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的山楂
2021-01-22耀心
□耀心
山楂为历代人们喜食,又名山里红、红果、胭脂果、棠棣子等,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仅次于鲜枣和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达到每100克果肉含60~90毫克,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此外,山楂中糖类、有机酸含量都比较高,山楂还是常见水果中的果胶含量之王,它的果胶以原果胶形式存在,在一定的酸度、糖度和温度下能形成水溶性果胶,不用添加任何增稠剂便能做成山楂糕,不仅口感好,还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其中含钙量很高,在加工过程中也不会损失,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吃。还可制作山楂冻、山楂罐头、雪山楂、山楂酥、山楂酪等小吃。
山楂不仅供食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传,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患了腹胀病,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症状。见贵妃整日蹙眉叹息,这可急坏了圣上,忙召令御医为皇妃诊治,无奈用遍了名贵药,病情不减反而加重,只得张榜招名医。一天,有位道士路过皇宫,当即揭榜为皇妃治病。入宫诊视,道士察贵妃脉象沉迟而滑,舌上布满厚腻苔,于是挥毫开具处方:“棠棣子十枚,红糖半两,熬汁饮服,日三次。”随后扬长而去。皇帝对此将信将疑,没有责罚道士的傲态,而急命御医照方遣药。谁知用药不到半月,皇妃的病就果真好了。方中的棠棣子,至宋代《本草图经》就被确认是山楂的别名。据说杨贵妃为使肌肤细嫩光滑,以讨皇上欢心,当年经常食用一道叫做“阿胶羹”的药膳。因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药性滋补,久食则腻胃,会导致腹胀满、纳差之类病状,所以经道士诊治后,她明白了自己的病根,并在此后服食阿胶羹的同时,常佐食些山楂,果然旧病不发,体安神爽。
山楂性温,味酸甘,具有消食积、散瘀血、驱涤虫的功效,用于治疗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症。《本草纲目》说:“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山楂“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中的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及利尿、镇静的作用;所含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的作用;属黄酮类中的牡荆素还具有抗癌作用;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所含的苷类成分能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痰平喘,有利于气管炎的治疗。炒焦的山楂对各型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常用验方:治一切食积:山楂、白术各120克,神曲60克,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送下。治食肉不消:山楂肉120克,水煮食之,食肉饮汁。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3~6克,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治老人腰痛及腿痛:山楂、鹿茸(炙)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山楂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3~6克,盐、酒调,空心热服。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治绦虫病:用鲜山楂1千克(干品250克,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治急性细菌性痢疾: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每日用山楂30克,毛冬青60克,分2次煎服。
注意:凡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和龋齿者,以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忌服用;脾胃虚弱者慎服。这是因为山楂助消化是通过“破气”去消积滞的,如果食之过多,就会伤人元气。诸多医药文献中都记载食用山楂的宜忌。《本草经疏》载:“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得配本草》中告诫:“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亦曰:山楂“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另外,儿童不宜多吃山楂。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点,对牙齿生长不利。《本草纲目》载:山楂“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儿童食山楂后还要注意及时漱口,以防对牙齿之害;孕妇也要少吃山楂。山楂可加速子宫收缩,可导致早产,宜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