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至过后有些疾病要重点防

2021-01-22董芳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取暖器手脚心脑血管

□董芳

时序跨过冬至的门槛,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中国民间历来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足可见,在传统的医疗养生的理念中,对冬天的重视。西医的引进拓宽了传统医学的视野。西医也对冬季多发病有过科学的解释。

近日全国气温下降,冬至前后,医院呼吸科、儿科、血管外科、急诊等科室病人不断增加。陈女士说:“一大早我就赶到省医院排队看病,光这两个月就感冒了三次,最近一次已经半个月了还没好,冬季太难熬了。”在挂号窗口等候交钱的付先生说:“父亲前几天出去锻炼的时候血压突然升高,发生脑梗住院了,还好离医院近,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冬季患者增多,这跟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冬季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处于紧绷状态,急诊随时都会有人送到,我们也随时待命。”一位急诊科医生说。

冬季干燥,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由于这些气候特点,冬季时人的体质也发生与气候相适应的内环境变化,同样也由于气候的原因抵抗力下降,易患病。

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降低,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这些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脑血管疾病: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由于冬季气候寒冷,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冬季人们很容易出现体内循环失衡,寒冷刺激血管,当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时,最容易导致动脉血压增高,心脑血管耗氧量也会增加,再加上高脂餐、饮酒等生活习惯,导致血压升高,缺氧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更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甚至出现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冬天寒冷,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喉肿痛、咳嗽、咳痰、胸痛。冷空气刺激可以引起哮喘发作、鼻腔出血等。冬季人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早晚温差大,室内外温差也大,受寒着凉容易感冒,冬季也是流感高发季。

皮肤瘙痒症:冬季寒冷干燥,人们的皮肤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皮脂和汗液大大减少,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引起瘙痒。再加上强紫外线,会出现皮肤干裂、粗糙、过敏等现象。

消化系统疾病:冬季人们室外活动量减少,一些人高脂餐、饮酒等饮食习惯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后果。

骨折:冬季是骨折的高发期,因为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相应的肌肉、关节变僵硬,人对外界突发的一些事件、意外的反应比较差。尤其是老人冬天衣服穿得多,身体灵活性下降,再加上冬季雨雪天气多,路面湿滑结冰,容易绊倒摔伤,骨折风险随之增加。

寒冬时节,气温低,湿度小,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况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体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但有些人常常会陷入误区。

由于冬季寒冷,只能穿着厚厚的衣服御寒,有不少老人和家长觉得穿衣越多越暖和,寒冷时节,不少老人和小孩会穿好几层衣服,捂得严严实实。其实,这种做法未必正确,从生理角度说,人如果穿衣过多过厚,会因热量大,致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了散热,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过分捂。

另外,天气太冷时,人们一般不喜欢出门,户外活动减少,而室内空气流动少。为了增加体内热量御寒,有些人更喜欢吃肉类和高脂肪类等油腻食物,喜欢饮高度酒,这种饮食习惯也容易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冬季不要过分进补,要注意营养搭配,少饮酒。

还有人喜欢蒙头睡觉,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欢用被子蒙头大睡。这样既不卫生,也可能因氧气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涨。此外,从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汽也使被窝内的湿度急剧加大,全身肌肤都会变得不舒服。

在没有暖气的地方,很多人受冻后会赶紧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边烤,这样做虽然暂时感到舒服,但这一变化过程对手脚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因为冬季气候特点和人体机能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以下方面做起:

1.冬季养生宜早睡晚起,保证充分的睡眠,多晒太阳,禁忌熬夜。

2.注意保暖,在户外活动时注意保暖,尤其注意头颈部的保暖,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要注意手脚、耳朵的保暖,预防冻疮。

3.定期开窗通风,流通室内空气,尽量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可用开水冲泡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

4.饮食规律,结构合理,荤素搭配,多食易消化食物,多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牛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牛奶等。多食粗粮及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切忌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切忌过度饮酒及吸烟。

5.适当运动健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几场病”,冬天以室内运动为主,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晨练不宜太早,户外活动,可有意识的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

6.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护好身体。

猜你喜欢

取暖器手脚心脑血管
谁是“统计小能手”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为什么不能在封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撩人手脚大“摩”咒赶走春日干渴肌
脚踏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