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发挥自身的光与热
——记刘瑛老师的退休生活
2021-01-22于晨光
于晨光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第二中学 宁夏银川 750104)
刘瑛,男,宁夏青铜峡人。1948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副编审。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青铜峡市劳动人事局局长、宁夏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党支部书记等要职,2008年退休。
一般人退休后,含饴弄孙,无所事事。但退休后的刘瑛老师,仍然努力发挥余热,回报社会。他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高校教学,并且佳作频出。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刘老师的退休生活:
退而不休书乡志 离而不忘故乡情
1991年下半年,刘老师离开了生活、工作了四十余年的家乡青铜峡,调入宁夏工学院工作,并创办了《宁夏工学院报》。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家乡的风土人情,于是刘老师心中就动了为家乡编写史书的念头。作为一个非地方史专业的行政领导干部,编写史书谈何容易!刘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大量收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经过一年多的伏案写作,2010年7月,《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35万字)这本图文并茂的地方志图书由阳光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将青铜峡的历史文化、科教文卫、企业文化,作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语言质朴,可读性强,届时间好评如潮,时任吴忠市副市长、青铜峡市委书记高万金等领导欣然为此书作序赞誉了这本书,宁夏地方志专家吴怀章先生也作序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的王荣华先生也写了《发微钩沉 史地辉映》的评论文章,在此不再赘述。2010年,《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荣获了青铜峡市委、市政府特别贡献奖;2012年5月青铜峡市首届文艺评奖中,被青铜峡市委、政府授予“宣传青铜峡优秀文艺作品奖”。
刘老师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充分认可,辛苦努力的耕耘结出了美味的果实。
《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的开花结果,刘老师并不满足。他又开始了新的课题——“宁朔县”的研究。宁朔县在刘老师的心中,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或许是近乡情怯,他对于这个梦的追寻和解密,非常执着。2016年,刘老师编著的《古今宁朔县》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个梦圆了。《古今宁朔县》辑录了宁夏首县——宁朔县的历史脉络、区划变迁、县治变更、山川名胜、历任县长、农业变革、物质生产、风俗民情、以及古县新貌等等,蕴含很多关于宁朔县的历史知识,从不同阶段、各个角度展示鲜活的历史实事、历史活动、历史人物。这本书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陈育宁教授拨冗作序,高度评价了《古今宁朔县》的学术价值和刘老师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创刊《学报》获殊荣 老有所为续《扬正》
自2011年起,刘老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主编,负责《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的创刊、组稿的工作。一位花甲老人,为了成功创刊《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起五更睡半夜,从封面设计、内页设计、组稿等方面煞费苦心,最终在2011年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胜利出版,并成功申请了内部刊号。《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报》是一年四期的季刊,如今已出版三十余期,其中收录了许多专家、学者、教授的文章,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办刊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学界的肯定。该学报在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讨会暨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双优”评比中,两次荣获“优秀学报一等奖”,一次荣获“优秀学报二等奖”。期间,刘老师还以读书、励志、惜时、践行为主题,从历代格言、家训、名篇中整理,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编写《传统文化读本》一册,反响良好。
2017年,刘老师又创办宁夏大学离退休人员服务处所主办的期刊《扬正》,刘老师担任《扬正》的主编。《扬正》为季刊,设有关注、人物、交流、记忆、欣赏、健康等六大版块,每个版块划分若干栏目,刊登两学一做、工作研究、专家风采、活动集锦、风范长存、诗歌辞赋、散文天地、健康贴士等等相关文章,还设有4个彩色插页,刊登老同志的书法、绘画、摄影、楹联、篆刻等作品。自2017年9月创刊发行以来,《扬正》好评如潮,它为老同志提供了一个陶冶情操、抒发心声、老有所为的平台;为热心离退休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工作经验、丰富活动成果、共享智慧人生的窗口;为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经验借鉴、展示才华的阵地!
勤做报告发余热 激浊扬清展风采
2013年,刘老师被聘为宁夏大学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宣讲员,为宁夏大学团委培训班,宁夏大学人文、政法、经管、外语、数计、土木、生科、预科、高职等学院学生,做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中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讲座;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农业学校学生进行党史国史讲座;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土木、矿业、管经、中文等系的师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等讲座。各类讲座共计30余场,听众达10000人以上。为了讲好党史,刘老师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两卷四册,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自治区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宁夏史》等,查阅大量资料,准备了宣讲时间从1.5小时到3.5小时,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干部职工的几类讲稿,字数达10万之多。老先生的严谨、认真令人钦佩和感动。
2018年经宁夏大学推荐,刘老师由宁夏自治区老干部局考察确定为老干部宣讲团十人成员之一,为自治区直属机关老干部、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吴忠市老干局、石嘴山市老干局、宁夏大学老干部等机关单位、群体作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推宁夏三大战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退而不休做贡献”等专题报告,听众反响非常好。
除此之外,刘老师还积极参加有益社会活动,不断发辉光和热。这位七旬老者加入林湖左岸社区志愿者团队,担任林湖左岸社区“道德文化馆”义务讲解员,
并在春节前到社区共建单位银川市拘留所给干警以及拘留人员作了题为《不忘初心 再做点事》的专题讲座,传递正能量;刘老师还代表林湖左岸社区参加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在宝湖社区举办的百姓大讲堂,讲身边的故事——《过年的味道》。
慷慨捐书传文明 老而好学勤参研
刘老师含辛茹苦,为保存家乡的历史记忆不辞劳苦,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不仅编著了《走进青铜峡》《古今宁朔县》这两本沉甸甸的优秀方志图书,而且还在青铜峡市的《古峡文学》等杂志发表记忆青铜峡文章十余篇。
为了让历史记忆广为传播,他为青铜峡市旅游部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图书馆、宁夏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捐赠《走进青铜峡》500余册,其中一次捐赠给青铜峡的旅游部门图书210本,码洋达10080元。在青铜峡市新图书馆即将建成之际,刘老师又给青铜峡市图书馆慷慨捐赠了《古今宁朔县》108本,码洋6480元。
刘老师的慷慨,对于地方历史流传做出的巨大贡献,令人感动不已。
几年来,刘老师积极参加了宁陕蒙经济技术研究会、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黄河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工作研讨会等会议,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老而好学,令人称道。
在2018年宁夏大学60年大庆之际,刘老师为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撰写的《从台虎钳到数控加工中心》的记忆文章,被收录在《匠心构筑机械梦》和《宁大情怀》书中。这位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刘老师没有因为退休而闲下来,他用自己的丰富的学识,一直在为社会、为文化、为青年人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他还在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2020年,刘老师被评为宁夏“百姓学习之星”。这里,引用陈育宁教授在《古今宁朔县》一书序言中的几句话为本文作结:“一个人只要有追求,下功夫,正可应‘有志者事竟成’之古训,年龄未必能阻挡了作为。刘瑛同志的充实生活和有所作为,值得羡慕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