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动力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2021-01-22周国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非典型动力性精神障碍

周国华

(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600)

大量临床资料发现,部分精神病患者因长时间的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发生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分析发生该病变的原因与药物所致的交感神经麻痹或副交感神经兴奋相关,这些异常升高的兴奋性容易引起肠壁肌肉发生强烈的痉挛与收缩,从而对正常的肠蠕动造成影响,诱发动力性肠梗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更多的威胁[1-2]。当前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动力性肠梗阻的报道较多,但对此类动力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不够了解。现我院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动力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展开研究分析,旨在为药物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29~63岁,平均(40.23±3.90)岁,病程2~20年,平均(10.23±0.34)年。

1.2 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精神病均符合CCMD-3中相关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签署了关于本次实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在进入研究前使用过可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因其他病因引起的肠蠕动障碍者。动力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感、无法正常排便及排气、出现恶心及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行X线检查可见液气平面,部分肠腔出现了积气或扩张的情况。

1.3 方法

对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患者数统计,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发生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

1.3.1 临床特点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了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肠梗阻类型、精神障碍类型、用药情况等。

1.3.2 X线片检查方法 采用UDR588h仪器行x线检查,投照的体位:为患者实施腹部立位片照射,要求受检者需要面向X线管站立在数字平板探测器的前面,以中心线为水平方向,经剑突与耻骨连线的终点垂直入摄,照射的范围,上达膈肌平面,下至耻骨联合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现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

该组患者共出现了11例动力性肠梗阻,所占比例为12.64%(11/87)。其中男性比例较高、年龄≥60岁患者比例较高、住院时间≥30d患者比例较高、精神障碍病程病程≥5年患者比例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较高(P<0.05)。见表1。

表1 出现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

2.2 出现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的用药情况

该组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用药中使用过奥氮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P<0.05)。见表2。

2.3 出现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表现

完全性动力性肠梗阻X线表现:共6例,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小肠积气扩张,小肠内同时可观察到多个液平面,大肠发生扩张的同时可见大量的粪便影;3例患者可见明显的大肠及小肠积气扩张,并可在结肠梗阻部位观察到大量的高密度粪便影。

不完全性动力性肠梗阻X线表现:共5例,其中3例患者腹部可观察到广泛的胃肠道积气;2例患者可观察到肠管存在明显的积气扩张现象,肠管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液平面较低。

3 讨论

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因内在毒素刺激或者神经反射引起的肠壁肌能功能紊乱相关,该病在发生发展期间可对正常的肠蠕动带来影响,甚至容易导致肠管发生痉挛,对肠内容物通过肠管的移动及通过过程带来较大的影响,以此发展成为肠梗阻,对患者的消化功能影响较大[4]。精神障碍患者本就被认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需要长期大量的口服抗精神病类药物以达到稳定病情发展的目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另外,加之精神障碍患者多存在着认知功能以及语言表述上的障碍,为早期发现及鉴别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带来了困难[5]。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给予早期有效的发现及诊断至关重要。

现我院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动力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共出现了11例动力性肠梗阻,所占比例为12.64%(11/87)。其中男性比例较高、年龄≥60岁患者比例较高、住院时间≥30d患者比例较高、精神障碍病程病程≥5年患者比例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较高(P<0.05)。分析可知,年龄较高且病程较长的患者通常存在着药物耐药能力较低,胃肠蠕动能力减弱,活动能力较低等情况,容易增加肠梗阻的发病率。而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可能与其应激反应迟钝相关,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主观感受能力更加敏感,长期活动量较低,也增加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另外,该组动力性肠梗阻患者用药中使用过奥氮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P<0.05)。结果提示,奥氮平相比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更加容易引起动力性肠梗阻,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将其作为二线用药,尽可能的降低该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6]。此外,在经X线检查时发现可根据大肠、小肠积气扩张,粪便影等表现判断是否存在动力性肠梗阻以及类型。若患者一旦出现肠梗阻,其整个胃肠道容易存在广泛积气扩张,腹胀则被认为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及表现[7]。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旦患者出现经常性便秘,则容易导致粪块阻塞肠道的情况,此时肠管积气情况进一步加重,行X线检查则可观察到少量或者多发液平影,也被认为是严重的X线表现[8]。

综上所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动力性肠梗阻,行X线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诊。

猜你喜欢

非典型动力性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民法典》时代非典型担保的逻辑追问与效力审视——以买卖型担保为分析视角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乘用车DCT车型的动力性提升分析与实施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具有家庭干预的HTV/AIDS模型动力性研究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某小型电动清扫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