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1-01-22孟广斌
王 涛,孟广斌
(湖北荆州市公安县中医院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300)
标本溶血属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大多由采血负压大、离心转速高等原因破坏了血液中的细胞而引发[1]。近些年来,随着采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化检验中的标本溶血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得检验结果收到严重影响,而因溶血现象所发生的差错也使医院在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时处于不利地位[2,3]。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抽取36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健康体检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12月;②健康体检人员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4]:①妊娠、哺乳、月经期女性;②原发性血液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自身溶血性、获得性溶血疾病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将360例血液标本分为非溶血组与溶血组,每组180例血液标本,其中非溶血组中男150例,女21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83±4.28)岁,血组中男145例,女21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56±4.6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非溶血组血液标本不做任何处理,室温下放置30min,以每分钟3000r的离心速度离心处理5 min,之后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溶血组血液标本采用人工溶血后进行生化检测,首先将标本在-20℃的低温环境中放置30min,然后取出进行水浴解冻,待溶血现象出现后立即进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之后进行离心处理,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离心参数及检测仪器与非溶血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水平,主要包括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酐、谷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酸及钾离子。
1.4 数据处理
采用S P S 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化指标水平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所示,溶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酐、谷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酸及钾离子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溶血组,碱性磷酸酶指标水平低于非溶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非溶血组 溶血组 t P总胆固醇(mmol/L) 4.77±1.35 7.81±1.8 18.127 0.000碱性磷酸酶(U/L) 121.97±15.69 82.02±10.84 28.106 0.000甘油三酯(mmol/L) 1.14±0.88 2.82±1.02 16.731 0.000尿素氮(mmol/L) 5.27±1.19 8.02±1.47 19.508 0.000乳酸脱氢酶(U/L) 113.95±14.64 214.02±11.32 72.548 0.000肌酐(U/L) 80.95±3.48 87.03±2.73 18.442 0.000谷氨酸转氨酶(U/L) 52.95±4.63 68.02±3.23 35.815 0.000葡萄糖(mmol/L) 5.36±1.42 7.84±1.52 15.996 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U/L) 41.95±6.12 59.03±7.25 24.153 0.000血尿酸(mmol/L) 350.95±15.13 371.03±15.49 12.442 0.000钾离子(mmol/L) 3.37±1.02 6.02±1.35 21.013 0.000
3 讨 论
血液标本溶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因恶性疾病或服用易溶血药物而导致的溶血现象称之为体内溶血,而因采血方式不当、标本送检过程中发生震荡、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而导致的溶血现象称之为体外溶血[5,6]。血液标本一旦发生溶血,将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细胞的大量释放,使生化指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干扰生化检验,使最终诊断结果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受到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受到影响[7]。以往研究表明,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含量差异极大,由此可以看出溶血现象会严重影响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8]。本次研究结果亦显示,溶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酐、谷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酸及钾离子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溶血组,碱性磷酸酶指标水平低于非溶血组,P<0.05。结果再次证实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影响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率。因此,在临床生活检验过程中,为避免标本发生溶血现象,需注意一下几点:①采血扎带不得过紧,且注意时间不要过长;②尽量不要反复对血管进行穿刺;③采血针、注射器保持无菌、干燥,采集后的标本需保存在合适温度内,且时间不得过久[9];④离心处理过程中需控制离心速度。对于溶血严重的标本需重新采集,若标本溶血不明显,在检验后需校正检验结果[10]。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会导致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准确,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可提高检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