾短信的信箱中挑出实时的、有效的物流信息,实在是太难了。
前几年我在工作中接触到一种叫作“拟老服”的装备——我猜想大部分年轻人应该都没有体验过。在膝盖、胳膊埋上铅条,眼前戴上眩目镜,耳中塞上耳塞,去模拟老人们走路、听音、爬坡、阅读的感受。
一旦穿上你就会明白,在你眼中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多少器官的协同配合,以及大脑一刻不停的努力学习。
于是后来的每次网购,老人学会了隔三差五就去“菜鸟驿站”望一圈,看是否有新的快递,无论多重的包裹,都只好自己提着,走一阵歇一阵的运回家。
有时我会主动打电话提醒他们去拿快递,他们既担心代取点下班,又担心找不到包裹,只要接到我的电话,立刻放下所有事情奔去驿站。
网购不仅没有解放老人,反倒令他们更加焦虑与急促了。
前些日子,微博热搜不断爆出“大妈被假靳东欺骗欲离婚”、“医院关闭人工窗口老人情绪激动”的新闻。2.5亿60岁以上的老人,似乎正慢慢被这个时代抛弃,成为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调侃。
面对网络时代,好像老人总是愚昧的、无知的、学习能力差的、易受骗的,舆论从没有意识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这个社会中唯一在接受能力最强的青少年时期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一代。
与浸淫在网络中成长的80后、90后、00后相比,他们已经学得很快了。
一日千里的技术发展、错综复杂的网络生态、鱼龙混杂的精神产品,实在让老年人应接不暇。而与子女之间或多或少的疏离与代沟,又让他们失去了咨询的对象。年轻人们既责怪他们跟不上时代,摸不清互联网的游戏玩法,又责怪他们不够谨慎,轻易堕入互联网骗局的圈套。
老人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站在互联网深不见底的蓝海边,远远望着年轻人弄潮的背影。
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非常多,譬如普及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培训班,再譬如针对老年人的快递经发件人注明后,由系统在后台自动拨打电话语音提示,或者在公共服务窗口增设一些志愿者,等等。
我并不同意因噎废食地为少数群体叫停科技发展的脚步,但我们完全可以在每一次技术革新中周到地设置一些情境操作副本,让老年人也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开启健康码、打车、发布朋友圈、浏览新闻,而不是只被抖音和快手的算法牢牢地禁锢在信息茧房之中。
对技术团队而言,这一点也不难,只是没有太多的利润变现,所以企业没有动力去增设这个副本。
在2025年之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就会接近3亿,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希望在你我老去之前,有人为我们铺上这一条通往未来之门的小路,让我们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眼蒙耳聋,也能顺利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