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2021-01-21李雪涛赵建枫王雪超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可持续

李雪涛 赵建枫 王雪超

摘要: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再一次将绿色环保作为重要发展策略。可见我们在经历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居环境的提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重要提现。校园环境是我们学生重要的人居环境的组成,校园垃圾是不可忽视的,每天有多少垃圾产生?这些垃圾中又有多少是可 回收利用的?有多少是不可再利用的?我们生活再校园内,又该如何去让校园垃圾分类可持续呢?

关键词:人居环境、可持续、垃圾分类

前言:

為什么我们有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可依旧垃圾分不好类呢?为什么人 人都能在考卷上对答如流的分类垃圾知识,现实中确做不及格呢?可持续 的人居环境,不是让我们提提口号,一口吃个胖子,而且要我们一步一步 的去实现它,校园垃圾分类就是我们的一小步也是我们形成意识的一大步。

1 垃圾分类

随意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我们生的环境也在逐步恶化。国内外都开始重视垃圾分类。中国很多地方和地区已经为垃圾分类特意立 法,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垃圾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垃圾分类整治 的态度和决心。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共同享用同一个人居环境,一旦我们的人居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人类。垃圾分类 知识构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 就是要从小事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看似小小的垃圾,汇聚在一起,就 会对人居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2 校园现状。

以建筑学院九号楼为例,门口路边有一个垃圾桶,每层内部楼梯口有 一个垃圾桶,卫生间门口一个垃圾桶,一共六层,共十三个垃圾桶,这些 垃圾桶都是单筒设计,不可分类储存垃圾。这些垃圾桶的垃圾来源,主要 有学生,老师和值班阿姨。垃圾物主要有卫生纸、a4 费纸、塑料袋、饮料 瓶、奶茶杯等。这些垃圾都背混在一起,最后被清出校园。作为建筑学专 业的学生,日常上课都需要大量的草稿纸和绘图纸,这是该专业的特色,但这些垃圾无其他校园垃圾混在一起被扔掉,就十分的可惜,因为废纸垃 圾,为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如果能够合理的将校园垃圾分类再利用的话,将有助于构建校园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及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校园理念。建筑学院九号楼的垃圾量,整体来说不算很多,但构建可持续的校园人居 环境就要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 合理的回收分类九号楼的废弃垃圾,这一成功的经验可以向校园内其他教 学楼推广,直到全校园覆盖。垃圾对我们来说是再小不过的事了,与生活 中的其他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随手将其丢弃,那对环境的伤害 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更要有切实的行动去做到 垃圾分类。

3 存在问题。

有垃圾分类知识无分类意识,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利用的垃 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但是在丢的时候却不会分类去丢。这是一种非常可 怕的做法,再怎么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都没有用,应为道理身为大学生都懂,可依旧不愿意去做。这是一种怕麻烦的心理,看着别的同学都不去进行垃圾 分类,自己也就会随泼逐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构建可持续的校园人 居环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没和谐绿色校园做贡献。

教学楼内的垃圾桶不是分类垃圾桶,虽然学校校园内的垃圾桶为可分 类垃圾桶,但是教学楼内部不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到教学 楼垃圾分类,那必须要有配套的可分类的垃圾桶,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进行 垃圾分类,同学在看到可分类的垃圾桶是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要进行垃圾 分类。可分类的垃圾桶,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而且还能够为 垃圾的处理提供便利。然而教学楼的空间有限,如果放几个大的可分类的 垃圾桶,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楼空间,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如 何合理的布置垃圾桶,既不影响教学楼的教学空间,又可以做到合理的垃 圾分类。

同学分类具有随意性,高兴了就分类扔,不高兴了就随意扔。别人看的时候分,不看了又不分类。分类方便了分,不方便了就不分。很随性的 去做垃圾分类,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

4 如何解决

这种随意性的形成,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觉得自 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人居环境,也或许觉得自己不进行垃圾分类并 不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也就不会在垃圾分类上做到慎独。

如何去做

要传播可持续知识,树立可持续的意识,勿以垃圾回收价值不大而不 为,不要小看任何一张废纸的价值,积少才能成多。据统计如果九号楼把 每天扔在垃圾桶里的费纸回收起来,每天可回收一百张左右。至于传播分 类意识,可每月或者每星期,班里召开一次简短的可持续分类会议,让做 的好的同学分享经验。每月评选出一位同学为班级分类之星,刺激同学们 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的教育和普及,人居环境关系到我 们生活,学习,居住等的整体质量,一旦破坏了人居环境,最后受伤的还 是人类自己。从心里去重视人居环境,去爱护人居环境,才能在下意识里 去保护人居环境。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鼓励小部分人去进行分类处理,这样能够间接 起到对不爱分类同学的教育意义。刚开始很难一下让所有人都去接受并愿 意分类,因此就先让一部分人起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往往身边的人的小的应为举动能够在潜意识里激励自己。

对每日分类情况进行统计,把每天回收的垃圾数量,打印出来或者发 到合个班级群里。让他们的分类成果自己看得见,让同学们觉得他们的小 小动作是可以做出成果的,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更大的分类动力和 激情。合理的设置规则,只适用于前期的鼓励阶段,如果一旦形成的分类 意识,即使不设置这些规则,大家也会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自觉爱护人居 环境。

设置方便的回收装置,有些人不分类往往是因为分类扔垃圾太麻烦了,才不去做。教学楼内不适合放比较大的能分类垃圾桶,可以在现有垃圾桶 旁边在放一个纸盒,来装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垃圾桶要距离每个教室的距 离合理,而且要可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但是还要考虑到空间问题,教学楼 的使用空间是十分宝贵的,不能被垃圾桶占用太多的空间,要合理的利用 犄角旮旯的空间,合理的规划,达到空间利用最大效率。教学楼内虽然空 间有限,但是也会存在一些灰空间,在这些空间里合理布置垃圾桶,不仅 可以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而且还可以整加空间利用率。

总结

勿以废弃垃圾价值小而不去珍惜,勿以分类麻烦而不愿去多花几秒钟。废纸片、饮料瓶、价值虽小,但它却是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重要一步。教室虽小,但全国的教室加一块还小吗?请君丢垃圾时,多花一秒钟,再 看看你手中的那张费纸、那个饮料瓶,它能构建可持续性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彩嫩.上海社区垃圾分类的经验 对广州市的启示[J].资源节约与环 保,2020(10):118-119+122

[2]陈智.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J]. 四川省情,2019(08):43.

[3]顾哲,华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J].建筑学报,2005,(3):23

[4]马烨.校园形态评析[J].建筑学报,2005,(3):41.

作者简介:李雪涛,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方面研究。

赵建枫,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方面研究。

王雪超,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可持续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探讨
浅谈园林艺术