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

2021-01-22吴秀君王景涛何水平辜学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7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白芍气滞

吴秀君,王景涛,何水平,辜学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或月出血量发生异常、伴有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1]。对育龄期女性人群, 月经不调若不能及时治疗、纠正, 可诱发不孕、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对中年女性, 长期月经不调可导致生命质量降低及诱发癌变的可能[2-3]。本次研究通过对该院中医科2018年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整理中医在月经不调处方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某院中药房信息系统中调出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岁~45岁,平均年龄(37.52±1.48)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病程(1.34±0.21)年。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6];(2)均为研究时间段内出具的中药处方。排除标准:(1)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月经不调者;(2)精神病患者;(3)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收集处方中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状况,具体为患者年龄、疾病诊断、证型、中药种类、中药剂量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中药种类、中药剂量等。

2 结 果

2.1 年龄统计

该院月经不调的患者以31~40岁为主,有524人次,占43.66%;小于18岁的患者有131人次,占10.92%;19~30岁的患者有365人次,占30.42%;41~50岁的患者有180人次,占15%。见表1。

2.2 月经不调的种类及证型统计

该院月经不调的种类以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稀少、月经过多、痛经为主,其中患有月经后期的比例最高,达36.17%,其次是月经过多,占21.08%。见表2。

表2 月经不调的种类及证型统计

2.3 月经不调的证型统计

根据该院月经不调的证型统计,得出主要证型气血不足(24.42%),气滞血瘀(16.75%),肝肾不足(32.50%),脾肾不足(17.67%),湿瘀阻络(8.67%);其中肝肾不足的证型居多。见表3。

表3 月经不调的证型统计

2.4 月经不调不同证型的常用药统计

气血不足常用白芍、甘草、党参、白术、茯苓;气滞血瘀常用熟地黄、白芍、川芎、郁金、柴胡;肝肾不足常用熟地黄、白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脾肾不足常用枸杞子、女贞子白芍、山药、桑寄生;湿瘀阻络常用益母草、白芍、茯苓、甘草、鸡血藤。

2.5 处方常用药使用率统计

用药频次占比超过10%的药物有白芍(70.17%)、熟地黄(53.50%)、枸杞子(31.17%)、甘草(23.25)、当归(18.00%)、茯苓(15.50%)、党参(13.92%)、菟丝子(13.67%)、白术(12.92%)、川芎(12.75%)、郁金(10.25%)。

3 结 论

3.1 年龄分析

月经初潮一般在12~16岁,根据个体的差异,有早有晚,如果超过18岁还没有月经来潮,则属于异常现象,因此18岁以下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女性从45岁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称为绝经期,因此在50岁以下的女性,均有可能出现月经不调[7]。在随机抽查的1200张处方中,31~40岁的月经不调患者的患者最多,占比为43.66%,其主要原因与事业、家庭、社会等的压力有关,导致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等[8],从而引起月经不调。

3.2 月经不调的分类

月经不调是属于妇科疾病,包括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稀少、痛经等,其主要证型有五种,分别是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脾肾不足和湿瘀阻络。月经先期是指连续三周以上,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推迟3~6个月。月经先期其病机为虚和热,气虚或血热而引起冲任不固、血海不能正常储存血液、经血失制导致月经提前[9-10]。其证型以气滞血瘀和脾肾不足为主。月经后期是指连续三周以上,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其病因分为虚实,虚为肾虚、血虚、阳虚,实为实寒、气滞、痰湿、瘀血阻滞[11-12]。其肝肾不足和脾肾不足是常见的证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连续三周以上,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肾虚。主要的证型是气血不足和肝肾不足。月经稀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每次量不超过5ml,或行经2天即干净,甚或点滴即净者。发病机制有虚实两个方面, 虚为冲任气血不足, 实为瘀血痰湿阻滞[4]。主要证型为气血不足和脾肾不足。月经过多是指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发病机制与月经先期相似,在虚和热之外,还有血瘀这一病机[5]。主要证型是气血不足和气滞血瘀。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周期性的出现小腹疼痛[6]。发病机制分为虚实。虚为血虚、肾虚,所致疼痛多在经后;实为气滞、瘀血阻滞,所致疼痛多在经前或经期。主要证型为湿瘀阻络和气滞血瘀。

3.3 用药特点

中医强调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一旦气不通畅,瘀血滞留,则会导致病情反复,无法痊愈。福金荣教授认为瘀血不仅病理产物还是致病因素,瘀血日久加重气机阻滞,脾运受阻,无力运化水湿,致湿寒壅盛。湿性趋下,流注下焦,外感或者内伤湿邪,留滞于冲任胞宫[2-8],其中寒、热、湿、瘀互相影响、相互转化,湿瘀共存,从而导致月经不调。湿瘀阻络常用益母草活血痛经、利尿消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茯苓利水渗湿;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大剂量的白芍和甘草合用,有解痉镇痛功效[10]。

3.4 处方常见药物使用率

气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调月经就是调气血,气血调和则月经调和,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调补气血,活血补精。该院治疗月经不调最常用的是补血药,常用药物包括白芍、熟地黄、当归,具有养肝血的疗效;另外,甘草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其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配伍广泛,配伍理气活血药,能促进机体健脾生血,气血两旺,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常用药中处方用量未超药典药量范围的有白芍、熟地黄、当归、甘草、党参、川芎、益母草、枸杞子、柴胡、茯苓,占常见药的71%。处方用量比药典药量范围大的药物包括白术、鸡血藤、郁金、菟丝子。对于活血补血效果的药物使用剂量较大,有鸡血藤等。

综上所述,月经不调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和病机都很复杂。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需根据其病机病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活血通络、滋养肝肾等方法进行调理,纠正患者的月经周期、缓解患者小腹疼痛和脸色苍白的症状,从根本上治疗月经不调。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白芍气滞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芍花开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